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劍法

無名劍法

出自梁羽生武俠小說《武林三絕》《廣陵劍》《牧野流星》,相傳為明代號稱「天下第一劍客」的張丹楓所創,一共分十八式,在梁羽生小說中是最深奧的劍法。

概述

劍法刻於石林劍峰一處山洞,最前一間石室,兩邊石壁畫滿圖形,共有一十八個,畫的都是各種使劍的姿勢。

但只有圖形,卻沒文字,第一個圖形像是「朝天一柱香」,但這個劍式,劍尖是筆直的指向天空的,壁上的圖形劍尖雖也上指,卻是斜指。

認側面的某一個角度看來,劍尖倒似乎指向站在下首的敵手了。

第二招像是「玄鳥劃砂」,但仔細看時仍是不像。

而且「玄鳥劃砂」乃是轉身以反手發出的劍式,根本就不可能一下子從「朝天一柱香」變為「玄鳥劃砂」。

其他各式劍招,情形都是類此。

看來像是某一普通劍式,細看又不相同,甚至有若干劍式,左看像是甲派的招數,右看像乙派的招數,正中間看又像丙派的招數的。

而且十八個圖形,劍勢都不連續。

原來這是張丹楓晚年所創的劍法,已是在他開創「天山派」之後許多年的事情了。

其時他的愛妻雲蕾已死,他的掌門弟子霍天都已足以支撐門戶,於是他遂重履中原,最後回到他與雲蕾少年時候最喜歡的地方—石林度過晚年,方始創出這十八式「無名劍法」。

這「無名劍法」比任何「有名」的劍法,境界都要更高一層。

它是要靠學者各自的悟力自創新招的。

原文

於承珠道:「他晚年潛心劍術,要另創一套無名劍法,這套劍法包含極其深奧的武學,如今正是他將近完成的時候。他只怕人壽有限,萬一在他有生之年未能達成心愿,那就是莫大的遺憾了。」

………………………………

於承珠道:「這門劍法要兼練上乘內功,他老人家目前正在練到緊要關頭,這次當我拜別他老人家的時候,他告訴我,我一走他就要進行閉關練功的。」

………………………………

於承珠變化出來的招式,是滲雜了張丹楓晚年所創的無名劍法的,「劍理」雖然相通,變化則更奇奧……

………………………………

大須彌劍式是你的師祖近年所創的「無名劍法」一部份

………………………………

去年雲浩曾到石林見過姑夫,張丹楓告訴他,他正在鑽研一種境界極高的上乘劍法,這種劍法既沒固定的招式,也不遵循劍法的常規,而是融匯各家,自辟蹊徑的。當時雲浩問他這套劍法叫什麼名字,張丹楓笑道:「既無固定的招式,也就不必要非給它定名不可了。你若喜歡,就叫它無名劍法吧。可惜我雖然潛心研究了十年,這套劍法可還未曾完成。但願天假以年,再有三年的時間,或許我才可以完成一套完整的劍法。」

雖沒全部完成,但張丹楓把這無名劍法演給他看,一鱗半爪,亦已足以令他五體投地,嘆為生平僅見了。

………………………………

他這「無名劍法」複雜奇異,有圖無式,倘非武學有極深造詣,見了這個劍譜,只怕也會當作是平庸的武師胡亂畫出來和人家開玩笑的所謂「劍譜」。

………………………………

皓月當空,湖平如鏡。浮光耀金,靜影沉璧,和他師父坐化的那天晚上一樣,一樣的劍湖,一樣的月色。陳石星的心情可是大大不相同了。

他呆了一會,拔出師父所賜的那把白虹寶劍,抖起一朵劍花,驀地凌空躍起。待他落下地時,只見片片段預告瓣,飄落湖面。原來他把湖邊一棵樹上的十幾朵花,每朵花削掉一瓣,那棵樹竟是枝不搖,葉不動。

陳石星大喜如狂,跳起來叫道:「無名劍法的最後一招我也已經練成了!」

………………………………

「無名劍法」講究的是臨機應變,自然妙悟。敵人一刀劈來,己方自然而然的就會變出最恰當的應招,並無一定章法,卻又是融匯各家之長。他的刀法本來是以變化繁複著稱的,但陳石星的劍法,瞬息百變,繁複精微還在他的刀法之上。余峻峰不由得越打越是吃驚。

………………………………

斗到酣處,陳石星的白虹寶劍陡地反手一圈,劍花錯落,宛如灑下滿天繁星,把余峻峰盪起的一圈圈「刀浪」全都反逼回去,余峻峰大叫一聲,倏地倒縱出三丈開外。

………………………………

幸虧陳石星的無名劍法善於臨危應變,一個移形換位,劍鋒劃了一道幅度甚小的圓弧,圈了回來,反截敵腕,沙通海一抓抓空,左掌向陳石星臂彎劈下。陳石星一招「春風乍展」,劍光四面盪開,把沙通海逼退兩步。

………………………………

陳石星的無名劍法善於隨機應變,當下順勢就勢,長劍一圈,解開了對方摺鐵扇上所發的一股粘黏之勁,劍招倏變,從「白虹貫日」化為「樵夫問路」,向沙通海下盤倏地來個「盤斬」。

………………………………

有一天鐵鏡心夫婦去拜訪他,張丹楓把新創的一套尚未定名的劍法演給他們看,鐵鏡心佩服得五體投地,贊為古往今來,至高無上的劍法。當時就勸他趕快覓個衣缽傳人。但張丹楓在劍法未曾完全創造成功之前,卻是無心去物色弟子。

………………………………

他對無名劍法這兩個式子,揣摩了半天,也還揣摩不出其中道理。他屢次比劃,怎么也不可能一下子從「朝天一炷香」變為「玄鳥劃砂」,但剛才洞冥子那么一避,轉過來的方位,恰好就「湊上」了他這招「玄鳥劃砂」,根本用不著他轉身反手發劍。他這才懂得最上乘的劍術,不僅在於自己使得好,還要能夠調動敵人。一招發出,敵人如何應付的後著,卻早已在自己所算之中。當然這次還並非出於他的「所算」,而是張丹楓的「無名劍法」早已料到敵人要這么變招的。不過他懂得這層道理,劍術又是更進一重了。

………………………………

這一劍正是楊華自己妙悟的「無名劍法」的一招,劍勢飄忽不定,出招更無「定式」,它是隨著對方的攻守之勢而臨機變化。繆長風初時以為是「玄鳥劃砂」,倏然間就變為似是而非的「蘇秦背劍」,再一變又為似是而非的「采和獻花」。繆長風接了幾招,每一招都是從他意想不到的方位劃來。要不是繆長風的武功早已到了收發隨心、爐火純青的境界,幾乎傷在他的劍下。

繆長風是武林中頂兒尖兒的角色,楊華的本領雖然出他意外,初時也還不以為意,故而楊華用劍,他仍然只是一雙肉掌。此時心中暗暗叫苦,卻是騰不出手拔劍了。

………………………………

楊華側身讓開斜刺一個,劍勢伸縮不定,似是「織女投梭」,又似「李廣射石」。「織女投梭」在劍法中屬於「陰柔」招數,「李廣射石」則是「陽剛」招數。那「劉大哥」不識無名劍法,見他劍勢,頗為詫異。要知「剛柔兼濟」雖然是上乘武學所追求的境界,但把剛柔同寓一招之內,卻是任何劍派所沒有的。

………………………………

無名劍法的精髓,隨機應變的本領可又比對手高得多了。無名劍法不拘一格,順敵勢而應招,看似毫無章法可尋,其實卻是有它的獨創的章法。斗到百招開外,楊華亂意揮灑,或攻或守,都是妙到毫巔。

………………………………

說時遲那時快,楊華一口氣已是攻出連環八劍。從嵩山派的「疊翠浮青」,到武當派的「追魂奪命」。中間還雜以天山派、峨嵋派、青城派、少林派的各家劍法,每一招劍法都是似是而非,從宋騰霄意想不到的方位倏然刺去。

………………………………

「無名劍法」本來就是沒有一定的招式的,它是融匯各家之長,臨時應變,採集眾長,隨意揮出,便成新招的。

………………………………

原來天山劍法乃是張丹楓的大弟子霍天都所創,霍天都之所以能夠創立這派劍法,固然一半是由於他的聰明才幹,但另外一半,則是乃師平日指點之功。張丹楓晚年精益求精,再創無名劍法,這無名劍法當然已是包含有天山劍法的精華,而且另有出奇制勝之處了。是以江、楊二人,一個用「無名劍法」,一個用「天山劍法」,在楊華來說,可說是知己知彼;在江上雲來說,卻是只知己而後知彼,自是難免要吃點虧。還幸江上雲的「天山劍法」,亦是經過金世遺、金逐流父子二人再加以變化的,否則碰上無名劍法,吃虧恐怕還要更大。

………………………………

更妙的是,這幾招本來是各家各派都有的尋常招數,但在他手裡使出來,卻又與任何一派不同。江上雲按「正規」的劍法來破解他,正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

這一招「疊翠浮青」本是嵩山派的名招,但在楊華手中使出,卻是他自己妙悟的無名劍法。和嵩山派原來的這招相比,不但更加奇妙,而且蘊藏了少林派一招「古柏森森」的精華,輕靈的劍勢中之兼具渾厚的劍意。尤其令人困惑的是,他這一招劍法,乃是似是而非的嵩山劍法,即令頂尖兒的高手,在這瞬息之間,也是難以覺察。

………………………………

無名劍法乃是遇強愈強,功力縱然不如對方,但擅於乘隙即進,給對方的威脅也是很大。

………………………………

楊華用的是無名劍法中的「破暗器式」,用劍法來破暗器,乃是當年一代武學宗師張丹楓別出心裁、獨創的功夫。變化繁複之極。運用之時,還得看具體情況自行變化,不能墨守成規。楊華也還是第一次套用。

………………………………

楊華所練的無名劍法,奧妙無窮。倘若對手平庸,他的劍法還不顯得什麼特別。但若敵手愈強,他的劍法也就愈加精妙。往往信手一揮,自成妙諦。他抵擋孟元超的快刀,突然發出的這一「招」,乃是順著孟元超的攻勢施展的,這一招之中,已是蘊藏著好幾派上乘劍法的精華,他自己還不知道。

在孟元超眼中看來,這一招似嵩山派的「疊翠浮青」,又似青城派的「古柏森森」,還有幾分似是少林派的「達摩面壁」,恰到好處的把孟元超所想攻擊的破綻全都封閉了,教孟元超無從著手。孟元超本來只想擊落他的寶劍,不得已才令他受傷,決計不想殺他的。對方既然無懈可擊,孟元超也只能把刀法暫且一緩了。

………………………………

張丹楓的無名劍法的真傳,善於隨機應變,當下長劍一封,一招「橫流擊楫」以攻為守,把白衣漢子的攻勢化開。白衣漢子贊了一個「好」字,松枝一拂,似左似右,虛實不定,變幻無方。孟華變換三種身法,劍尖一彈,使出一招似是嵩陽派的「疊翠浮青」,又似泰山派的「古柏森森」的劍法,從那白衣漢子意料不到的方位刺來。那白衣漢子似乎也有點顧忌,松枝輕移,孟華好不容易方能擺脫他的「劍勢」籠罩。

………………………………

「無名劍法」以神韻為主,並不拘泥於原來的招數。奧妙精微,更在當年他所傳給霍天都的劍法之上。但雖然如此,「無名劍法」、「金家劍法」、「天山劍法」都還是有相通之處的。

………………………………

孟華一招「玄鳥劃砂」,接著一招「疊翠浮青」,這兩招正是他自己參悟的無名劍法。「玄鳥劃砂」源出青城、「疊翠浮青」源出峨嵋,但從他的手裡使將出來,卻是和原來的劍法形似而實非。

但見劍光暴起,橫空一掠,迅即在「天山三英」的面前閃爍著無數冷炬精芒,就好像有十幾口長劍從四面八方刺過來一樣。

「天山三英」雖然尚未至於就敗在他這兩招之下,但也給他逼得只有招架之力,竟無還手之力了。

………………………………

孟華的無名劍法以臨機應變見長,這招「玄鳥劃砂」,看似青城一派,其實似是而非。對方越是行家,越為捉摸不準。他情知海蘭察的功力在他之上,故而一照面便把無名劍法的精髓發揮得淋漓盡致。一招「玄鳥劃砂」,蘊藏了六七種不同的變化。海蘭察每一種可能的應付方法,他都預計到了。

傳承

「天下第一劍客」張丹楓晚年在石林隱居,在山峰練劍三年,日常在湖中洗劍。故此峰名「劍峰」,池名「劍池」。

「劍峰」峭立如筆,猿猴也難爬上。那「劍峰」二字,是張丹楓所書,鐵畫銀鉤,寫得十分有力,字刻在一塊平滑如鏡的岩石上,下面絕無可以立足之處。「劍峰」下有個「劍池」,風景非常幽美。

有一天鐵鏡心夫婦去拜訪他,張丹楓把新創的一套尚未定名的劍法演給他們看,鐵鏡心佩服得五體投地,贊為古往今來,至高無上的劍法。當時就勸他趕快覓個衣缽傳人。但張丹楓在劍法未曾完全創造成功之前,卻是無心去物色弟子。

石林天山相隔萬里,鐵鏡心當時也未必抽得出空,張丹楓自是不便麻煩他去把自己的弟子霍天都招來。

張丹楓是個十分豁達的人,當時他和鐵鏡心夫婦閒談,曾經有過慨嘆,慨嘆恐怕時不與我,不知劍法創道成功之日,他是否還能活在人間。但後來他說,要是找不著傳人,他在臨終之前,就會把畢生武學的心得藏在「劍峰」,留待有緣。他但求以有生之年,對武學有所創道,即使後世沒人發現,自己也可以死而無憾。

張丹楓在創出「無名劍法」不久後逝世,由關門弟子陳石星傳承。後陳石星因意外去世,「無名劍法」就此失傳。

直到數百年後,由少年孟華因機緣巧合在石林劍峰上秘洞找到「無名劍法」的劍譜,才使劍法重現江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