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充電技術

無線充電技術

無線充電技術,利用磁鐵立即為一個以上的設備充電並且完全不藉助電線,這項技術允許設備在距離充電器最遠可達幾米遠的地方進行無線充電,富士通的無線充電技術利用磁共振在充電器與設備之間的空氣中傳輸電荷,線圈和電容器則在充電器與設備之間形成共振。

基本信息

概述

兩部手機正進行無線充電兩部手機正進行無線充

“無線充電”是利用一種特殊設備將電源插座的電力轉變為可充電的電波,從而在扔掉電線的情況下直接對電子設備充電。無線充電大致上是通過磁場輸送能量。無線充電還有一個好處是省電,無線充電設備的效能接收在70%左右,具備電滿自動關閉功能,避免了不必要的能耗。而且,這個效能接收率在不斷提高,很快將能達到98%。對於不同的電子產品,電源接口能自動對應,需要充電時,發射器和接收晶片會同時自動開始工作,充滿電時,兩方就會自動關閉。它還能自動識別不同的設備和能量需求。

工作原理

原理簡介

無線充電技術是靠兩種新的設備來實現的,第一個是充電器,它要與電力相連線,然後會有一個“托盤”與充電器進行中轉,只要手機與“托盤”距離在規定範圍內,那么手機就會自動進行無線充電。由於傳輸的不是一些簡單的數據,而是電力,因此無線充電在目前的距離要求比較嚴格,手機與“托盤”在現在只能實現1厘米之內的近距離充電,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這一距離可能會拉長。雖然電力沒有直接接觸到手機產品,但是靠無線方式為手機充的電在使用效果上仍然和普通充電方式一樣,續航能力並不會有所損失。

共振原理:

1.無線充電技術同樣以10兆赫的頻率震動的膝上型電腦接收到電流,能量充入設備中。

無線充電技術無線充電技術

2.無線充電技術天線以10兆赫的波長振動,產生電磁波。
3.無線充電技術使用的天線發出的能量傳播到2米(6.5英尺)外。
4.無線充電技術輸電線中的電能傳入用銅製造的天線中。
5.無線充電技術沒有轉換成膝上型電腦的能量不會被天線重新吸收。不能產生10兆赫共振的人和其他物體不會對它產生干擾。

特點

1、從理論來說,無線充電技術對人體安全無害處,無線充電使用的共振原理是磁場共振,只在以同一頻率共振的線圈之間傳輸,而其他裝置無法接受波段,另外,無線充電技術使用的磁場本身就是對人體無害的。但無線充電技術畢竟是新型的充電技術,以邁源科的無線充電器來說,很多人都會擔憂無線充電技術會像當初Wi-Fi和手機天線桿剛出現一樣,其實技術本身是無害的。

2、富士通的無線充電技術利用磁共振在充電器與設備之間的電場和磁場中傳輸電荷,線圈和電容器則在充電器與設備之間形成共振。

3、富士通表示這一系統可以在未來得到廣泛套用,例如針對電動汽車的充電區以及針對電腦晶片的電量傳輸。採用這項技術研製的充電系統所需要的充電時間只有當前的一百五十分之一

4、轉化率一直是很多人擔心的問題,麻省理工學院通過研究表明,無線充電技術的損耗比起有線充電技術來說更高。邁源無線充電轉化率比起有線要高几個百分點。高轉化,也是無線充電器得以在全球進行套用的關鍵因素。但無線充電技術也受到距離的限制,未來發展,必然需要解決遠距離傳送對於波段和磁場範圍的精準定位問題。

5、核心晶片是無線充電技術在產品套用的難點之一。精準輻射範圍控制,磁場頻率大小,其它控制等都是由晶片實現。

市場套用發展瓶頸

1.核心無線充電技術不完善

2.輻射區域難以實現遠距離傳輸

3.長距離定位對硬體的要求太高

4.磁場共振高度匹配可控制小

5.套用範圍局限,沒有得到延伸6.市場因素與消費者心理導致開發商不願意大力進行技術研發

優缺點

《有線充電技術》與《無線充電技術》各有各的優缺點。
《有線充電技術》的優點:
1,能源轉換一次性獲得,電能損失小,節能環保。
2,交直流轉換一次性,不存在中高頻電磁輻射。
3,設備技術含量低,經濟投入不大,維修方便。
4,電功率的調節範圍較寬,適合多種不同電壓和電流等級的蓄電瓶儲能補給。
《有線充電》的缺點:
1,設備的移動搬運和電源的引線過長,主要是人工操作繁瑣。

無線充電技術無線充電技術

2,設備以及在對電動汽車充電時其公共占地面積過大,
3,在人工操作過程中,極易出現設備的過度磨損以及不安全性等因素。
《無線充電技術》的優點:
1,利用無線磁電感應充電的設備可做到隱形,設備磨損率低,套用範圍廣,公共充電區域面積相對的減小,但減小的占地面積份額不會太大。
2,技術含量高,操作方便,可實施相對來說的遠距離無線電能的轉換,但大功率無線充電的傳輸距離只限制在5米以內,不會太遠。
3,操作方便。
《無線充電技術》的缺點:
1,雖然設備技術含量高,但設備的經濟成本投入較高,維修費用大。
2,因實現遠距離大功率無線磁電轉換,所以設備的耗能較高。無線傳輸的距離越遠,無用功的耗損也就會越大。
3,《無線充電技術》設備本身實現的是二次能源轉換,也就是將網電降壓(或直接)變為直流電後在進行一次較高頻率的開關控制交流變換輸出。由於大功率的交直交電流轉換是進行電能的二次性無線傳輸原因,所以電磁的空間磁損率太大。
4,因為採取無線傳輸,磁能的無用功耗損會隨著《無線充電設備》的功率增高而上升。
如今,《無線充電技術》在小功率的範圍內還是可以顯示出它的優越性的。比如小型直流用電設備中的通訊儀器儀表、民用無線通訊手機、微型計算機、小型攜帶型家用電器等。但實施大功率的無線傳輸來說,就比較困難了。根據磁能無線傳輸理論來說,傳輸的距離越遠,磁能的消耗就會越大,而在終端設備中所獲得的電能量也就越小。從電動汽車所需的能量補充電功率來說不是很小,一般小型的家用電子設備的充電電流在0.5安培至2安培之間。而一部幾十馬力的電動汽車所需的電能補充電流大多在5安培至20安培左右。電動汽車的功率越大,所需補充電能的電流量也就越大。而且我們在製造《無線充電設備》時,其輸出功率會大於500瓦特以上或甚至更高。如果多部機車的聯動充電,那么所需的總電源功率輸出就會直線上升。對市電的供電系統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從而帶給整座城市的是電網改造和巨額的經濟投入,真是得不償失。
另外,我們可計算一下經濟賬。按充電電壓24伏特和15安培的電流對一部電動汽車進行充電,充電時間為10小時,其電能損耗只不過在3度左右,按市電當前的0.5角價格計算,給一部電動汽車充電的費用大約在一元五角錢左右。如果個人將電動車開到公共無線充電場合去充電的話,其費用不用說是很高的,我們這裡所說的是自己使用一般的有線充電裝置對電動車充電時所產生的費用。我們可對比一下,在同一台電動車充電的狀態下,無線充電設備的功率肯定大於一般有線充電裝置。因為《無線充電設備》的電損肯定大於有線充電設備的損耗,鑒於兩種設備之間的經濟投入和充電費用,所以人們往往還是喜歡採取低經濟投入的有線充電設備來使用。依據電工學理論,我們知道,變壓器的磁路越長,磁損會越大。不論是採取那一種電磁——磁電的遠距離傳輸轉換,都會損失大量的電能。而且電磁——磁電的轉換次數越多,電能的損耗也會越大。而且電子器件的工作電流越大,器件的老化期也會越提前,這給我們對設備的維修和使用帶來了很多的不便利因素。
關於電動車充電站的設立,在我看來不礙採取兩種方式進行對比。就其一次性的充電費用來說,客戶們還是喜歡選擇一般有線充電的充電方式。我說的前提是兩種充電設備具有一樣的技術指標,都可實施快速充電方式和同樣的充電質量。此時,我們可通過對充電設備的電能耗損參數做個對比,看看哪種設備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更高。因為我們這個社會是以市場經濟核算下的區域部門單位,人人都要計算經濟的投入與回報,所以每一項高科技產業的投入也必須考慮大眾化的普遍認可和產業自身的經濟槓桿問題。同時在化石能源還沒有達到枯竭的現代社會,民用電動汽車的發展也不會太快,如果能夠提高蓄電池的一次性充電使用周期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較短的電池一次性充電使用周期是制約電動汽車發展的最大阻力,從汽車的功率和速度來看,燃料汽車還是存在較多的優越性。
根據現代能源匱乏的實際情況,電動運輸工具實現大功率《無線充電技術》的產業運作還為時過早。為什麼會這樣的說呢?雖然發展電動汽車可以節約能源和有利於環境的保護,但對供電系統的各方面量化要求也會更大;如增加電站的建設投資、輸電網路的改造增容等原因。還有,因為電動汽車的社會保有量越大,所需的長期停車充電場所的占地面積也要隨之擴大。實際上,採取大功率《無線充電技術》的社會經濟投入費用普遍較高,而利用常規有線式充電方式既簡便,一次性投資又小,而且對市電的量化需求又不大。還有就所占用的土地面積來說也相對的減少,這裡所說的減少,是因為每個家庭都可以實施對電動汽車的能量補充,不會統一的集中到公共場所去充電。另外,每個家庭也不會購買價格較高的《無線充電設備》的,而且自己所擔負的充電費用較公共場所要低得多。所以我們一定要宗合來考慮實施大功率《無線充電技術》的步子邁得是否不要太大,這僅僅是為了一時的方便,而導致了社會總體資源的大量消耗是否是得不償失呢?

三大主流技術

目前的無線充電技

無線充電

術還不算成熟,不僅技術發展緩慢,標準也尚未統一。目前主流的無線充電標準有三種:PowerMattersAlliance(PMA)標準、Qi標準、AllianceforWirelessPower(A4WP)標準。下面我們就針對這三種標準進行簡單介紹。

PowerMattersAlliance標準

PowerMattersAlliance標準是由DuracellPowermat公司發起的,而該公司則是由寶潔與無線充電技術公司Powermat合資經營,擁有比較出色的綜合實力。除此以外,Powermat還是AllianceforWirelessPower(A4WP)標準的支持成員之一。
目前已經有AT&T、Google和星巴克三家公司加盟了PMA聯盟(PowerMattersAlliance縮寫)。PMA聯盟致力於為符合IEEE協會標準的手機和電子設備,打造無線供電標準,在無線充電領域中具有領導地位。
目前DuracellPowermat公司推出過一款WiCC充電卡採用的就是PowerMattersAlliance標準。WiCC比SD卡大一圈,內部嵌入了用於電磁感應式非接觸充電的線圈和電極等組件,卡片的厚度較薄,插入現有智慧型手機電池旁邊即可利用,利用該卡片可使很多便攜終端輕鬆支持非接觸充電。

Qi標準

Qi是全球首個推動無線充電技術的標準化組織--無線充電聯盟(WirelessPowerConsortium,簡稱WPC)推出的“無線充電”標準,具備便捷性和通用性兩大特徵。首先,不同品牌的產品,只要有一個Qi的標識,都可以用Qi無線充電器充電。其次,它攻克了無線充電“通用性”的技術瓶頸,在不久的將來,手機、相機、電腦等產品都可以用Qi無線充電器充電,為無線充電的大規模套用提供可能。
目前,市場比較主流的無線充電技術主要通過三種方式,即電磁感應、無線電波、以及共振作用,而Qi採用了目前最為主流的電磁感應技術。在技術套用方面,中國公司已經站在了無線充電行業的最前沿。據悉,目前Qi在中國的套用產品主要是手機,這是第一個階段,以後將發展運用到不同類別或更高功率的數碼產品中。截至目前,聯盟成員數量已增加到74家,包括飛利浦、HTC、諾基亞、三星、索尼愛立信、百思買等知名企業都已是聯盟的成員。

A4WP標準

A4WP是AllianceforWirelessPower標準的簡稱,由美國高通公司、韓國三星公司以及前面提到的Powermat公司共同創建的無線充電聯盟創建。該聯盟還包括EverWinIndustries、GillIndustries、PeikerAcustic和SKTelecom等成員,目標是為包括攜帶型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等在內的電子產品無線充電設備設立技術標準和行業對話機制。

發展歷史

無線充電無線充電
其實早在1890年,物理學家兼電氣工程師尼古拉·特斯拉(NikolaTesla)就已經做了無線輸電試驗。他提出並實現了交流發電。磁感應強度的國際單位制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特斯拉構想的無線輸電方法,是把地球作為內導體、地球電離層作為外導體,通過放大發射機以徑向電磁波振盪模式,在地球與電離層之間建立起大約8Hz的低頻共振,再利用環繞地球的表面電磁波來傳輸能量。但因財力不足,特斯拉的大膽構想並沒有得到實現。後人雖然從理論上完全證實了這種方案的可行性,但世界還沒有實現大同,想要在世界範圍內進行能量廣播和免費獲取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一個偉大的科學構想就這樣胎死腹中。
1968年,美國工程師彼得·格拉澤(PeterGlaser)提出了空間太陽能發電(SpaceSolarPower,SSP)的概念,其構想是在地球外層空間建立太陽能發電基地,通過微波將電能傳輸回地球,並通過整流天線把微波轉換成電能。1979年,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國能源部聯合提出太陽能計畫-建立“SPS太陽能衛星基準系統”。歐盟則在非洲的留尼旺島建造了一座10萬千瓦的實驗型微波輸電裝置,已於2003年向當地村莊送電。野心勃勃的日本擬於2020年建造試驗型太空太陽能發電站SPS2000,2050年進入規模運行。
其實,無線充電技術離我們這些普通人也並非遙不可及。相信一定有人使用過某種品牌的電動牙刷,只要將牙刷插入220V的充電座上即可實現不接觸的無線充電,使用起來很方便。這種無線充電就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解決了潮濕環境下的用電安全問題。
無線電能傳輸有電磁感應、射頻和微波三種基本方式,這三種技術分別適用於近程、中短程與遠程電力傳送。但每種無線充電方式都有一些缺點,從而限制了它的發展。例如電磁感應方式傳送能量較小、傳送範圍較小等,這也是為什麼電動牙刷必須放在充電座上才能充電,而不能將牙刷任意擺放的原因。所以,現在各家公司的研究方向就是對這些技術進行改良和完善,從而最終實現商品化。

市場需求

無線充電技術不僅可以為手機產品充電,它還將在PMP/MP3播放器、數位照相機以及筆記本電腦等產品領域得到快速套用和發展。根據市場調查機構的調查,到2013年,全球無線充電潛在市場容量接近140億美元,到2014年,無線充電設備的出貨量將達到2億5千萬台,也正是這一持續增長的市場需求讓Qi標準將在更多領域發揮它的超便捷作用。

遠距

方便自不必說,除此之外,無線充電還更安全,沒有了外露的連線器,漏電、跑電等安全隱患都徹底避免了。有人擔心輻射的問題,這一技術最先在淨水器中運用,至今已經有8年時間了,安全性已經得到了36個國家的驗證,肯定不會對人體和環境帶來危害。據介紹,無線充電大致上是通過磁場輸送能量,而人類以及人類身邊的絕大多數物件都是非磁性的。無線充電還有一個好處是省電,無線充電設備的效能接收在70%左右,和有線充電設備相等,但是它具備電滿自動關閉功能,避免了不必要的能耗。而且這個效能接收率在不斷提高.
無線充電設備比普通充電器“聰明”很多,對於不同的電子產品,電源接口能自動對應,需要充電時,發射器和接收晶片會同時自動開始工作,充滿電時,兩方就會自動關閉。它還能自動識別不同的設備和能量需求,進行‘個性化工作’,這就是智慧型。
現在,為了消費者的安全以及他們的便利性考慮,相關科研人員先提供了近磁場無線充電技術(即需放在發射器旁邊),同時,他們也在研究遠距離無線充電,這將是一個新興市場。實際上現在的技術就可以達到3英尺~4英尺的範圍內進行有效的電量傳輸,但這還需要經過相關組織的驗證。相信未來5到10年,甚至更快,遠距離無線充電就會進入每一個人的生活中。
未來,不僅是小功率電器,常見的家用電器設備、醫療設備、電動工具、辦公室電器、廚房電器等都可以實現無線充電了。其實準確的說,應該叫“無線供電”,也就是一邊傳輸一邊使用電能,不需要任何類似於電池的電量存儲設備,更不需要提前充電了。
到那時,電線、插線板、電池都可以消失了,你甚至感受不到電的存在,它就像空氣一樣,讓你覺得手到擒來。

先驅

Palm︱美國
Palm公司是美國老牌智慧型手機廠商,它最早將無線充電套用在手機上。它推出的充電設備“觸摸石”,就可以利用電磁感應原理無線為手機充電。
海爾︱中國
海爾推出的概念性“無尾電視”,不需要電源線、信號線和網線。海爾稱該產品採用了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作的無線電力傳輸技術
Powermat︱美國
目前Powermat推出的充電板有桌面式和攜帶型等多種,主要由底座和無線接收器組成,售價在100美元左右。
勁量︱美國
勁量(Energizer)是美國知名的電池和手電筒品牌。該公司預計將於10月正式推出一款無線充電器,售價在89美元左右。
微軟︱美國
由微軟亞洲研究院研發的一款無線充電板裝置名為uPad,已在2008年底造出樣機。
富士通︱日本
富士通的系統與美國witricity公司研發的技術類似,後者同樣利用磁共振傳輸電量,傳輸距離可達到幾米遠。這項技術將促使日本政府在2012年之前在公共場所設定無線充電網點。
目前,三星電子宣稱其2012年度旗艦智慧型手機GalaxySIII具有無線充電功能。實際上沒有完成,最新的GalaxySIII中並沒有無線充電功能。
諾基亞|Lumia920智慧型手機
台北時間9月5號
,諾基亞世界大會在紐約召開。會上,諾基亞聯合微軟發布了基於WindowsPhone8系統的Lumia920智慧型手機。 科宏晶︱美國“iNPOFi”無線充電器
在2013年美國CES消費電子展上展出一款命名為“iNPOFi”的無線充電產品可以支持當下兩大主流手機陣營,即蘋果iPhone4/4S和三星GalaxySIII。與手機自帶無線充電模組的諾基亞Lumia920不同的是,用戶只需購買與自己手機相對應,並且內置無線充電模組的保護殼即可,有著更好的兼容性。其突出特性是無電磁線圈,無輻射,充電效率高。[2]
除了展會現場產出的產品之外,“iNPOFi”還將陸續推出系列產品,比如“移動無線充”,這款產品本身自帶高容量電芯,可以讓使用者即使是在無人區,也可以連續為手機供電,這是其他任何無線充電產品都不具備的,除此之外我們還將針對更多的品牌和機型推出系列配套產品,滿足更多終端客戶的需求;[2-3]

進展

從技術發展來看,無線充電技術建立在RFID近距離磁場耦合技術發展基礎上,手機甚至不需要軟體更改就可以安裝充電線圈和整流晶片。有幾類安裝方式:
其一:一個感應線圈+晶片,構成獨立組件。這類組件小到硬幣大小,大到38x40mm。用金屬銅線繞制線圈。
其二:手機鋰電池周框線架中加裝線圈,號稱無線充電鋰電池。這類電池好處是安裝便利,但是缺陷也很明顯,因為手機電池是金屬件,會阻擋充電的電磁波穿透,使得充電效率低。
其三:採用LDS(立體電路)技術,在手機塑膠外殼上鐳射天線。
其四:採用FPC(柔性電路板)製造天線組件,缺點是價格貴。優點是柔性、且薄,便於安裝。
以上幾類方式,最有前途的是LDS技術,國內推出了系列微航雷射塑膠、磁性雷射塑膠、全自動大幅面高速雷射機,使得製造工藝得以普及。
2013年,將是無線充電技術開始普及的一年。
2013年1月,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學院發布了磁共振式無線電能傳輸技術。新技術可使手機、電腦、家電不插電源即可充電、工作。[7]

三大主流標準

目前主流的無線充電標準有三種:PowerMattersAlliance(PMA)標準、Qi標準、AllianceforWirelessPower(A4WP)標準。

PowerMattersAlliance標準

PowerMattersAlliance標準是由DuracellPowermat公司發起的,而該公司則是由寶潔與無線充電技術公司Powermat合資經營,擁有比較出色的綜合實力。除此以外,Powermat還是AllianceforWirelessPower(A4WP)標準的支持成員之一。
目前已經有AT&T、Google和星巴克三家公司加盟了PMA聯盟(PowerMattersAlliance縮寫)。PMA聯盟致力於為符合IEEE協會標準的手機和電子設備,打造無線供電標準,在無線充電領域中具有領導地位。
目前DuracellPowermat公司推出過一款WiCC充電卡採用的就是PowerMattersAlliance標準。WiCC比SD卡大一圈,內部嵌入了用於電磁感應式非接觸充電的線圈和電極等組件,卡片的厚度較薄,插入現有智慧型手機電池旁邊即可利用,利用該卡片可使很多便攜終端輕鬆支持非接觸充電。

WiCC充電卡

另外作為支持,星巴克計畫在波士頓地區17家門店進行DuracellPowermat無線充電試點,這將為PMA在美國立足提供有力的支撐。星巴克首席數字官AdamBrotman表示:“星巴克將在部分桌面上安置無線充電設備,看看顧客反應如何。”如果顧客沒有與iPhone或Galaxy相匹配的充電外殼,星巴克將在試點期間進行小部分免費贈送,而櫃檯也有部分外殼出借。

Qi標準

Qi是全球首個推動無線充電技術的標準化組織--無線充電聯盟(WirelessPowerConsortium,簡稱WPC)推出的“無線充電”標準,具備便捷性和通用性兩大特徵。首先,不同品牌的產品,只要有一個Qi的標識,都可以用Qi無線充電器充電。其次,它攻克了無線充電“通用性”的技術瓶頸,在不久的將來,手機、相機、電腦等產品都可以用Qi無線充電器充電,為無線充電的大規模套用提供可能。
目前,市場比較主流的無線充電技術主要通過三種方式,即電磁感應、無線電波、以及共振作用,而Qi採用了目前最為主流的電磁感應技術。在技術套用方面,中國公司已經站在了無線充電行業的最前沿。據悉,目前Qi在中國的套用產品主要是手機,這是第一個階段,以後將發展運用到不同類別或更高功率的數碼產品中。截至目前,聯盟成員數量已增加到74家,包括飛利浦、HTC、諾基亞、三星、索尼愛立信、百思買等知名企業都已是聯盟的成員。

德州儀器推出的小型Qi無線電源晶片

Qi標準的典型代表性產品有:諾基亞Lumia920、諾基亞Lumia820、谷歌Nexus4等。使用這些手機的時候,不需要安裝任何配件,直接將它放在任何一款支持Qi標準的充電器上就能開始充電,目前市面上已經有了勁量、PowerMate等品牌的大量不同款式的無線充電器可供選擇。

諾基亞Lumia920:A4WP標準

A4WP是AllianceforWirelessPower標準的簡稱,由美國高通公司、韓國三星公司以及前面提到的Powermat公司共同創建的無線充電聯盟創建。該聯盟還包括EverWinIndustries、GillIndustries、PeikerAcustic和SKTelecom等成員,目標是為包括攜帶型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等在內的電子產品無線充電設備設立技術標準和行業對話機制。
該無線充電聯盟將重點引入“電磁諧振無線充電”技術,與Qi的“電磁感應技術”有所區別,這兩種技術各有千秋。前者傳輸效率可能較低,但可以實現稍遠距離的無線充電。後者需要近距離接觸,例如將手機放在一個底座上,不用接線就可以通過感應充電,但這樣充電效率較高。
A4WP標準組成聯盟希望讓無線充電迅速普及,讓用戶在任何地方都可進行無線充電。或者說,A4WP想要讓無線充電便宜一些,並且在不增加手機、平板或者筆記本電腦體積的情況下增加充電接口,這意味著將有越來越多的製造商默認選擇無線充電器。
業界人士認為,高通、三星、Powermat等公司創立的無線充電聯盟擴大了針對的產品範圍,包括了電動汽車等更廣泛的電子產品領域。
由於聯盟組成時間較晚,目前採用該標準的產品並不多見。之前三星曾表示,GalaxySIII智慧型手機配件中包含一款無線充電器,不過上市時間尚未確定,猜測該款無線充電器將會符合A4WP標準。不過由於A4WP與Qi的技術原理不同,GalaxySIII與Lumia920的充電器將不能通用,用戶不得不準備兩個充電器對不同產品進行充電。

其他

電場耦合
除了前面提到的使用電磁感應模式進行的無線充電,電場耦合也是一種常用的無線充電模式。在電場耦合的無線充電模式中,充電座和待充電電器不是通過高頻磁場來進行磁場的感應,而是直接通過兩者之間形成的電容中的高頻電場,其特點包括[8]:
帶充電電器無需和充電座精確對準
需要提高耦合電容的電壓來減小充電電流,提高充電效率
電場耦合式充電設備的成本較低

無線充電技術-電動汽車

電池續航能力一直是我國電動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羈絆,在電池技術短時間無法突破時,改進充電模式就成為另一個突破方向。作為電動汽車開疆之臣的無線充電技術,成為汽車製造商的必爭之地。如果能夠全面普及無線充電技術,就能夠極大地提高電動汽車充電的便利性,不管是在充電過程,還是在續航上,都將大大增加人們對於電動汽車的接受度。可以說,成熟發展的無線充電技術,將會是電動汽車占領市場的重要舉措。
據了解,奧迪、寶馬、沃爾沃、賓士、豐田等車廠,高通、中興、西門子等通信公司都已開始研究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今年1月,中興通訊與國家電網宣布在成都組建合資公司,為電動汽車提供無線充電服務。中興通訊無線充電技術原理為通過非接觸的電磁感應方式進行電力傳輸,和傳統的電動汽車充電樁、充電站不同,無線充電裝置被埋入停車位或者路面的地下,整個系統只有充電器、發射墊,以及車輛底盤上的接收端。車輛僅需開到發射墊上方,無線充電即可開始。
在民用車市場,去年7月,寶馬曾與戴姆勒達成合作,共同開發無線充電技術。此前寶馬曾與西門子公司合作開發非接觸充電技術,並於2011年在德國柏林進行測試。分析人士表示,研發汽車搭載的智慧型手機無線充電器技術將會是無線充電市場大眾化的一個起點。目前,作為一般用途的無線充電器價格過高,而消費者優先選擇購買裝有無線充電器的汽車,生產企業提高成品和附屬檔案的生產能力後,無線充電器價格將有所下降。
儘管眾多車企與電子巨頭都對無線充電技術充滿熱情,但外界對於該項技術的可行性仍有諸多質疑。由於無線充電技術不管是採用電磁感應式還是磁場共振式,都有發射能量和接受能量的過程,因此,充電過程的安全性飽受質疑,人們都在擔憂是否會造成輻射。與此同時,無線充電技術未形成統一的標準也讓其未來發展飽受爭議。與有線充電技術一樣,標準化也是阻礙無線充電技術發展的障礙之一。電磁感應和磁場共振兩種方式孰優孰劣還未產生定論,單就其中一種方式而言,不同的企業和研究組織也使用了不同的標準。
無線充電技術中所使用的線圈形狀就是個問題。互不兼容的方式和設備,讓沒有統一標準的無線充電技術,難言發展和普及。一個統一的行業規範是很有必要的,因為無線充電涉及到諸多安全、可靠性的考慮。但是,電動汽車的無線充電仍然處於一個剛剛發展的階段,關於技術的標準化工作正在進行。無線充電技術普及後,需要的成本問題也是關鍵。
無線充電技術的出現,必然會引爆電動汽車市場。電動汽車已經推出將近十年,始終不溫不火,核心原因就在於電池成本高、充電難。如果無線充電技術被推廣,不僅可以解決汽車充電問題,還可大大推動清潔能源進程。

設備的實現

套用圖套用圖
無線充電技術在消費類市場表現出巨大的潛力。在不使用連線的情況下給電子設備充電不但可為攜帶型設備用戶提供一種便利的解決方案,而且還讓廣大設計人員能夠尋找到更具創新性的問題解決方法。許多電池供電型攜帶型設備均能受益於這種技術,從手機到電動汽車不一而足。
電感耦合方法可以實現高效和通用的無線充電。為了便於使用並且讓設計人員和消費者都受益,無線充電聯盟(WPC)制定出了一種標準。在供電設備(電力發射器,充電站)和用電設備(電力接收器,攜帶型設備)之間創建了互操作性。WPC成立於2008年,由亞洲、歐洲和美國的各行業公司組成,其中包括電子設備製造廠商和原始設備製造商(OEM)。WPC標準定義了電感耦合(線圈結構)的類型,以及低功耗無線設備所用的通信協定。在這種標準下工作的任何設備都可以與任何其他WPC兼容設備配對。這種方法的一個重要的好處是其利用這些線圈來實現電力傳送器和電力接收器之間的通信。典型的套用圖,請參見圖1。

1無線充電WPC標準

WPC標準下,無線傳輸的“低功耗”就是說功耗僅為0~5W。達到這一標準範圍的系統在兩個平面線圈之間使用電感耦合來將電力從電力傳送器傳輸給電力接收器。兩個線圈之間的距離一般為5mm。輸出電壓調節由一個全局數字控制環路負責,這時電力接收器會與電力傳送器通信,並要求或多或少的功耗。該通信是一種通過反向散射調製從電力接收器到電力傳送器的單向通信。在反向散射調製中,電力接收器線圈受到負載,從而改變電力傳送器的電流消耗。我們對這些電流變化進行監控,並解調成兩個設備協同工作所需的信息。
WPC標準定義了系統的三個主要方面——提供電力的電力傳送器、使用電力的電力接收器以及這兩種設備之間的通信協定。下面,我們將詳細介紹這三個方面。

2電力傳送器

電力傳輸方向始終是從電力傳送器到電力接收器。電力傳送器的關鍵電路是用於向電力接收器傳輸電力的一次線圈、驅動一次線圈的控制單元以及解調一次線圈電壓或者電流的通信電路。我們對電力傳送器設計的靈活性進行了限制,旨在向電力接收器提供一致的電力和電壓電平。
電力接收器將自己作為電力傳送器的一個兼容設備,同時也提供配置信息。一旦發射器開始電力傳輸,電力接收器就向電力傳送器傳送一些誤差數據包,從而要求或多或少的電力。一旦接收到一個“終止電力”訊息,或者如果1.25秒以上都沒有接收到數據包,則電力傳送器停止供電。沒有電力傳輸時,電力傳送器則進入低功耗待機模式。
WPC規範允許使用固定和移動配置。單個固定線圈(稱作類型A1)為TI支持的解決方案。
電力傳送器(其通常為一個平面用戶將電力接收器放置在上面)連線至電源。符合WPC標準的設備線圈起到了一個50%占空比諧振半橋的作用,其輸入為19-VDC(±1V)。如果電力接收器需要或多或少的功率,則線圈頻率會發生變化,但會保持在110到205kHz之間,具體取決於功率需求。

3電力接收器

電力接收器通常為一種攜帶型設備。電力接收器的關鍵電路是用於從電力傳送器接收電力的次級線圈、用於將AC轉換為DC的整流電路、用於將未穩壓DC轉換為經過穩壓的DC的電源調節電路以及用於將信號調製到次級線圈的通信電路。電力接收器負責其身份認證和電源要求的所有通信,因為電力傳送器只是一個“收聽者”。
儘管為了讓其符合WPC標準我們對電力傳送器的設計進行了限制,但設計電力接收器時卻可以有更多的自由。我們可以調節電力接收器的線圈尺寸,以滿足設備的體積要求。利用5-V、500-mA輸出的70%典型效率,我們對電力接收器的線圈電壓進行全波整流。由於兩個設備之間的通信是單向的,因此WPC選擇電力接收器作為“述說者”。電感電能傳輸通過耦合一次到次級線圈的磁場工作。非耦合磁力線圍繞一次線圈鏇轉,且只要磁力線不耦合寄生負載其便不會出現損耗(例如:金屬的渦流損耗等)。

4通信協定

通信協定包括模擬和數字聲脈衝(pinging);身份識別和配置以及電力傳輸。電力接收器放置在電力傳送器上面時出現的典型啟動順序如下:
a來自電力傳送器的模擬ping檢測到對象的存在。
b來自電力傳送器的數字ping為模擬ping的加長版,並讓電力接收器有時間回復一個信號強度包。如果該信息強度包有效,則電力傳送器會讓線圈保持通電並進行下一步驟。
c身份識別和配置階段期間,電力接收器會傳送一些數據包,對其進行身份識別,並向電力傳送器提供配置和設定信息。
d在電力傳輸階段,電力接收器向電力傳送器傳送控制誤差包,以增加或者減少電力。正常運行期間,每隔約250ms便傳送這些包,而在大信號變化期間會每隔32ms傳送一次。另外,在正常運行期間,電力傳送器會每隔5秒鐘便傳送一次電力包。
e為了終止電力傳輸,電力接收器會傳送一條“終止充電”訊息,或者1.25秒時長內都不進行通信。兩種事件中的任何一個都會讓電力傳送器進入低功耗狀態。

5 TI的WPC兼容解決方案

TI是WPC的創始會員之一,並在制定穩健的無線充電規範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TI利用三種新開發的IC同時為電力接收器和電力傳送器提供可靠的解決方案。電力接收器使用MSP430bq1010和bq25046器件。電力傳送器基於bq500110,其支持A1型(單線圈)結構。接收器和發射器IC均能夠與其他WPC兼容解決方案通用。
電力接收器中的MSP430bq1010處理所有邏輯功能和通信。板上模數轉換器監控進入bq25046的電壓電平以及從bq25046流出的電流電平。bq25046向MSP430bq1010提供負載電流信息,之後其使用這一信息來控制電力傳送器的工作點。bq25046擁有一個為MSP430bq1010和邏輯電路供電的低電流3.3-V低壓降調節器(LDO),而一個更大的5.0-VLDO能夠向主輸出提供高達1A的電流。
電力傳送器解決方案通過bq500110實現。這種器件對來自電力接收器的串列數據進行解調和解碼。控制電路首先確認電力接收器實際為一種WPC兼容設備,然後對電力傳送器進行相應的配置。
TI的BQTESLA100LPEVM套件將單獨的傳送器和接收器設計組合到一個包括了機械封裝的一個套件中。該套件既可用於IC評估也可以用作設計實例。WPC已確認這些電力傳送器和接收器解決方案符合1.0版規範。無需使用軟體來操作EVM,其僅需要一個19-V輸入。在高達1A電流條件下,EVM套件的輸出為5V。傳送器EVM包括多個LED選項,用於直觀指示電力傳送器狀態。另外,兩個蜂鳴器選項提供電力傳輸開始的聲音提示。

6 結論

WPC標準是一整套讓製造廠商相信其組件可以與其他為電感電力傳輸而設計的各種WPC認證組件協調工作的指導原則,從而開發大量的解決方案。

科技新品分類導航

高科技是一種人才密集、知識密集、技術密集、資金密集、風險密集、信息密集、產業密集、競爭性和滲透性強,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具有重大影響的前沿科學技術。這將是推動各行各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機器人 新品生活 科技產品 發明
電子科技 影像科技 高新技術 新技術
人造技術 專利發明 高科技

科技分類導航

科技即科學技術,科學與技術的通稱,通常人們先於掌握科學的原理之前,早有利用該原理的技術。
光電科技影像科技核能科技太空科技
生物技術納米技術航空航天信息技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