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烏頭赤石脂丸來源
《金匱要略》卷上。異名
赤石脂丸(《金匱要略》卷上)、烏頭丸(《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組成
蜀椒14克 烏頭7.5克(炮) 附子7克(炮) 乾薑14克 赤石脂14克用法
上五味,研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先食服1丸,一日三次。不知,稍加服。主治
心痛徹背,背痛徹心。中藥方劑之烏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烏頭赤石脂丸》來源《金匱要略》卷上,由蜀椒14克 烏頭7.5克(炮) 附子7克(炮) 乾薑14克 赤石脂14克組成,主治: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寒凝心脈,手足不溫。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赤石脂,中藥名。為矽酸鹽類礦物多水高嶺石族多水高嶺石,主含四水矽酸鋁〔Al4(S14010)(0H)8·4H2O〕。分布於福建、河南、江蘇、陝西、湖北、...
概述 藥品簡述 用藥禁忌 中藥化學成分 藥理作用黃連丸對於治療腸胃氣虛,冷熱不調,下痢赤白,狀如魚腦,里急後重,臍腹疼痛,口燥煩渴,小便不利具有很好的效果。
方劑1 方劑2 方劑3 方劑4 方劑5五石烏頭丸治男子女人百病虛弱勞冷宿寒久癖,及症瘕積聚,或嘔逆不下食,並風濕諸病無不治之者,五石烏頭丸方。 鍾乳煉紫石英硫黃赤石脂礬石枳實甘草白朮紫菀山茱...
組成 主治 用法用量 製備方法 同名方劑匯總訶黎勒丸用於治腸胃虛寒,水谷不化,泄瀉注下,腹痛腸鳴,胸滿短氣;暴傷生冷,暴瀉不止,手足逆冷,脈微欲絕;腸胃積寒,久利純白,或有青黑,日夜無度者。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脾胃論》卷下 《重訂嚴氏濟生方》 《聖濟總錄》卷七十三烏頭(AconitumcarmichaeliDebx.)為毛茛科植物,有大毒,母根叫烏頭,為鎮痙劑,冶風庳,風濕神經痛。側根(子根)入藥,叫附子。有回陽...
形態特徵 生長習性 分布範圍 栽培技術 藥用價值【來源】《雞峰》卷九。 【主治】男子、女人百病虛弱,勞冷宿寒,久癖及症瘕積聚,或嘔逆不下食,並風濕諸病。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寬腸丸主要由枳殼(炒微黃,用清油浸透1宿,焙乾)5線,麻仁(去殼)2錢半,木通(去皮、節)2錢半,大黃(半生半炮)2錢半,檳榔2錢半,大腹皮(洗淨,培乾...
行滯消積 瀉火祛瘀 治小便赤澀 處方來源 相關詞條胡蘆巴丸用於脾勞,大便不調,嘔逆腹脹,羸瘦少力,飲食無味,面色萎黃。
《景岳全書》卷五十八引《百一選方》 《局方》卷八(續添造局經驗秘方) 《杏苑》卷六胡椒丸用於咳嗽上氣,胸滿,時復嘔沫。
《普濟方》卷二十引《醫方大成》 《聖濟總錄》卷一七四 《外台》卷十引《古今錄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