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成性

燒成性

.燒成性分析.\n\n1.生料成份之改變對窯操作有很大的影響,故窯操作手應預先掌握入窯的生料之成份變化情況,如Ⅰ型生料改換成Ⅱ型生料.\n\n2.入窯生料之粒度分布狀況應儘量均一,減少變化.尤其粗顆粒的生料對燒成性及窯操作穩定性有很大影響。

簡介

[燒存性]把植物藥制成炭劑,要燒到外部枯黑,裡面焦黃為度,使藥物一部分炭化,另一部分仍能嘗出原有的氣味,這就是存性。作為止血藥的炭劑, 常用此法炮製(燒存性是直接用火燒;炒存性是用間接的火處理,目的 是一樣的。)

陶瓷的一次燒成和二次燒成

一次燒成是指將生坯施釉,乾燥後入窯經高溫一次燒成製品。二次燒成,是指將未上釉的坯體,經乾燥後先進行一次素燒,然後施釉,再第二次燒成製品。一次燒成,工藝簡單,減少熱損失。二次燒成的工藝其優越性更顯多一些:
(1)通過素燒,有機物被氧化,結晶水被逸出,碳酸鹽和硫酸鹽在施釉前分解完成,這有利於消除釉面缺陷。
(2)增加了坯體氣孔,提高了吸釉能力,使低濃度掛釉成為可能,改善了釉面的平整度。
(3)提高坯體強度,有利於後繼工序的進行,有利於自動化操作,減少了破損。
(4)坯體素燒後,便於揀選剔除不合格產品,提高成品合格率。
我國古代許多名瓷如唐三彩耀州窯、天青釉都是經過二次燒成的。第一次在較高的溫度下素燒,施釉後再用較低的溫度釉燒(950~1050℃)。現代工業陶瓷也常採用二次燒成。要說明的是,我國日用陶瓷的燒成工藝,目前都大都沿用一次隔焰燒成。所用的燃料主要為煤和重油(重油約占30%),燒成設備主經是隧道窯和倒焰窯,燒成制度還基本上是人工控制。全國平均萬件瓷耗標煤在10噸以上,而在國外已普遍採用氣體燃料、明焰快速燒成制度。窯爐已基本實現微機自動比控制,熱效率和燒成質量都很高。下表反映了中外陶瓷燒成工藝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的差別。中外陶瓷燒成工藝比較表名稱燒成制度窯爐水平燃料熱效率Kg瓷熱耗瓷匣重量比自動化程度窯清。
中國隔焰一次六十年初水平煤和重油20~30%12000kcal左右1:6~7無自動控制手段90%。外國明焰快速燒成八十年代先進水平天燃氣和煤氣50~60%5000kcal左右1:2.2已實現自動控制98%。

相關詞條

陶瓷瓷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