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焦家遺址大汶口文化遺址,兼有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山東地區夏代文化,距今4000~3500年)和商代、漢代的遺存。1992年被公布為山東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南與董西遺址相望,中部微隆起,四周低平。因傳說地下為古代運糧河道,故當地稱之為“河身地”。其東西長約900米,南北寬約700米,西部一直延伸至歷城縣境內。1987年春濟南市文化局文物處和章丘縣博物館於文物普查時發現。1990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試掘。
文化遺蹟
遺址文化堆積厚約2.5米,色灰,其上覆蓋著0.2~1.1米厚的黃褐色耕土及擾亂層。採集的遺物有石器、陶器,以及鹿角、蚌殼等。石器的器形有斧、錛、鏟、鐮、刀等。陶器中屬於大汶口文化的有 、鼎、壺、背壺等,均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遺物。陶色有灰、黑、黃褐等色。器表裝飾以素麵、素麵磨光最為多見,亦有附加堆紋、捺窩紋、錐刺紋、籃紋等。龍山文化的陶器有鼎、罐、杯、器蓋等。岳石文化遺物發現較少,採集的陶器標本中有盤內和柄部帶凸棱的淺盤豆等。屬於商代的有夾砂灰陶繩紋鬲、罐及泥質灰陶豆等。屬於漢代的有繩紋磚、筒瓦、板瓦等。遺址保存較好。
文物展會
2018年11月,山東焦家遺址出土文物展在山東博物館開幕,226件(組)文物集中亮相,展現豐富的大汶口文化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