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背景
2014年9月-2015年9月,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CSD)國際關係與太平洋研究學院(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Pacific Studies)訪問學者,兼任UCSD當代中國研究中美合作計畫(China-U.S. Collaborative Research Initiative on Contemporary China)項目研究員(Research Fellow)。
1999.9-2003.9,湘潭大學管理學院,獲管理學(行政管理)學士學位
2003.9-2009.1,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獲法學(政治學)博士學位
2009.4至今,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政治學系教師,先後擔任講師(2009-2013)、副教授(2013-)
社會兼職
2006年5月起,任復旦大學基層社會與政權建設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副主任(2009-)
2009年6月-2011年7月,任復旦大學政治學系研究生輔導員
2010年12月起,美國亞洲研究協會(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會員
匿名審稿人:The China Journal(2015-)、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2016-)、《社會學研究》(2012年-)、《社會》(2009年-)、《復旦學報》(2015-)、《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14-)、《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2-)、Fudan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14-)、《青年研究》(2015-)、《人文雜誌》(2014-)
研究方向
移民政治(城市化與公民權政治、城市第二代移民的政治社會化、制度性歧視與社會不平等);地方治理(社區選舉、社會衝突的解決機制);比較政治學(族群衝突、威權政治、收入不平等)
研究成果
一、論文:
27.Self-empowerment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How does a Middle-class Oriented Group Influence Local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in Urban China, In Guo Sujian & Guo Zhonghua(Ed.), Theorizing Chinese Citizenship,LEXINGTON BOOKS,2015.
26.“石油的族群地理分布與族群衝突的升級”,《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權威CSSCI期刊,2015年第10期(第一作者,與唐世平合作),第83-103頁。
25.The Broken Ladder: Why Education Provides No Upward Mobility for Migrant Children in China,The China Quarterly(SSCI), 2015, No.221, pp 161-184.
24.《忠誠呼籲:為什麼中產階級偏好協商而非抗爭》,《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15年第3期,第22-30頁;《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4年第4期轉載。
23.“農民工社會認同的決定因素研究:基於上海的實證分析”(第二作者,與褚榮偉、鄒怡合作),《社會》(上海),CSSCI期刊,2014年第4期。
22.“民主化與族群衝突的管理”,《復旦政治學評論》(上海),CSSCI期刊,2014年5月。
21.“中國社會科學的國際化與母語寫作”,《復旦學報》(上海),CSSCI期刊,2014年第4期,第116-123頁;人大複印資料《社會科學總論》2014年第4期全文轉載。
20.“忠誠呼籲:為什麼中間階層偏好協商而非依法抗爭”,《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北京),2013年第6期。
19.“消極候選人:城市社區選舉中的陪選現象剖析”,《當代中國政治研究報告》(深圳)第11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9月,第242-251頁。
18.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nd Legitimacy Crisis of Local Citizenship in China,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Vol.6, No. 3(September , 2013),p1-24.
17.“中國的比較政治學研究:缺憾和可能的突破”(第二作者,與李輝、唐世平合作),《經濟社會體制比較》(北京),CSSCI期刊,2013年第1期,第138-151頁;被收入李路曲主編:《比較政治學研究》第4輯,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年,第101-122頁。
16.“新生代農民工與公民權政治的興起”,《開放時代》(廣州),CSSCI期刊,2012年第11期,第90-104頁。
15.“從業主福利到公民權利:一個中產階層移民社區的政治參與”,《社會學研究》(北京),CSSCI期刊,權威期刊,2012年第6期,第77-100頁。
14.“整體性治理與農民工子女的社會融入”,《中國行政管理》(北京),CSSCI期刊,2012年第5期,第79-83頁;《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以“城市農民工子女社會融入的政府治理”為題轉載,2012年第9期。
13.Challenges of “Semi-Urbanization” to Village Democracy in China,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Vol.5, No. 1(March, 2012),p29-50.
12.“半城市化對中國鄉村民主的挑戰”,《華中師範大學學報》(武漢),CSSCI期刊,2012年第1期,第28-34頁;《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2年第2期轉載;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政治》2012年第4期全文轉載。
11.“學校類型對農民工子女價值觀與行為模式的影響:基於上海的實證研究”(第一作者,與楊肖光合作),《青年研究》(北京),CSSCI期刊,2012年第1期,第71-82頁;被收入《廣州公共管理評論》第1輯(題為“學校類型對農民工子女政治社會化的影響:基於上海的實證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
10.“命運的政治學”,《開放時代》(廣州),CSSCI期刊,2011年第10期,第149-158頁。
9.“青少年的政治傾向有多重要:政治社會化研究50年回顧”,《復旦政治學評論》第9輯(陳明明主編:《轉型危機與國家治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231-244頁。
8.“邁向多動力選舉:黨組織在社區選舉中的角色轉型”,《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1年第2期(第一作者,與姚銀科合作),第12-16頁。
7.“鄉村社會的公共性與村莊治理”,《中國圖書評論》(北京),2010年第10期,第21-25頁。
6.“底層、學校與階級再生產”,《開放時代》(廣州),CSSCI期刊,2010年第1期,第94-110頁;《天涯》2011年第1期轉載。
5.“城市化的孩子:農民工子女的城鄉認知與身份意識”,《中國農村觀察》(北京),CSSCI期刊,2009年第2期,第2-11頁;被收入謝慶奎、商紅日主編:《基層民主與社區治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4.“社區選舉:在政治冷漠與高投票率之間”,《社會》(上海),CSSCI期刊,2008年第3期,第180-204頁;;被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編《中國社會學(第八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
3.“市場‘脫嵌’與環境衝突”,《讀書》(北京),CSSCI期刊,2007年第9期,第17-22頁。
2.“人民調解的社會化與再組織:對上海市楊伯壽工作室的個案分析”,《社會》(上海),CSSCI期刊,2006年第6期,第95-116頁。
1.“信訪向何處去?”,《二十一世紀》(香港),2005年6月號,第91-95頁。
二、著作:
6.《你中產了嗎》,熊易寒、馮靜、梁銀湘合著,文匯出版社2015年12月。
5.《平衡木上的中國》,中信出版社2015年(待出)。
4.《城市化的孩子:農民工子女的身份生產與政治社會化》(日文版),入選上海市中華學術精品外譯項目,許慈惠譯,科學出版社東京株式會社(待出)。
3.專著《移民政治:當代中國的城市化與地方性公民權》,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年待出。
2.專著《城市化的孩子:農民工子女的身份生產與政治社會化》(上海市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入選社會科學博士文庫),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
1.譯著《歐洲的抗爭與民主1650-2000》(與陳周旺、李輝合譯),[美]查爾斯·蒂利著,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
三、Work in progress:
1.Becoming a Good Citizen for Better Life: Why does the Middle Class Prefer Negotiation over Rightful Resistance in Shanghai?
2.The Delinking of Production and Politics: Explaining the Broadened Income Gaps in Western Countries
3.The Political Effects of Repression in Authoritarian Regimes
4.Two Hands of Local State: Issues, Rents and Governmental Response to Social Protests in China
5.De-politicized Policing: How do the Government's Strategies Reshape the Patterns of Protest
6.Selective Institutionalization: The Paradox of Institutionalized State and Non-institutionalized Governance in China
7.Rational Irrationality in Workplace: How does the Flexible Regime of Accumulation Manufacture Consent in China
8.《集權化市場、彈性積累與勞工政治的轉型》
四、報刊文章:
33.《叉腰肌、業委會與社區管理》,《檢察風雲》2015年第16期。
32.《農民工子女向上,難破教育天花板》,《中國青年報》,2015年05月04日。
31.《大學工資改革:人應該比設備貴》,《東方早報》2015年1月15日。
30.《新窮人的全球圖景:三個世界的交集何以可能》,《文化縱橫》2015年第1期,第20-25頁。
29.“尋找公約數:利益衝突的政治解決”,《文化縱橫》(北京),2014年第2期,第29-33頁。
28.“官員崇拜GDP的體制性根源”,《領導之友》,2014年第1期,第7-8、48頁。
27.“新生代農民工調查”,《決策》2013年第10期,62-64頁。
26.“上海社區調解的問題與完善策略”,《中國社會工作》2013年8月(下),第33-34頁。
25.“讓教育飛越戶籍壁壘”,《社會科學報》2013年5月30日。
24.“農民工的尊嚴、權利與夢想”,《東方早報》2013年3月1日。
23.“從業主到公民”,《全球商業經典》(北京),2013年第1期,第116-123頁。
22.“新階層的興起與社會分化:沿海城市地區的社會治理”,《文化縱橫》(北京),2012年第5期,第40-46頁。
21.“城市化與一個群體的命運”,《文匯報》2012年8月25日。
20.“人口導入地區公共服務體系亟待強化”,《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8月17日。
19.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s different from earlier one,China Daily(USA.), May 25th 2012.
18.“第二代移民的生活機遇與分配正義”,《東方早報》2012年3月27日。
17.“‘用工荒’不是劉易斯拐點”,《東方早報》2012年2月27日。
16.“新生代農民工的權利意識”,《文化縱橫》(北京),2012年第1期,第44-49頁。
15.“農民工子女成為‘回不去的一代’”,《社會科學報》2012年2月16日。
14.“農民工權利由消極向積極轉變”,《東方早報》2012年1月9日。
13.“如何做好比較政治學研究”(第一作者,與李輝、唐世平合作),《中國社會科學報》235期,2011年11月3日。
12.“中國需要真正的比較政治研究”(第二作者,與李輝、唐世平合作),《中國社會科學報》第231期,2011年10月20日。
11.“中國鄉村發展:從非均衡到多樣化”,《東方早報》2011年7月4日。
10.“地方政府要告別壓力型體制”,《社會觀察》(上海),2010年第9期,第40-41頁。
9.“開放‘國中後’教育,助農民工子女融入城市”,《中國社會科學報》(北京),2010年9月2日第9版。
8.“中國教育中的階級再生產”,《文化縱橫》(北京),2010年第4期,第70-73頁。
7.“慎防素質教育負效應”,《中國社會科學報》(北京),2010年7月1日B9版。
6.“教育吸納對農民工子女融入城市作用甚微”,《瞭望東方周刊》(上海),2010年第26期,第62-63頁。
5.“環保教育、環境運動與國家戰略”,《綠葉》(北京),環保部主辦,2010年第3期,第66-72頁。
4.“文獻綜述與學術譜系”,《讀書》(北京),CSSCI期刊,2007年第4期,第82-84頁;被收入《靈蛇之珠:<讀書>筆談精粹》,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1年8月。
3.“‘問題化’的背後——對當前中國社會衝突的反思”,《社會學家茶座》(濟南),第19輯,2007年4月,第25-28頁。
2.“再論人民與公民”,《書屋》(長沙),2004年第7期,第43頁。
1.“觀念的進化:由人民到公民”,《書屋》(長沙),2004年第5期,第28-29頁。
五、書內章節:
1.參編教材,撰寫第七章“階層政治心理”,載尹繼武、劉訓練主編《政治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12月。
2.撰寫第10章“城市移民社會融入風險與社會穩定”,李瑞昌主編:《干預式治理:公共安全風險辨識與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3.撰寫第17章“基層治理體系中的人民調解:以上海市楊伯壽工作室為個案”,載徐昕主編:《調解:中國與世界》,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8月。
六、課題:
15.2010年7月-2013年12月,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大中城市新移民的社會融合與政治心理抽樣調查研究》,批准號: 10CZZ005,已結項。
14.2009年11月-2012年6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塑造新公民:農民工子女的價值觀與行為模式研究》,項目編號: 09YJC810006,已結項。
13.2012年3月,主持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項委託課題《農民工子女的社會融入問題及其對策研究》,批准號: 12JF028。
12.2012年7月,主持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重點項目暨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教育學項目《上海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階段後就學政策研究》(市級重點項目),項目編號: A1223。
11.2010年7月-2012年12月,主持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晨光計畫”項目:《“國中後”農民工子女的生活機遇與政治心理研究》,項目編號: 10CG05。
10.2012年12月,主持復旦大學卓學計畫項目:《中產階級移民與農民工政治參與的比較研究:基於上海的實證調查》。
9.2013年9月,主持復旦大學自主科研項目:《石油國家的族群衝突及其對中國海外利益的影響》。
8.2011年6月-2014年6月,項目學術助理、子課題負責人,復旦大學985三期重大項目《轉型的初始狀態、政治過程與轉型制度績效——對全球轉型國家的經驗和教訓的考察》(唐世平教授主持),項目編號2011SHKXZD011。
7.2012年6月,主持2012年度復旦大學陳樹渠比較政治發展研究中心跨學科學術工作坊基金項目《東南亞的族群衝突與民主轉型》,項目編號CCPDS-FudanNDKT12008。
6.2012年11月-2013年8月,上海社科聯《上海思想界》重點課題《上海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
5.2011年3月-2013年3月,主持復旦大學文科青年教師科研啟動基金課題《城市新移民與中國的城市化道路研究》,項目編號JJH3056005。
4.2012年5月-10月,主持上海團市委委託課題《上海社會結構的變遷與新型團青關係的建構》。
3.2011年9月-12月,主持共青團上海市委委託課題《來滬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狀況調查》,項目編號SAH3056119。
2.2009年8月-2010年6月,主持上海市政協委託課題《在滬外籍人士生活、工作狀況調查》,項目編號:SAH3056097。
1.2008年6月,博士論文《當代中國的身份認同與政治社會化:一項基於城市農民工子女的實證研究》獲復旦大學第八批研究生創新基金資助,項目編號:EYH3056054。
七、研究報告:
多篇研究報告被中宣部全國社科規劃辦《成果要報》、中央辦公廳、教育部《專家建議》、《新華社內參》、上海市政協、上海市教衛黨委、團市委、上海社科聯《上海思想界》等有關部門採納。
八、學術活動:
19.Becoming a Good Citizen for Better Life: Why does the Middle Class Prefer Negotiation over Rightful Resistance in Shanghai? Paper presented at Fudan-UC Center Young Scholar’s Conference on “Governance in China”,Co-sponsored by the 21st Century China Program, UC San Diego,May 14-15 2015.
18.2013年12月7-8日,赴香港城市大學參加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w Trends on Labour and Welfare Regimes in China: Theories and Practices”,做主題發言The Broken Ladder: Why Education Provides No Upward Mobility for Migrant Children in China。
17.2013年9月28日-29日,參加清華大學勞工社會學青年學者論壇,做題為《集權化市場、彈性積累與勞工政治的轉型》的主題發言。
16.2013年6月13-14日,參加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Journal of Citizenship Studies聯合舉辦的“東方社會的公民身份”國際學術研討會,做題為Becoming a good citizen for better life: why doesthe middle class prefer negotiation over rightful resistance in Shanghai的主題發言。
15.2013年5月25日,參加華東政法大學主辦的中國社會公共安全論壇,做題為《忠誠呼籲:為什麼中產階級偏好協商而非依法抗爭》的主題發言。
14.2013年5月21日,復旦大學108周年校慶科學報告會暨學術文化周開幕式演講《生命體驗與學術研究》。熊易寒-生命體驗與學術研究.pdf
13.2012年10月27日-10月31日,參加Young Scholars Forum: Sinology and China Studies – Perspectives and contributions of young scholars from China and Germany(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孔子學院主辦),做題為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nd Legitimacy Crisis of Local Citizenship in China的主題發言。
12.2012年3月16日,應邀為上海社科院社會學所做題為《移民政治:半城市化與地方性公民權》的報告。
11.2011年10月26日,應邀為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通業青年講壇”做題為《移民政治:城市化與公民權政治的興起》的演講。
10.2011年9月25日,應邀為“復興論壇”暨“東方青年講會”做題為《城市化的孩子:農民工子女的生存狀況與價值取向》的講座。
9.2011年9月17日,參加“城市的未來:外來兒童教育政策研討會暨校長論壇”(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主辦),做題為《農民工子女的政治社會化和社會融入》的主題發言。
8.2011年5月31日,參加復旦大學與上海市決策諮詢委員會聯合主辦的“社會管理創新與黨的建設研討會”,做題為“以‘國中後’為突破口促進農民工子女社會融入”的主題發言。
7.Challenges of “Semi-Urbanization” to Village Democracy in China, Paper presented at 61st Political Studies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Transforming Politics: New Synergies, April19-21, 2011, Novotel London West.
6.Underclass, School and Class Reproduction: Why did Education Fail to Provide Upward Mobility for Migrant Children in Shanghai,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2011 Annual Meeting, Honolulu, March 31–April 3, 2011.
5.2010年7月10日-12日,參加上海高校社會學E-研究院(上海大學)主辦的第七屆“組織社會學實證研究”工作坊,並做主題發言“學校類型對農民工子女價值觀與行為模式的影響:基於上海的實證研究”。
4.2009年3月28日,參加上海師範大學主辦的“基層民主與社區治理國際研討會”,做主題發言“城市化的孩子:農民工子女的城鄉認知與身份意識”。
3.2008年1月8-12日,參加香港中文大學主辦的第四屆國際研究生“當代中國”研討班,做主題發言。
2.2007年7月22日-8月6日,參加杜克大學-復旦大學聯合主辦的政治學研究方法講習班。
1.2006年12月23日,參加上海市社會學學會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06年學術年會,宣讀論文“社區選舉:在政治冷漠與高投票率之間”,並榮獲優秀論文三等獎。
獲獎情況
1.2015年9月,“從業主福利到公民權利:一個中產階層移民社區的政治參與”榮獲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2.2014年8月,“從業主福利到公民權利:一個中產階層移民社區的政治參與”榮獲上海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類一等獎。
3.2014年8月,“半城市化對中國鄉村民主的挑戰”榮獲上海市第十屆鄧小平理論研究和宣傳優秀成果論文類一等獎。
4.2012年8月,《城市化的孩子:農民工子女的身份生產與政治社會化》榮獲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二等獎。
5.2010年7月,入選上海市晨光學者。
6.2012年12月,入選復旦大學卓學計畫。
7.2015年10月,《社會》十年優秀作者獎。
8.榮獲2011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諮詢報告。
9.2010年度復旦大學十佳研究生輔導員。
10.2014年,榮獲復旦大學港愛贊助優異獎教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