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員

照護員

照護員,他們將根據老人的需要上門服務。美國最大的居家養老護理機構“仁愛華”2011年6月9日落戶北京,為老人提供團隊化專業服務。

簡介

照護員照護員

2011年6月9日美國最大的居家養老護理公司之一的仁愛華在北京開設了其在中國的第一家護理所,在帶來新的養老模式的同時還催生了一個新興的職業——“照護員”,而這個服務行業的收入已經超過了很多白領。而這一天,中國首批照護員拿到了培訓結業證。

誕生背景

照護員照護員

中國老齡委辦公室副主任肖才偉介紹,當前,中國人已經感受到老齡社會的到來。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顯示,中國總人口為13.4億人,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經達到13.26%,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占總人口的比例8.87%,而到了本世紀中葉,中國的老年人口將達到4億以上,幾乎每三個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按照國際標準,中國已經邁入“老齡社會”。

為了解決養老問題,從政府到社會福利機構以至家庭,各種社會資源正在整合動員,大量的養老院、老人福利中心、老年公寓雨後春筍般出現。但是面對龐大的老年人口,養老機構仍然嚴重不足。2010年在中國共有養老院床位260萬張左右,65歲以上老人擁有床位數每千人23.5張,不足已開發國家的一半。

另一方面,中國人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依賴家庭子女養老的傳統文化,已經受到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和現代家庭子女分居生活習慣的衝擊。空巢老人的大量出現,使得很多老人由於不能在家中得到好的照顧,失去健康,浪費了大量的醫療資源,個人生活很不幸,同時也讓家庭成員深感艱辛。養老中產生的這些問題,使得建立一種商業模式去補充政府的醫療和養老服務體系的不足,使中國老人們能有一種適合居家養老方式就成為了期盼。

工作內容

在美國,一種居家養老的模式受到了越來越多老年人家庭的青睞。據將這種養老方式引入中國的姚莉介紹,這種養老方式是建立在專業護理服務網路的基礎之上。它以照護老年人和殘疾人為主要目標,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陪伴和家務、個人護理、健康引導和專業護士服務等。這種居家養老模式與傳統的老人院不同,他的服務理念是讓老人們在家中生活更安全、舒適、享有自尊和保持獨立,同時讓家庭成員的生活質量得到保障,因此很受歡迎。

工作要求

此次引入北京的首家“仁愛華”居家護理營業所,就是這種方式在中國的嘗試。2011年6月9日也是中國首批照護員拿到培訓結業證的日子。該公司的史傑介紹,他們必須經過職業需要專業護理技能和良好的服務意識培養才能上崗,而護理所管理的人員都是到美國經過培訓的,當然收入也比普通家政人員高出不少。

工資待遇

根據工作性質的不同,他們的工資在4000元到6000元之間,如果照護員掌握特殊的技巧還能夠掙得更多。在一百分招聘網站上已經見到了該公司招聘照護員的啟事,僅僅幾天的時間,已經受到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儘管要求不低,但是高薪的保障還是讓這個新興職業成為了熱點。

落戶中國

2011年6月9日,18名居家養老“照護員”結業,他們將根據老人的需要上門服務。美國最大的居家養老護理機構“仁愛華”昨日落戶北京,為北京老人提供團隊化專業服務。

仁愛華”首批18名“照護員”取得從業資格,將上門提供個人護理、健康引導、陪伴和家務等。創辦人艾倫·黑格說,在美國,居家養老服務網路是主要的養老方式,根據老人的需要,上門服務。形成將專業護理和一般家務相結合的模式,彌補養老服務的不足。

“仁愛華”北京相關負責人稱,“照護員”為專業護士、專業服務員、優秀家政人員等,均經過專業培訓,將為老人量身制定照護計畫,是基於醫院護士和家政之間的新職業。目前收費標準尚未公布。

個案

老人手術出院護理遇難題

毛女士是與“仁愛華”簽約的首位北京市民。她說,公公退休後患腦腫瘤,手術後突發腦積水。因醫院資源和家中護理條件都有限,老人只能在各醫院輾轉。

毛女士說,雖然為老人請了護工,但護工沒有護理常識,只是簡單照顧。因此,她嘗試“照護員”。毛女士認為,該服務有望填補老人從大病後到康復前的照護空白。

專家觀點

居家養老服務缺乏準入標準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肖才偉說,目前國內居家養老服務沒有統一標準。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抗衰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郭閩也表示,老人在選擇居家養老時,只能找保姆或護工,這些人不具備專業知識,也沒有準入標準,不利於居家養老。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副會長王捍峰說,希望團隊化服務能成為居家養老的趨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