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布施

無相布施

無相布施,就是布施時沒有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物,當然布施後更不存求報的念頭,這種三輪體空無相而施的功德,才是最大功德。

基本信息

詳細闡述

不求報而做的善事,就是無相布施。為了求名,為了求利,為了怕墮入惡道,甚至為了求得自身的健康福祉而布施,就叫有相布施,是屬有限的功德。不求任何利益,不計任何代價,以及有無報償都不計較,完全為了別人的需要而行的布施就叫無相布施。無相布施的功德是無限的。

《金剛經》云:“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講話、做事、吃飯、穿衣,只要心存慈悲,處處可以幫助別人,造福大眾。但是不可斤斤計較於人我,不可掛礙布施多少於心上。只有無相布施才有無限的功德,才能與金剛般若契合。

社會在發展,人也在一天天改變,在佛教里,施人以恩德稱之為布施。但人類,無論是誰都喜歡記住自己為別人做過的好事,而且經常把它拿出來炫耀,因而,認為自己曾施恩於人的人會指望從受惠人那裡得到些回報,而一旦得不到回報又會產生引為憾事的心理。

陽光普照,使穀物成熟,使果木結果,它自己並不認為向人類施予了什麼。甘霖濕潤乾涸的大地,使河水川流不息,使大海永不乾枯,但甘霖也不會認為向人類施於了什麼。世上萬物中,惟有人會有自己曾施恩於人的念頭。

施惠於人而不以為是施惠,這種善行的施行在佛教中稱為“不住相布施”。這是一種真正了無痕跡的布施。佛教的核心就在於這種無相布施。《金剛經》是佛祖教誨中的寶中寶,記錄佛祖與弟子須菩提之間的詰問。其中的關於無相布施的暗諭,是對真諦的闡釋。

關照現實

現實中的社會,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處處充滿了陷阱和危機,充滿了利害關係,能否看清現象的本質成了一個人生的重要課程,吃虧的總是好人(好與壞怎么去劃分,每個人也許都有一個自己的定義),得利的總是另一部分人,認為你該去做的雖不求的回報,但千萬別被人所利用了。我一直相信,即便是小善,那也有它的價值;惡也是一樣的,即使是小惡,也一定會為之付出代價。

相關故事

禪宗有一個公案,有一人問惟寬禪師:

“道在何處?”

師曰:“只在目前。”

又問:“我何不見?”

“汝有我故,所以不見!”

“我有我故,所以不見,和尚還見否?”

“有我有汝,輾轉更是不見!”

“無我無汝還見否?”

“無我無汝,阿誰求見?”

我們說無我,並非說沒有我這個人。無我是思想上和智慧上的一種境界,擺脫有形的對待關係的束縛,把自己安住在無人我無對待的上面,使自己與虛空和宇宙同等,心佛眾生原無差別,一切眾生是我心中的眾生,一切諸佛是我心中的諸佛,一切萬物皆在我心中,除心之外,哪裡還有眾生呢?能如此想,雖度眾生,而無有一個眾生可度,如此超越的思想,那就是般若性空的實踐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