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題名記
《焦山題名記》是一首由作者王士禛在清代創作的散文。該文選自《漁洋文略》卷四。焦山,在江蘇省鎮江市東長江中,與金山相對峙。據作者的《居易錄》載,順治庚子,即公元1660年(順治十七年),王士禎與京口別駕程崑崙同游金、焦、北固諸名勝,該文便作於此時。它記載了遊覽焦山的四件暢快之事。作者以詩人的妙筆,寥寥幾筆,就勾勒出焦山一帶的美景,有詩意之美,有畫幅之趣。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來焦山有四快事:觀返照吸江亭[1],青山落日,煙水蒼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筆意[2];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虛一碧[3],長江萬里,無復微雲點綴,聽晚梵聲出松杪[4],悠然有遺世之想;曉起觀海門日出[5],始從遠林微露紅暈,倏然躍起數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6];《瘞鶴銘》在雷轟石下[7],驚濤駭浪,朝夕噴激,予來游於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於潮汐汩沒之中,披剔盡致,實天幸也。作品注釋
[1]吸江亭:亭在焦山上。
[2]米家父子:指宋代畫家米芾、米友仁父子。
[3]太虛:指天空。
[4]梵聲:誦經聲。松杪(miǎo):松樹梢。
[5]海門:焦山東北有兩石對峙,稱為海門。
[6]演漾:蕩漾。
[7]《瘞(yì)鶴銘》:華陽真逸撰,上皇山樵書,在焦山崖石上。其字後人考訂為南朝梁陶弘景書。
[8]披剔盡致:仔細而詳盡地閱覽、觀賞。作者簡介
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別號漁洋山人。死後因避清世宗胤禛諱,被改作士正,後又改為士禎。新城(今山東桓台)人。順治進士,授揚州推官。公元1664年(康熙三年),擢為禮部主事,累官至刑部尚書。公元1711年(康熙五十年)逝於故里。謚文簡。王士禛論詩主“神韻”,在當時聲望很高,為詩壇領袖數十年。亦能詞,以小令為佳。其文亦簡潔明暢,尤以寫景之文,充滿詩情畫意,和詩一樣清麗。其詩文合刻為《帶經堂集》,包括了《漁洋詩集》三十八卷,《漁洋文略》十四卷,《蠶尾集》十四卷等。又曾自選其詩為《漁洋山人精華錄》。另有筆記《居易錄》、《池北偶談》等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