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文化

煙文化發源地為美洲,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古代印第安人為了尋找食物和水源,經常徒步或趕著牛車長途遷徙,生活十分艱苦,他們用菸草的味道來尋找刺激,在吞雲吐霧中似乎解除了疲勞,同時,他們也用菸草治療創傷和疾病。

基本信息

煙文化歷史: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些習俗和行為往往會隨之伴生出一種文化現象。反之,這些現象又能促使這些習俗和行為更為流行廣泛,品位提高,如“酒文化”、“茶道”、“煙文化”,莫不如此。
菸草的發源地為美洲,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古代印第安人為了尋找食物和水源,經常徒步或趕著牛車長途遷徙,生活十分艱苦,他們用菸草的味道來尋找刺激,在吞雲吐霧中似乎解除了疲勞,同時,他們也用菸草治療創傷和疾病;古代印第安人在宗教典禮上燃燒菸草、吸菸,也將菸草作為貴重禮品。墨西哥瑪雅古國的印第安人在祭祀活動中也經常使用菸草,祈望得到豐收和美滿生活。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後,美洲的菸草開始流傳到世界各地。菸草自明萬曆九年(1581年)經呂送國(菲律賓)傳入我國。
曬煙:屬鹼性氣體,毒害小,菸鹼高。容易過癮,有依賴性,不入喉、不入肺,氣管不易接受,不參與血液循環,PH 5.5----6.5(6.8)。
烤菸:酸性氣體,容易入肺,煙味濃。
煙的使用方式:自有菸草以來,嗜用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咀嚼法:即直接將新鮮菸草放入口中咀嚼,此法最早。
鼻聞法:把鼻煙用手指挑取少許吸入鼻孔內。
燃吸法三種:
水煙:將菸葉切碎放在水菸袋上點燃,煙經過水的過濾再吸入。
雪茄菸:將烤制好的菸葉捲成棒狀,再點燃吸用。
紙菸(香菸):將菸葉切成菸絲拌入輔料,用特製煙紙捲成細棒即可點燃吸用,此法 目前最流行。
沖飲法:將菸葉粉碎後,用開水沖泡飲用,此法在我國少數民族中仍在嗜用。
菸具演變史話
吸菸器具的種類很多,有鼻煙壺、旱菸袋、水菸袋、盛具、煙缸、菸嘴、火具等。菸具的演變不僅從一個側面反映菸草的發展,還作為一種特有的文化現象有其自身的發展軌跡,其中一些現象已經或正在沉沒。如水菸袋之類,但鼻煙壺卻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化藝術園地占有令世人矚目的位置。引自《中國菸草通志》
什麼是鼻煙?
鼻煙是在研磨極細的優質菸草末中,摻入麝香等名貴藥材,並在密封的罐(瓶)中陳化數年以至數十年後,再加以配香而成。鼻煙有黑紫、老黃、嫩黃等不同顏色。味道有?、酸、苦、豆、以酸為佳。清代鼻煙比較有名的有:小金花鼻煙、十三太葆、西班牙“老力鬼”、泰國的“金花瓶”等。
鼻煙在中國的傳入與流行:
鼻煙不是中國的土特產,而是舶來貨。吸鼻煙的習俗源自菸草的發明者印第安人。大約在16世紀後半期,自廣州傳入,據現存史料記載:清代著名學者和書法家趙之謙所著《勇盧閒詰》書中開宗明義談到:鼻煙來自意大里亞國(義大利),明萬曆九年(1851年)傳教士利瑪竇?海入廣東,鏇至京師獻方物,始通中國。鼻煙在中國的流行:一方面皇帝青睞西洋方貢,自然受到朝野的重視。爭相搜求進獻;另一方面,皇帝又常常以鼻煙頒賜王公大臣。如據清高士奇《蓬山密記》記述他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在暢春園得到康熙賞賜的情況。汪灝《隨蠻記恩》記載了皇帝多次頒賜鼻煙壺的情況;再一方面,北方民族由於生活自然條件的原因,一直有著吸菸的習慣,接受“洋菸”方貢也很自然。這種新奇的享樂方式自上而下形成潮流傳布到社會的各個階層。鼻煙壺在清代甚至成為達官貴人、紈絝子弟爭奇鬥勝、炫耀身價的奢侈品。最早傳入鼻煙的大城市是廣州,在廣州有專營鼻煙的“天寶洋行”、“怡和洋行”。
鼻煙的生產工藝
鼻煙的生產工藝分兩種:即乾法、濕法,然後再配香。
★乾法:用煙筋梗為原料,經特製烤爐烘烤發酵後,碾磨粉碎成微粉末。乾鼻煙含水量18%?22%。
★濕法:用煙筋、菸葉碎屑做原料,先回潮,加適量濃度的鹼鹽水溶液來回潮,在不超過55℃的溫度下發酵,發酵完畢自然乾燥,再磨成細粉末。濕鼻煙含水量28%?30%。
* 發酵主要是消耗菸葉中所含的酚、醛和油腊味並改進增強煙香。
* 配香主要是加入適量芳香植物及珍貴藥材,製成不同味道的鼻煙。
A. 南方人分五味:  酸 苦 豆 焦。
B. 北方人分四味:  酸 豆。
鼻煙香料配方如下:
佛手香油 43
柯木林 12
薰衣香油 12
耗牛兒油 11
豆蔻油 11
卡司卡里拉油 5
肉桂葉油 5
香蘭精 1
鼻煙的藥用功能:
西文俗諺:嚼菸葉是食煙之肉,抽菸是吸其魂,嗅鼻煙則是得煙之精粹。
鼻煙之所以能流傳至今,原因之一是它具有藥用功能
1、吸聞鼻煙使之打噴嚏,用以去除鼻孔內積存的粘液,預防鼻膜炎
2、吸聞鼻煙可以起到輕度的麻醉作用,緩解神經緊張的壓力,使之得到暫時的休息和鬆弛,起到醒腦、提神的作用。
3、對頭痛、感冒有緩解的作用,對創傷有預防感染的作用。
吸聞鼻煙的藥用原理:
鼻腔內的鼻黏膜有大量的毛細血管,其血液循環是十分活躍的,進入鼻內的藥物很快被黏膜所吸收、部分進入顱內海綿竇,部分經靜脈進入體循環散步全身,其療效之快,與靜脈注射相接近。
此外,鼻腔內又滿布嗅覺神經末梢,藥物的氣味刺激嗅覺細胞發出衝動傳入中樞神經系統產生嗅覺,適當的氣味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緊張度,改善植物神經系統的功能狀態。
鼻煙與吸菸的對比優點:
一、不燃燒,無煙焦油和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危害健康。
二、不點火,不易引起火災,在公共場所和危險場所十分安全。
三、無菸灰,不會熏黃手指和牙齒。
四、鼻煙興奮刺激比捲菸迅速,對鼻炎、感冒有輔助療效。
五、節約外匯,促進家庭和諧。
六、鼻煙與鼻煙壺藝術結緣,不但有欣賞價值而且具有使用和經濟增值價值。
鼻煙壺的起源
鼻煙傳入我國,最開始是用盒子和裝藥的小瓷瓶作為盛放的器物,打開盒蓋:一是鼻煙容易受潮、走氣、變味,失去鼻煙的功效。二是容易散落,不便保存。三是不方便隨身攜帶;宮廷造辦處就用盛中藥丸散的小藥瓶作為媒體加以改良盛放鼻煙(由於鼻煙壺源於古藥瓶,故早期俗稱“煙瓶”),再用軟木塞緊,在軟木塞中間插上一根小細匙,好舀出鼻煙嗅用。可見,盛裝鼻煙從“盒”到“瓶”再到“壺”,在科學性和實用性上是有意義的。
鼻煙壺文化:
完整的鼻煙壺文化不僅包括壺身、壺蓋、壺勺三部分,而且還有煙碟、煙漏、煙釺等鼻煙壺搭檔,更不可缺少的是煙荷包。
壺蓋:為了保持鼻煙的氣味不致外瀉,並起到裝飾的作用。
煙勺:是固定在煙壺蓋下,用來挑煙的工具。
煙碟:是用來暫置鼻煙以便用手沾取嗅聞的小碟。在清代朋友相見,有互敬鼻煙的習慣,若簡單的伸手去接不禮貌,倒在手上也不恭敬,所以才逐漸產生了煙碟這種吸鼻煙時用的工具。
煙漏:漏斗形底口小上口大用於盛裝鼻煙的輔助工具。
煙釺:用於從煙罐取出鼻煙放入煙壺的輔助工具。
煙荷包:用來盛放鼻煙壺的裝飾用品,一般用錦緞和繡品製作,較名貴的是緙絲工藝。緙絲,亦稱“刻絲”。一種傳統絲織工藝品。盛於清代。織造時,各色緯絲僅於圖案花紋需要處與經絲交織,故緯絲不貫穿全幅,而經絲則縱貫織品。舊時刻時著錄所說的“通經斷緯”,即指此意。其成品的花紋,正反兩面如一。刻絲的題材,明清以來,多仿製古代的人物、山水、花鳥等繪刻絲交織圖畫作品。技藝及高,主要產地蘇州。解放前,刻絲工藝幾乎完全停業,建國後恢復生產。
中國鼻煙壺簡史:
在百花爭艷的華夏民族藝壇中,有一種被海外譽為“集中國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的奇葩 --- 鼻煙壺。鼻煙壺是盛放鼻煙的專用器皿,鼻煙是用菸草精工炮製的一種煙粉,用時嗅入鼻中,有醒腦提神的作用。自明末傳入我國後至清中葉頗為流行。鼻煙壺以其小巧玲瓏的造型、豐富繁雅的材質、精湛高超的工藝、考究得體的裝飾和攜帶方便的功能,在清朝是禮尚往來、親朋饋贈、清閒觀賞的實用藝術品。儘管現在已很少有人再吸鼻煙,但鼻煙壺卻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無數的愛好者。活躍在世界的“國際中國鼻煙壺學會”就是個極好的例證。
中國鼻煙壺的書籍:(加)錄象、電視片 萬曆皇帝像
清代著名學者趙之謙所著《勇盧閒詰
清王士禎著《香祖筆記》
趙汝珍著《古玩指南》
朱培初、夏更起著《鼻煙壺史話》
袁紹揚、金聞博、劉祥春編著《鼻煙》
王習三主編《中國內畫圖典》
香港梁知行主編《中國內畫鼻煙壺新貌》
張榮主編《掌中珍玩鼻煙壺》
Hugh Moss《A Treasury Of Chinese Snuff Bottles》
河北省衡水市冀派內畫協會主編《冀派內畫藝術》刊物
香港著名導演李翰祥根據著名作家鄧友梅所著《煙壺》改編電影《八旗子弟》。
福建電影製片廠根據著名作家鄧友梅所著《煙壺》改編 20集電視連續劇《煙壺》。
河北電視台著名編導源淼製作的電視專題片《煙壺魂 》獲CCTV電視短劇一等獎。
中國鼻煙壺製作的重要特點:
1.將一種實用容器變為一種帶有強烈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並成為一種與服飾相聯繫的裝飾物,有的甚至不吸聞鼻煙也佩帶。鼻煙壺成為標榜自己身份的象徵。
2.鼻煙壺的製作分為宮廷製品和民間製品,兩大類各有特色,在形狀圖案裝飾上有大膽的創造和突破。
3.由於鼻煙壺的材質豐富,造型各異、工藝精湛的題材、技法廣泛,掌中內繪的書畫藝術以及裝飾方面的鮮明特色和創新,與西洋鼻煙盒經緯分明,反而受到西洋各國的喜愛。返銷西方至今,成為中國工藝品中的一支奇葩。
中國鼻煙壺的裝飾技法大概可分為四個方面:
1、雕刻琢
2、多種鑲嵌技藝
3、彩繪裝飾
4、綜合裝飾手法
中國鼻煙壺拍賣記錄:
1990年,清乾隆御用翡翠鼻煙壺在香港蘇富比拍賣以4,730,000美元成交。
1992年,乾隆制金胎琺瑯彩掐絲仙鶴紋鼻煙壺以1,145,000港幣成交。
1994年,王習三繪製的水晶煙壺《霸王別姬》在香港蘇富比拍賣行以241,500港幣成交,創當代內畫家記錄。
1996年,乾隆年制粉彩描金葫蘆萬代鼻煙壺在北京翰海拍賣行以1,155,000港幣成交。
2000年,清乾隆年料胎琺瑯彩山水紋鼻煙壺在天津市文物公司春季拍賣會上以2,420,000元人民幣成交。
2002年,清宮內府御製銅胎畫琺瑯西洋畫景圖鼻煙壺以2,274,100港元成交。
2004年,馬少宣繪製的水晶內畫“壽臣”畫像鼻煙壺在香港佳士得拍賣公司以1,743,750港幣成交。
2005年,一件清宮內府御製琺瑯彩西洋人物圖鼻煙壺在紐約佳士得拍賣公司“小有洞天鼻煙壺珍藏”拍賣場中,以6,656,000港幣成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