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烏鴉皮田黃,又名黑皮田,外表裹一層黑皮的田黃石。烏鴉皮田黃外表附有微透明、黑色石皮。上、中、下三坂均有出產。單層的烏鴉皮燈下能透,其肌質易於鑑識,若烏鴉皮內再有一、二層黃皮或白皮則難以燈照識別,不過這類含多層石皮的田石,若皮質細膩、無雜色、無砂斑,則多見其裹色質俱佳,尤如凍石,實屬難得之材。黑皮面積有大小盡裹全石的不多見,皮之厚甚均勻容易受刀,可加工成各種景物。
烏鴉皮田黃石產量甚少。備受收藏家青睞。
屬於壽山石(Shoushan Stone),中國傳統“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晉安區與連江縣、羅源縣交界處的“金三角”地帶。若以礦脈走向,又可分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為壽山礦區開採得早,舊說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礦區的田底、水澗、山洞開採的礦石。經過1500年的採掘,壽山石湧現的品種達百數十種之多。保養:壽山石,也稱作塔石,是以葉蠟石或地開石為主要成份的一種石料,是雕刻、篆刻常用的石材。因含有的成分多為地開石、高嶺石、尹利石、葉蠟石所以需要3到6個月保養一次。因為人的死皮組織容易附著在壽山石上會滋生真菌,最後酸化使得壽山石酥脆,用濾勺過濾融化後的御守塩浸擦洗。如操作時用俱攞缽盛放,長期後可看到缽上生長出樹根樁物質,也算是收藏的樂趣。
產地
壽山石主要出產於中國福建省福州市市郊北部約30多公里的壽山鄉,日溪鄉,閩侯縣等地。 壽山村是壽山石的唯一的原產地。其位於中國福建省福州市的東北部,出福州市區北上,在蜿蜒而平坦的盤山公路上行車三十餘公里就能到達壽山。 壽山村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壽山村由群山所環抱,正是這些山頭構成了壽山一道道亮麗的的風景線。以壽山村為中心的“百里連亘”、“萬山村立”的群峰里,主要有高山、旗山、旗降山、杜陵、善伯等。從高空俯視,一條美麗的線條—壽山溪鑲嵌在壽山上,有“石帝”之稱的田黃正是出產於壽山溪自身及周邊。
與其它印章石比較
與青田石的產地特徵比較(依據《東洋見聞錄》)
主要礦物方面:青田石的主要礦物為葉蠟石,以葉蠟石為主的青田石約占青田石品種總數的70%以上,而壽山石的主要礦物為地開石(高嶺石族礦物)。
次要礦物方面:藍線石、紅柱石、剛玉,特別是近寶石級的單晶體藍剛玉為青田石的特徵次要礦物。青田石中的葉蠟石較少伴生有硬水鋁石,壽山石中的葉蠟石常伴生有大量的硬水鋁石次要礦物。
新品種方面:青田石和壽山石中均發現有絹雲母型新品種。
珍貴品種的礦物組成:壽山石中的珍貴品種田黃石的礦物組成為珍珠陶石和地開石,而青田石中的珍貴品種燈光凍的礦物組成為葉蠟石。結構有序度方面:青田石的內部結構有序度普遍高於壽山石。
透明度方面:青田石的透明度普遍低於壽山石。因為青田石以葉蠟石為主,礦物組成複雜,次要礦物豐富,結構相對疏鬆,含鐵量較多。而壽山石以地開石為主。一般來講,葉蠟石型印章石的透明度低於地開石型印章石。
分類方面:青田石分為葉蠟石型、地開石型、伊利石型和絹雲母型。壽山石分為田坑、山坑、水坑、原生礦、次生礦。
青田石、壽山石的產地特徵存在差異與它們的母源岩性、成礦環境和蝕變作用差異有關。
歷史
1954年在褔州倉山區發掘南朝的墓葬群中發現用壽山石雕刻的石豬。距今已有一千五百餘年。歷經唐宋朝雕刻藝術漸漸成形,但作品仍以人物及動物石俑為主。現褔州市博物館藏有以上這些雕刻作品。元明朝開始與起用葉臘石制印,壽山石成為印石材料的一個重要品種,同時壽山石的雕刻藝術也隨著產生並逐步發展。直至清朝初年楊玉璇、周彬等雕刻名家出現,促使東門、西門兩個流派逐漸形成。壽山石需要每3至6個月時間,用過濾後的御守塩水浸養或者擦拭。如用俱攞缽盛放御守塩,長期使用 缽上可以出現樹根樣子的奇異現象,算是收藏者的趣味
品種
壽山石有田坑,水坑,山坑之分。石坑壽山,角山,九茶山,月尾溪,都靈坑,坑頭洞,水晶洞等處。
田坑
田坑產自壽山鄉一帶溪旁水田底所埋藏的零散獨石。田黃石是田坑的簡稱。在地質學上稱為“沖積型砂礦”外觀特徵:質地溫潤可愛,微透明或半透明,石肌里隱隱可現蘿蔔狀細紋,顏色外濃而向內逐漸變淡,石表有時裹黃色、白色、灰黑色或黑色的(鳥雅皮)石皮。間有紅色格紋。其品種主要按色澤區分。通常分為:田黃石、白田石、銀裹金石、紅田石、綠田石、黑田石、田黃凍、硬田、擱溜田和溪管獨石等。
水坑
水坑產自壽山鄉南面的坑頭礦脈。由於礦體地下水豐富,礦石受其浸蝕,多呈透明狀,富光澤。水坑諸石多出於此。水坑石的品種主要以每一塊礦石的色象形似而區分:
水晶凍
魚腦凍,又稱作白水晶,晶玉,產自坑頭洞和水晶洞
黃凍
鱔草凍,又稱作鱔脊凍,仙草凍,產自坑頭洞和水晶洞,灰中帶黃者為好
牛角凍,產自坑頭洞,顏色有如牛角,而
天藍凍,又稱作蔚藍天,產自坑頭洞和水晶洞
桃花凍
瓜瓤紅,又稱作肉脂、坑頭凍、西瓜水、小桃紅,產自坑頭洞,顏色紅如桃花,白如玉
瑪瑙凍
環凍,又稱作豹皮凍,產自坑頭洞,水晶洞,顏色灰綠褐色,有環狀花紋,如豹皮。
坑頭石,產自坑頭洞,坑頭洞石除各種晶、凍以外統稱坑頭石
掘性坑頭
凍油石
山坑
山坑產自壽山、月洋兩個山村。山坑是分布最廣,品種最多的石系。主要品種:
高山石,產自高山各洞,顏色很多,有紅、黃、藍、白等色。(紅高山、白高山、高山凍、高山晶、太極頭、掘性高山、瑪瑙洞、荔枝洞等等)
杜陵坑,又稱作都靈坑,都成坑,都丞坑(黃杜陵、紅杜陵、白杜陵、五彩杜陵、掘性杜陵、尼姑樓、蛇匏、善伯洞、碓下黃、掘性碓下)
迷翠寮,又稱作美醉寮,產自都靈坑山頂,質地細膩,質地瑩澈不如都靈石,有黃,淡灰,藕粉紅等色。
蘆蔭,產自壽山鄉,有黃,淡灰,淡黃,淡黑和白色。
鹿目格,也稱作鴿眼紅,紅地有藍白點,不透明。
月尾石,產自月尾溪(月尾紫,月尾綠、月尾凍、月尾晶)
虎崗石(栲栳山、獅頭石、花坑石)
金獅峰,產自月尾溪對面山中,品種有房櫳岩、鬼洞、野竹桁。
吊筧石,也稱作豆耿,產自吊筧山,品種有吊筧凍、虎皮凍、雞角嶺。
連江黃
山仔瀨,又稱作山井籟,產自日溪鄉東坪村,有黃,紅,白,黑等色。
柳坪石,產自壽山北十里柳坪鄉,品種有柳坪紫、柳坪晶、黃洞崗。
猴柴磹(檳榔九茶岩、白九茶、豹皮凍、無頭佛坑)
旗降石,又稱作奇艮石、奇崗石,產自壽山村北的旗降山(黃旗降、白旗降、紫旗降、銀裹金李紅旗降、金裹銀旗降、掘性旗降)
老嶺石(老嶺黃、老嶺青、老嶺晶、老嶺通、大山通、豆葉青、圭貝石、墩洋綠、雄堆綠)
旗山石(水洞灣、牛蛋黃、寺坪石、煨烏)
水蓮花,產自旗山,有白,灰,紅三色
雞母孵,又稱作雞母窩,產自旗山,有黃,紅,白三色,以黃色為佳。
馬頭崗,產自旗山,有色黃如鵝蛋者,也有帶灰色和豆青色。
大洞黃,產自旗山,以軟黃為佳。
三界黃,產自旗山,紅白黃三色,以軟黃為佳。
月洋石(半粗、綠若通、竹頭窩、竹頭粗、峨嵋石、溪蛋)
芙蓉凍,產自月洋鄉,質地溫潤細膩,顏色有藕尖白,豬油白,淡黃色,嫩青色。根據顏色可分為黃芙蓉、白芙蓉、紅芙蓉、青芙蓉、花芙蓉(紅花凍)等,根據產地分為將軍洞芙蓉、上洞芙蓉、
半山凍,產自月洋鄉,顏色有李果紅,花紅,黃白幾種,與芙蓉凍相似。根據顏色可分為白半山,黃半山、紅半山、花半山。
賞石方法
賞壽山石重在“三看” 壽山石雕十分注重依石造型,因而有“一相抵九工”之說。 收藏鑑賞壽山石雕,應該有以下三看: 一看“因材施藝”是否恰當。壽山石雕藝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利用石料的天然色澤,雕刻出造型和色澤相適應的作品。我們在鑑賞和選購壽山石雕作品時要看雕刻藝人在“因材施藝”方面的獨到功力。看看是否充分利用石質、石形、石色、石紋來確定相應的題材與造型,而不是牽強附會。 二看技法是否合理。壽山石雕已由古墓葬出土的文化中看到的極為簡練的技法,發展為現代精細的高浮雕、透花雕和圓雕等。一件壽山石雕精品往往綜合套用各種傳統技法。 三看刀法是否充分。壽山石雕的技法,是通過運刀的刀法來體現的。壽山石雕的刀法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有簡練的刀法,有朴茂的刀法,有渾厚的刀法,有秀凌的刀法。如薄意雕刻,花鳥雕刻,多用秀凌的刀法;如人物圓雕、古獸印鈕等雕刻則多用朴茂的刀法,它適於收藏家、鑑賞家拿在手上“把玩”,而不刺手,另有一番情趣。 總之,成功的作品是作者的藝術修養、雕刻技藝和實踐經驗等諸多綜合能力及水平的反映。美的表現是和藝術家所能獲得的思想力量成正比的,壽山石雕藝術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