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市第一國小

烏魯木齊市第一國小

烏魯木齊市第一國小在1986年—2005年的20年中,學校在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德育工作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學校歷史悠久,底蘊豐厚,人才輩出,是學生騰飛的搖籃,教師成長的沃野。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前身為建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的迪化府初等國小堂,光緒三十四年改為官立模範兩等國小堂,1930年改名為省立模範國小,1943年改為省立第一國小,1949年改稱迪化市立第一國小。1950年始用現名。

學校建設

占地面積8120平方米,建築面積6200平方米。現有35個教學班,2342名學生;104名教職工,其中專任教師98人,高級教師49人。用漢語授課。經過長期努力,逐步形成了“勤奮、守紀、求實、文明”的校風、“愛、全、改、快、嚴”的教風和“勤學、樂學、會學”的學風,開展了目標教學和愉快教育相結合的教改實驗,規範了活動課程,促進了教育質量的提高。有多位教師先後被授予全國和自治區優秀教師稱號,一批教師和學生曾在多種競賽活動中獲獎。烏市一小在烏魯木齊得教學質量享有盛譽,期末平均分有時高達九十八分,總體來說一小的精神面貌代表了整個市,甚至整個自治區的國小的精神面貌。

辦校理念

學校擁有一支團結、實幹、高素質的具有開拓精神的教師隊伍,曾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教師,有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優秀體育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教師們憑著開放的教育思想,領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質,進取的態度,奉獻的精神和踏實的作風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學校以“開發潛能、發展個性”為育人理念,從整體改革實驗到差異教育的研究從二級循環活動的嘗試到創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網路環境下教學模式的探索,捕捉著現代教育最敏感的話題,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學校一貫堅持“品牌、質量、服務”的意識,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質量樹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贏得了社會的讚譽,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學校之一。

20年間發展的基本情況及每個階段的主要特徵

學校辦學成績得到了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認可,辦學規模日益擴大、社會聲譽日隆,成為烏市乃至全疆的知名學校、熱點學校。

學校近20年的發展可分為以下的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1986年—1993年

主要特徵:1987年第一國小因教師隊伍年齡趨於老化,開始招收師範應屆畢業生,為學校增添新鮮血液。並啟動培養年輕教師工程,開展“拜師活動”,制定三年計畫:一年入門,兩年熟悉,三年出成果,使年輕教師儘快成長起來。經過努力,年輕教師迅速成長,成為學校各項工作的主力軍。語文學科的馬睿、孫銘、錢海燕,數學學科遲玉瑛、張勇、繆素瓊、張小榮、張慧敏、周曼麗,音樂學科的陽光、周青青、康小鳳,美術學科的孫寧、康榮、師莉等教師成為全區乃至全市的優秀青年教師。

第二階段:1993年—2002年

主要特徵:在這十年中,烏魯木齊市第一國小呈現了較快的發展勢頭。學校在教育教學改革和學校管理改革等方面進行了一定的探索,一九九三年,經天山區教育局批准,我校參加了由國家教育委員會基礎教育司直接領導、教育專家參與指導的“愉快教育”實驗,在實驗期間派我校領導參加了三屆全國“愉快教育”研討會。學校率先在全疆開始了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教育改革的實驗。2000年,天山區成為全國首批課程改革試驗區。我校積極參加課程改革的試點工作。組織教師參加課改培訓,選派優秀教師參加課改試驗,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新思路。由於學風正、教風嚴、成績高,學校辦學成績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學生人數激增,班級數從36個班增加為48個班。

第三階段:2002年—2005年

主要特徵:本階段學校進一步加強特色建設和現代化教學設施的配備。(1)、02年我校率先在全市進行英語口語實驗,並掛牌“烏魯木齊市外國語實驗國小”。(2)、學校進一步加強德育工作,加大德育陣地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取得良好效果。2001年團中央書記處書記趙勇來我校檢查少先隊工作,給予高度評價,讚揚“生動活潑,堪稱一流”。2002年我校創建為“烏魯木齊市德育達標校”。05年創建為“自治區德育達標校”。(3)、隨著新課程的改革的深入,學校進一步加強教育教學研究和實踐。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加強小課題研究和套用力度。學校成為“天山區素質教育示範校”和“天山區校本教研基地學校”。(4)、2005年學校先後投入120萬元,建設了學校校園內部網和各班級多媒體設備,為教育教學現代化奠定了物質基礎。(5)、學校加強辦學體制的創新,2005年9月我校與原第四國小合作辦學,開創了強、弱聯合辦學的新模式。

20年間學校管理情況

(1)在學校管理中,學校注重教師隊伍的培養。通過“三抓”工程,即抓師德、抓業務、抓獎懲,提高青年教師德素質,青年教師成長迅速。近二十年間,已有十餘名年輕教師陸續走向天山區各校及其它單位的領導崗位。如張勇任第一國小校長、繆素瓊任第一國小教導主任、錢海燕任第二國小校長、張小榮任第二國小教導主任、遲玉瑛任第十五國小校長、張慧敏任第十五國小教導主任、宣華任第31國小副校長、馬睿任第32國小校長、任秋娟任第32國小書記、孫銘在自治區教研室工作、陽光任天山區文化館館長等。學校對年輕教師的培養,不僅奠定了學校進一步發展的良好基礎,而且對今後天山區教育事業的發展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2)在學校教育教學管理過程中,學校既注重平時課堂教學的管理,又注重教師教學思想和教科研工作的管理力度。一九九三年,學校開展的“愉快教育”實驗,是學校率先在全疆開始了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教育改革實驗。2000年,我校參加新課程改革工作以來,堅持把握科研方向,樹立校本教研新理念,積極認真的開展校本教研工作。學校沿著“制度重建、教學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的教研思路,重建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開放、動態的校本教研製度,並納入新生成的教學常規,有效地引領推動了教師專業素質的快速發展,進而給學校教學管理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3)加強德育工作力度,探索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學校堅持從學校和學生的實際出發,遵循小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提出以貼近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的思想道德教育內容的工作思路,把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科學精神和人文素質教育、基礎道德和法制教育、生命教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內容。按照學生年齡特點,分解教育和訓練要點,通過學科教學、德育課程改革、校園文化薰陶、文體科技活動、社會實踐體驗、現代化信息技術套用等有效途徑,將學校、社會、親職教育有機融會,促進學生人格、知識、能力和身心的全面發展。

20年間學校校園建設及設施建設的主要成果

(1)1996年,在市教育局、天山區政府、天山區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學校從各方籌集資金370萬元,開始建設一座建築面積為3077.5平方米的四層教學樓。1997年6月竣工投入使用。

(2)2001年,投資130餘萬元,整修學校大門、教學樓,新建計算機室、網路教室、電子備課室、語音室、音樂教室、電子琴室、多功能室等23間專用教室。學校加大了校園綠化工作力度,種植草坪,改進樹種,為師生營造了整潔優美的學習工作環境。

(3)2005年學校先後投入120萬元,建設了學校校園內部網和各班級多媒體設備。

(4)、2005年暑假期間,學校投入90餘萬元,整修了分校的教學樓,更換了門窗,修補了屋頂,為在分校招收一年級新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年間學校取得的突出的成果及原因

(一)、學校管理方面

經驗:1、學校領導班子團結、合作。

2、加強兩支隊伍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根本和基礎。

3、堅持依法治校、依法執教,做好校務公開工作。堅持學校工作透明、公開、公正。

教訓:須進一步加強學校的發展規劃,增強學校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和規範性。

(二)、教育教學管理方面

經驗:1、加強教師師德教育和業務素質的提高,要給年輕教師壓擔子,促其健康成長。

2、加強教師學習,轉變教育觀念和舊的教育方,式,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3、加大教科研力度,加強課題管理,提高教師德教科研水平。

4、加強平時課堂教學的管理力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要求教師向40分鐘要質量。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保障學生健康成長。

(三)、德育工作方面

經驗:1、加強學習,使教師樹立德育為首的觀點,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形象,事事都是德育資源,處處都是德育陣地”的觀念。

2、加強德育隊伍建設和德育重點建設。

3、開展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使學生樂於參加,在活動中,逐漸使“知”內化為“行”。

20年間學校主要特色建設的情況

1、教育教學

實現教育轉軌的“愉快教育”實驗

作者:趙桂芳

“減負、辦特色”和“輕負擔、高質量、培養自主、自力,有創造能力新一代”是兩個階段的實驗目標。學校頂著壓力,堅持總的設計方案不變,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向社會、家長宣傳實驗的目的和方法,從組織全體學生參加周末活動入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學校呈現出一派朝氣蓬勃的景象。

本次教育實驗,在內容上由單科性的改革逐步發展到整體性的改革;在學法上,由單向性的改革發展到綜合性的改革;在深度上,由單一性的教法改革發展到教育思想,課程結構,教材建設,考試方法等多項改革。研究了教與學及其相互關係,認識和處理了“樂學”與“苦學”,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雙基教學與減輕課業負擔;全面發展與培養個性特長;愉快教育與其它教育實驗的關係。

“愉快教育”實驗,成效顯著,成果突出,通過實驗學校培養了一大批有良好的思想業務素質的教學骨幹和教壇新秀,逐步形成了“追求意境,引導學習,著眼發展,強調基礎,激發創造,求實求活”的教學風格。

規範了學生的學習行為,最佳化了學生的學習策略,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促進了學生學習自律能力的發展,養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建立了“練習為主線”的課堂教學結構,加強了學科間的橫向聯繫,開展了單元學科活動。

“愉快教育”第一階段的實驗成果,於一九九五年向全區展示,三年中學校在參加各級各類比賽中學生獲團體獎89個,有306人獲個人獎。23篇論文獲獎,為各級研討會提供了46節研討課,有5篇優秀教學案例選入《全國愉快教育教學教案精選》中,其如國家教委主任柳斌為成都龍江國小,所提對聯“樂學樂教,為萬千學生求生動活潑發展”,“用手用腦,為十億人民爭幸福美好未來”、“愉快教育好”。本項實驗為我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學校管理

強弱聯合,探索新的辦學模式

作者:張勇

烏魯木齊市第一國小是全市,乃至全疆的一所具有良好聲譽的熱點學校。每年招生時,門庭若市,學生爆滿。與一小僅千米之隔的第四國小,全校僅有學生五百餘人,每年招生時,只能勉強招收不足百人的學生。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使更多的孩子享受良好教育,天山區區委、政府,天山區教育局決定:從2005年9月開始,第一國小與第四國小聯合辦學,原第四國小掛第一國小分校校牌。

強弱聯合辦學是新的辦學模式,在天山區還沒有先例。為做好合校工作,天山區教育局多次召集兩校領導開會,協商合校方案。確定合校的基本原則是:配備一套領導班子,學校的行政管理、教育教學教研、總務後勤等各項工作實行統一管理。兩校合併後,教師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調配,結構工資、福利等方面均享受同等待遇。

合校後,首先面臨的招收新生的問題。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決定在分校招收8個班的新生。6月底—7月中旬,兩校各自安排教師清查各自學區。詳細了解一年級入學學生人數,向家長宣傳合校工作。8月中旬—8月下旬,在校門外利用通知、公告等形式宣傳合校工作,為一年級招生做好宣傳。

為消除家長對在分校招收新生的疑慮和擔心,學校利用暑假期間更換分校教學樓的窗戶,維修暖氣管道,整修樓頂,以保證冬季學生正常上課。配置新招收一年級的課桌椅、電視機、實物展示台等教學設施。並從總校抽調了各科骨幹教師擔任一年級的任課教師,解除了家長的顧慮。

2005年8月下旬,學校順利完成了合校後的第一次招生,招收新生400餘人。

20年間學校重大事項的大事記

1、1987年9月,學校開始招收師範應屆畢業生,為學校增添新鮮血液。並啟動培養年輕教師工程,經過多年努力,取得良好效果。

2、1997年6月竣工的四層教學樓投入使用。

3、1993年,學校開始進行“愉快教育”試驗。

4、1998年學校創建為市級治安模範單位。

5、1999年創建為自治區精神文明單位和天山區素質教育示範學校。

6、2000年獲市“紅十字”示範學校稱號、市勤工儉學勞動育人先進集體榮譽。

7、2002年被命名為“市級德育評估達標校”,2002年獲自治區口腔健康教育示範校、烏市勞動育人先進單位稱號。

8、2004年學校少先隊獲全國“紅旗大隊”稱號,“烏市行風建設示範視窗單位”、天山區“綠色學校”榮譽稱號。

9、2005年學校被命名為“自治區德育達標校”、“烏魯木齊市綠色學校”。

10、2005年9月,我校第四國小聯合辦學,原第四國小掛第一國小分校校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