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諾基亞紐約發布會上,諾基亞向我們展示了回家以後隨手把手機放上充電墊邊充電邊聽音樂的場景。Lumia920 內置了無線充電接收器,不久的將來,在美國本土的香啡繽店面和倫敦希思羅機場都將有無線充電器可用。
無線充電的原理並不複雜,就是中學物理學到的電磁感應。但這么多年一直沒有流行開來,在於業內沒有統一的標準。2008 年末業界同盟共同努力推動建立了無線充電聯盟,之後推出了國際無線充電的 Qi 標準,大大加速其商業化進程。
該聯盟的成員包括諾基亞、三星、德州儀器、華為等公司,覆蓋無線充電解決方案各生產環節。Qi 採用了目前最為主流的電磁感應技術,目的是為所有電子廠商提供統一的通用標準。
在今年剛落幕不久的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上,15 家企業展示了超過 70 款支持 Qi 標準的無線充電產品,一款三星手機通過特殊的無線充電背殼可以實現無線充電;一把特製小巧的無線充電“鑰匙扣”可以插在 Android 手機上充電;一些無線充電設備安裝在汽車裡。
標準的建立,讓無線充電技術加速了商用進程。這項被寄予厚望的技術,在不久的將來或許會像藍牙一樣被廣泛運用於各種設備。
電子設備的無線充電前景
或許有人還對幾年前的一款產品“Power Mat”(能量墊)有印象。眾多電動車廠商都在積極探索這項技術商用的可能。比亞迪早在 2005 年 12 月就申請了非接觸感應式充電器專利。他們今年七月賣給猶他大學一輛 40 英尺的純電動巴士,這款巴士裝配著最新的 WAVE 無線充電墊。這是一位在猶他州州立大學能源動力學實驗室的領導者研究出來的。司機將巴士停在充電墊上,經歷數分鐘的等待就能充滿電。德國、日本等國也十分積極。在德國慕尼黑,早就開始進行家用無線充電的測試。日本豐橋技術科學大學在研究能夠透過 20 厘米厚的混凝土磚塊將電力傳輸給汽車的道路充電裝置。研究下一代無線充電技術的兩家公司 witricity 和富爾頓科技(Fulton Technologies)都贏得了不少主流電動廠商合作夥伴。
witricity 公司研發了能夠隔空充電的電動汽車充電器。那是個放置在車庫地上的半米寬的板子—從上面開過去,汽車就開始充電了。
Witricity 與許多公司一起合作,把這項技術推向市場。許多汽車製造商對他們的技術感興趣,如奧迪、豐田等。它與 Toyota 簽訂了價值數百萬的契約來開發靠電池供電的汽車充電器,並宣布與台灣的電子產品製造商聯發科技(Mediatek)合作來開發為可移動設備充電的產品。
另一家新創公司富爾頓科技公司的技術可以穿透幾厘米厚的大理石或車庫地板給電動車無線充電。
這些技術都比現在已有的感應充電更實用—現在已有的技術能夠讓你在自家車庫為汽車無線充電,但你必須剛好停在特定的位置上,與充電線圈校準。
富爾頓已經被美國晶片設計公司高通收購。從今年初開始,高通聯合法國雷諾及英國德爾塔汽車公司在倫敦東區科技城進行了街頭無線充電的商用測試。高通構想在購物中心的停車場和公共道路停車點建設無線充電設施,採用半動態充電,比如在交通警示燈處、獅子路口、計程車停靠點和公車站都可以設立充電點,每次充電沒必要充滿,保持 40%-80% 的電量即可。倫敦政府正在考慮建造覆蓋整個城市的建造網路。
目前,阻礙無線感應式充電技術大規模運用的瓶頸主要是對於輻射的擔憂,因為無線充電會產生強大的磁場。當人或動物位於電動車和充電裝置之間時,有可能帶來電磁傷害。所以確保無線充電系統的安全性也是一個關節點,在這方面,各家公司還需要大量的測試和改進相關技術。
無線供電技術其實早點很多年前就有概念,並且有不少專家希望在此有些突破,基本上無線供電技術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電磁耦合
電磁耦合對電源工程師來說,再也熟悉不過了,變壓器就是利用這個原理來傳遞能量。如果把變壓器的兩個繞組分開,就是某種意義上的無線供電。電動牙刷的充電就是個典型案例,但是用電磁耦合的方式有很大的缺點,沒有高磁導率的磁芯作為介質,磁力線會嚴重發散到空氣中,導致轉遞效率下降,特別在兩個線圈遠離的時候,下降的非常厲害。所以不適合大功率,遠距離的無線供電。光電耦合
把電能轉化為光能,比如雷射,通過光將能量傳遞到目的地再轉化為電能。這種無線供電技術比較直觀,而且光電轉換技術也相對套用廣泛。但是光的傳遞路徑具有缺陷,就是傳遞路徑中不能有障礙物。所以這種技術,也是有很大的套用缺陷。電磁共振
電磁共振這個名詞有點陌生,據說其原理類似聲波共振的原理,兩種介質具有相同的共振頻率,就可以用來傳遞能量。WiTricity的技術就是採用了這種原理。他們稱之為非輻射性電磁共振。當然這可能並不是說該項技術沒有輻射,但的確和我們普通概念中電磁輻射有很大不同。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21日(台北時間)報導,現有多個研究小組正在設法利用無線電波為低能耗微型設備提供能源。藉助該技術,美國杜克大學已研發出一款帶有鳴音提醒功能的安全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