燒梅

燒梅,黃州府城的傳統甜食名點。相傳在北宋初年就創製出來,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它的製作特點首先是選料精細,其次是做工講究,提到燒麥,大家都知道。可說到燒梅,恐怕只有湖北人這么叫了。其實湖北的燒梅和北方燒麥做法是一樣的,形狀也很相似,只是餡料不同而已。

基本信息

黃州燒梅

古城黃州,不僅有東坡赤壁供人憑弔,而且還有眾多的風味食品任君選擇品嘗,其中以燒梅、豆腐、蘿蔔風味最佳,人稱三絕。燒梅,黃州府城的傳統甜食名點。相傳在北宋初年就創製出來,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它的製作特點首先是選料精細,選用上等精製白面、桔餅、新鮮花生米、豌豆粉、葡萄乾、肥豬肉、糖漬桂花、冰糖、白砂糖、細鹽等多種配料。其次是做工講究,將麵粉反覆揉和,一直揉到麵團不沾盆、案,再把揉好的麵團壓搓成條,切成小段,分別取一段用擀麵杖飛快鏇擀,邊擀邊灑澱粉,直到擀成荷葉似的包皮為止。餡均要細切成丁或搗碎,然後拌勻,捏成團狀包在麵皮內,其三是造型美觀,包好的燒梅,形似石榴,做好以後,要用食用色素在上端“花瓣”上裝扮一番,宛如一叢紅梅,因此又稱石榴燒梅,寓含“榴結百子,梅呈五福”的吉祥之兆。
黃州燒梅既可籠蒸,也可用麻油炸食,每逢迎親嫁娶,歡度節日,黃州人總喜歡做燒梅,辦“燒梅酒”,燒梅是黃州人待客的名點。

武漢燒梅

提到燒麥,大家都知道。可說到燒梅,恐怕只有湖北人這么叫了。其實湖北的燒梅和北方燒麥做法是一樣的,形狀也很相似,只是餡料不同而已。燒麥名稱由來有說法是因為上面不開口,褶子很像麥穗花一般,所以得名燒麥。燒梅則因為皮是用走槌擀出梅花邊,蒸出來如同一朵朵綻放的梅花而得名。
提到武漢的小吃,大家都知道老通城的豆皮,四季美的湯包,小桃園的雞湯,蔡林記的熱乾麵。其實順香居的重油燒梅也是武漢名小吃之一。雖然如今這些老字號很多已經是金玉其外了,但這些可口的小吃確已深入民心。走到哪裡吃燒麥,想念的還是家鄉那重油赤醬的糯米肉燒梅。
重油燒梅重油燒梅

沒有走槌,做不成那美麗的梅花邊;做個山寨版聊以解饞。
做法:
餡:燒梅的餡一般由糯米,五花肉,香菇調製而成。
香菇泡水至軟切丁,香菇水不要倒掉。五花肉過水氽燙過除血水後切成小丁,
蔥切末,姜切末
熱鍋,油燒至5成熱,倒入蔥薑末炒香,加入五花肉丁,香菇丁,中火慢慢將
五花肉水氣炒乾後加入生抽,老抽,八角,糖炒至入味;加入香菇水和肉末平齊
小火燉1小時,目的為了肉更加軟糯。燉好後嘗味,調製適合口味,因為要拌糯米
飯可以味道稍重些。
糯米飯:
糯米泡水2小時,後蒸熟即可
將糯米飯和燉好的肉攪拌均勻,如果喜歡辛香口味的可以加點白鬍椒。
皮:
開水和涼水8:2調好和面即可。然後就如擀餃子皮一般擀成中間稍厚,邊薄的圓
皮,皮要擀的儘量薄些,這樣蒸出來的燒梅才有晶瑩透亮的感覺。
注意:因為皮比較軟,擀的時候加不少乾麵粉,為防止成品皮乾,可以稍微噴些水
在皮上。
包燒梅:
將糯米飯包入皮中,一手托著燒梅底,另一手拇指和食指輕輕往中間捏邊皮即可,
不要收口。
冷水上屜,蒸15分鐘即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