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熊銳(1894-1927年),原名新壽,又名維新,字君銳,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新塘尾村人。青少年時,目睹祖國處於列強瓜分、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黑暗時代,萌發了愛國、教民思想。中學畢業後,在梅縣桂里國小任教,與楊雪如等組織讀書會,介紹進步書刊給學生閱讀,鼓勵學生關心時事政治。之後,到汕頭《大風日報》任編輯,並為《真言日報》撰寫進步文章。旋辭去編輯職務,東渡日本留學。民國4年(1915年),日本侵略者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條約,對中國發動新的侵略,他憤然離日會上海。民國9年5月9日,從上海赴法勤工儉學,先後在巴黎大學、弗來堡大學就讀。後又轉赴德國入柏林大學學習。在此期間,他積極鑽研馬克思主義,探索革命道路。時北洋軍閥政府拒發留學生經費,熊銳等為解決學生的經濟困難,想法設法促華法教育會廣東分會解決粵籍留法生之津貼費,得到財政部次長廖仲愷支持,使粵籍4名留學生能繼續讀書。1922年2月初,熊銳參加周恩來組建的共產主義旅德支部。後又加入中國共產黨旅歐總支部,積極發展旅歐黨團組織。
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全體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實現第一次國共兩黨合作。在歐洲的周恩來、熊銳等以個人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同年11月和翌年1月,中國國民黨旅歐執行部及巴黎通訊處相繼成立,熊銳任政治委員。之後,熊銳又與朱德等組織國民黨駐德支部,在1925年1月召開的常年大會上,當選為執行委員。
1925年上海“五卅”慘案發生後,熊銳奉命回國,在毛澤東、林伯渠等人以國民黨中央名義在廣州開辦的政治講習所任教授。民國15年4月到廣東大學(今中山大學)任教,並應邀至罷工委員會開辦的勞動學院講授“世界革命史”。9月,熊銳被聘為廣州婦女運動講習所教授,講授“國際問題”。他經常撰寫文章和翻譯《唯物史觀》送《人民周報》發表。
1927年初,熊銳到黃埔軍校政治部和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學校工作。4月15日,廣州繼上海“四一二政變”後,發生反革命大屠殺,國民黨當局逮捕了熊銳、肖楚女等2000多名共產黨員和革命民眾。4月下旬,熊銳被國民黨當局殺害在廣州南石頭監獄,年僅33歲。
早年經歷
早年在梅縣桂里國小教書和汕頭《大風日報》當編輯。後赴日本留學,五四運動爆發後,於1919年回國。1920年赴法勤工儉學,繼而轉到德國。
革命經歷
1922年6月,先後加入旅歐的中國少年共產黨和中國共產黨,曾在中共旅歐支部工作。1923年1月至1924年1月,任中國國民黨旅歐執行部和巴黎通訊處政治委員。1925年獲得博士學位後,偕德籍妻子奉命回國。1926年上半年,應聘擔任廣州政治講習班教授,同時在廣東大學專修科學院和廣大附中任教。同年9月被聘為婦女運動講習所教授。1927年初在黃埔軍校入伍生部的政治部和第三軍的軍官學校工作。廣州“四一五”反革命政變時,被國民黨逮捕,4月22日在廣州慘遭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