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姓名:熊正紅Xióng Zhènghóng(1976年6月9日~ ),女,湖南漢壽人。頭銜: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江門作協理事,江門文藝雜誌社編輯
筆名:狂子,文學創作三級職稱。
網名:星星艾
學歷:大專
創作經歷
1994年始發表文章。2002年1月加入廣東作協。有散文、詩歌和小說等在美國基督教刊物《蔚藍色》、國內刊物《中國青年周刊》、《作品》、《佛山文藝》、《江門日報》等報刊發表。有文章入選各種文選。代表作是《快樂的哲學》、《出嫁手記》、《魚》等。主要文學創作以散文、詩歌、小說、書評類為主,偶涉其他,如報告文學。另外,成功撰寫過江門市2010年“十佳道德模範”人物電視宣傳片解說詞及其他一些重要宣傳片的解說詞。
獲獎情況
《江門日報》“讀書”徵文二等獎江門市建國50周年獻禮優秀作品獎
江門市“新世紀”文學大賽二等獎
江門市森基文學著作一等獎
江門市“五個一工程”文學獎等
個人文集
已出版詩集《狼的歌謠》。讀者評價:讀熊正紅(狂子)的作品,有一種久違的感動。在我的印象中,熊正紅雖然是個小巧溫和的女子,可內質卻是個熱情奔放的女詩人,她的第一本詩集就以“狂子”為筆名,而書名則為《狼的歌謠》。她的那些表現狂野生命的詩歌,就像她的部落格命名的“駕馬狂奔”一樣;富有節奏的詩句,有如遼遠草原上的野馬群,騰挪跳躍,呼嘯而來,激情四溢,個性十足,給人以熱血沸騰的感覺。如果不了解她本人,一定以為是充滿陽剛之氣的男性詩人的作品。這似乎是熊正紅個性的另一面,她的詩歌在僑鄉詩壇別具一格為人稱道,也是情理中的事。(鳳群)
成長經歷
開始尋夢1994年春天,湖南漢壽縣,這個仍留著沈從文筆下湘西風情的小鎮依然很寒冷。有個名叫熊正紅的女孩出發了。
正紅的行囊里放著幾件衣服、兩本日記和一本《泰戈爾詩選》。這詩選是在武漢打工的哥哥特意為酷愛文學的她買的。在這個交通不發達的小縣,人們能看到的文學作品極少。泰戈爾的詩是少女熊正紅17歲天空的啟明星,她靠著它引路,給夢想找一把梯子,去尋找靈魂可以翱翔的天空。
在長途汽車上,熊正紅向家鄉留下感情複雜的一瞥。滿懷渴望的少女從此走向一個新天地。
成為“狂子”
加完班,已是晚上11點。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那10多個人擠住的女工宿舍,姐妹們累得連澡也懶得洗便爬上了床。這時熊正紅卻睡不著覺,她在蚊帳里舖開稿紙,打開禁錮了許久的思路。涓涓墨流從她做皮鞋生了繭的手指下澎湃地傾瀉,她為自己起了一個筆名叫狂子,她把17載人生喜怒哀樂填滿了格子。時間在飛快地流逝,她在不倦地寫,曙色終於爬上窗欞,狂子也伏在稿紙上睡著了。她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長了翅膀,飛起來了。
苦蟬人生
17歲打工女孩狂子的第一篇作品《苦蟬人生》,記載著1994年夏天一個女孩拋離故鄉去尋找精神家園的一段青春歷程,在地區級刊物《江門文藝》面世了。這是一種瀰漫著年輕氣息的文字,這是一個經過流水線鍛打的靈魂,她一出現便在江門市龐大的打工隊伍中引起共鳴,他們開始注視狂子這個名字。
狂子更狂熱地投入寫作。加班到深夜是“家常便飯”,但她仍要求自己,每天都寫一點,讀一點。早上醒來,看太陽出來了,她的靈光一閃,忘了打水洗臉,竟伏在床上寫起了詩。就這樣,僅僅兩年間,狂子的文思源源不斷,先後在江門的報刊上發表了40多篇詩文。
1994年10月23日,一個難得的休息日,同宿舍的人都出去玩了,只有狂子仍留在宿舍里,她正在寫一部14萬字的小說。1995年,是狂子全速前進的一年,她拖著病弱之身,利用加班後的時間,在蚊帳里,寫出了像《生命的負荷》、《靈魂在飛翔》等一批超出19歲少女生命承載力的作品。
繼續尋夢
19歲,如花的年齡,本該向朝陽綻開笑臉,然而狂子不能,自從她攀上了夢的梯子,她便注定比一般少女多了一份沉重與憂患。她知道,人類必須有一種精神,一種嫉惡如仇、正義、善良、純潔的精神。為了捍衛這種精神,每天,穿行在冷冷的目光中,她勇敢地舉著自己的旗,孤獨而堅定地走自己的路。她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但她說:無論這個世界怎樣的空虛,我必須為靈魂尋找歸宿。
夢想開花
2004年,熊正紅進入廣東省新華集團江門新華書店有限公司辦公室從事網路編輯的工作,每天都與她酷愛的書打交道;在這家單位她工作了五年。2009年,熊正紅在知名打工期刊《江門文藝》雜誌社從事編輯工作,至今。
她的夢想之花,因書,因文字,盛情綻放。
編輯風格
熊正紅在《江門文藝》雜誌社工作了三年,深得文學愛好者的好評。她回復稿件快、回覆中肯、樂於培養文學新人,有耐心,有愛心,是一個難得的好編輯。苦澀回憶 真情燃燒
2004年,熊正紅告訴記者,她遠在湖南的姐夫患了尿毒症,生命危在旦夕,要救治需十幾萬元的醫藥費。但姐夫一家都是農民,根本無力負擔如此巨款。然而,她掏盡家底及借遍親朋也只籌到幾千塊錢。情急之下,她拿出現存家中的十幾年的嘔心瀝血之作——蓬江文叢《狼的歌謠》到街邊擺賣。此舉得到了同為作家的友人黃倩娜和商河等的支持,他們也拿出幾十本著作給她擺賣籌款。當天,本報一名編輯知道情況後,即向其捐助了500元。
記者問她,如果這些書賣不出去籌不夠款怎么辦?“姐夫對我恩重如山,我不忍心讓他就此去了。如果能籌到錢救他,我赴湯蹈火也願意!”說著,熊正紅泣不成聲,淚流滿面。
也許,經歷過這些傷痛,她比別人更懂得珍惜,更懂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