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金豬

烏金豬

烏金豬(包括柯樂豬、威寧豬、大河豬、涼山豬),產地(或分布):四川、雲南、貴州三省接壤的烏蒙山和小大涼山地區。數量:1980年產區約有繁殖母豬30萬頭。主要特性:體質粗壯結實,頭長,嘴筒粗而直,額部多有鏇毛,耳中等大小、下垂,體軀較窄,背腰平直,後軀較前驅略高,腿臀較發達,大腿下皮膚有皺褶,稱“穿套褲”。被毛多為黑色,有部分棕褐色。成年公豬體重48千克,母豬體重69.5千克。頭胎產活仔5~6頭,三胎以上8~9頭。以放牧為主,肥育期日增重為200克左右,屠宰率為71.8%,瘦肉率為46.3%,脂肪占34.4%,背最長肌含水份73.4%。

基本信息

概述

烏金豬

烏金豬烏金豬

高原良種,國之瑰寶,起源於雲、貴、川烏蒙山與金沙江畔,據考古發掘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具有上萬年的歷史,與人類歷史文化發展一脈相承,被列入國家生物基因庫保護名錄。烏金豬以肉質鮮美,富含鋁鐵鋅和π脂肪酸(俗稱血管清道夫)適合高原養殖。2003年更被國家農業部第254號檔案公告成為雲南第一個,全國第二個國家級珍貴保護品種。
1、烏金豬是中國高原生態系統唯一自由放養馴化的豬種,也是生活吃習最接近野豬的豬種,與西班牙的伊比利亞黑豬齊名。
2、烏金豬因生長在烏蒙山區與金沙江畔的高原牧場而得名,故取名烏金豬。
3、烏金豬耐粗糧、抗劣性強、抗病能力強,適宜放養。飼料多以玉米、馬鈴薯、野生牧草為主,當地民謠曰:“養豬不放,難得養壯”。一般仔豬出生15-20天即隨母豬出圈遊動,斷奶後便 隨群出牧。放牧時以啃草、拱草根塊莖等為食。除補大量採集的野菜、青料外、還餵給洋芋、瓜類並拌合少量的蕎麥、玉米、豆糠等。“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長的是健美肉。”這是作為對烏金豬原生態、肉質鮮美的形象評價。
烏金豬屬放牧型豬種,能適應高寒氣候和粗放飼養,體形結實,後腿發達,,其肉質優良、肉味鮮美、口感細膩,既適合鮮用,又是製成臘肉火腿的優質材料。可以用其醃製火腿、臘肉,產品以色鮮、清香味美享譽國內外。為此,烏金豬還以國家級優良地方豬種被列入《國家豬種資源志》。在國際上享有極高聲譽的頂級雲南火腿,原料必須取源於烏金豬。

品種特性

烏金豬烏金豬

烏金豬與四川涼山黑豬、雲南宣威黑豬、貴州威寧豬等為同種異名,統稱為烏金豬,是黔西北、川西南、滇東北的彝族和其他民族養殖的一種高原牧養型豬種。
烏金豬體質結實,頭大小適中,額心多鏇毛,耳中等下垂,嘴筒較粗直,一般有三道皺褶,體軀稍窄,腰背平直,四肢健壯,皺紋少而淺,四肢粗壯有力,腿上有皺褶,後軀比前軀高,屬於肉脂兼用型豬。故民間有“嘴上三道箍,額印八卦圖,腳上穿套鞋,必是烏金豬”之說。烏金豬=豬被毛以黑色、棕色為主,全黑者占57.29%,額心、四肢、尾端有白毛者占31.65%,棕色被毛者(俗稱金毛豬)占11.0%,以額白、尾尖白、四蹄白者為最純,俗稱“六白”。

烏金豬烏金豬

烏金豬乳頭5—6對,性成熟早,公豬生後30~40日齡便有爬跨性行為,90日齡左右便開始配種。民眾沒有專門飼養種公豬的習慣,公豬隨群放牧,任其自然配種,母豬3~4月齡開始發情,徵候明顯,5—6月齡受孕,懷孕期為110—115天。成年公豬體重130公斤,體長140.3厘米,體高80.5厘米,胸圍106厘米。成年母豬體重為125公斤,體長135厘米,體高75厘米,胸圍120厘米。屠宰率74.8%,腿臀比例達26.22%,瘦肉率53.18%,肌間脂肪6.2%,PH值6.3。同時可樂豬還具有發育率高、抗寒、抗濕、耐粗飼、抗病力強、易放牧等特點,非常適合高寒高原養殖。
1961年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教材《養豬學》中將可樂豬列為西南亞型豬種。1976年雲貴川三省接壤豬種資源調查“烏金豬”,列入《中國豬品種志》,1978年貴州省地方豬種資源調查報告把烏金豬列為西北高原型豬的代表豬種。

飼養方式

烏金豬烏金豬

烏金豬之所以能夠做到肉質新嫩鮮香、口感舒適可口、瘦肉多,除品種原因外,主要得益於其獨特的生產方式。
烏金豬屬於雲貴高原放牧型豬種,當地老百姓至今仍然採用“放牧+補飼+圈養”的養殖方式,即將小豬在野外放牧幾個月吊架子,早晚收牧加以補飼,由於烏金豬主要產於高寒山區,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使其主要產區具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多種動植物生長繁衍,獨特的生產方式使烏金豬素有“吃的中草藥、喝的礦泉水、跳的迪斯科、長的健美肉”之美譽。因此無論是鮮肉銷售亦是深加工成火腿、臘肉等產品都有很好的市場前景,而聞名世界的雲南宣威火腿就是以烏金豬為主要加工原料製作而成,故有“宣威火腿烏金豬”之說。

研究與保護

烏金豬烏金豬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政府和科研單位都很重視烏金豬的發展。1990年農業部對烏金豬進行了長達12年的烏金豬保種選育及開發利用研究,以原產地農戶保種為主,國家每年投入幾百多萬元建立1000多頭公豬、10000多頭母豬的烏金豬種保選育核心群。2002年1月,該課題經國家驗收合格後,被評選為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與此同時,在雲南地區保種畜場還進行了烏金豬遺傳資源的異地保護養殖研究。2004年7月,貴州大學動物學科院專家曾對烏金豬進行了屠宰測定。在對烏金豬取樣化驗的生化指標中,有16項主要指標為全國第一。
2007年7月19日中國農業部發布了《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06-2015)》,把烏金豬列入中國特色農產品名錄,其主要產區富源、赫章、威寧、宣威、大小涼山高原半高原近200平方公里地區等地被列為烏金豬的優質產區。烏金豬也獲得了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產地簡介

烏金豬烏金豬
烏金豬產於雲南、貴州,四川三省接壤的烏蒙山和大、小涼山地區。產區山嶺重疊,群山之間有廣狹不一的谷地、丘陵地,地形西高東低。由於地貌的影響,氣候、土壤、植被等秀美多姿、山清水秀。按自然地理條件的差異,大體可分為高山區、半山區。高山區系海拔1500~2200米的地帶,夏季無酷暑,冬季無嚴寒,農作物以玉米、馬鈴薯、蕎麥、燕麥等為主,產區內有成片的森林和高山草場,畜牧業生產以豬、羊為主,牛、馬次之。由於有大面積的草山、草坡可供常年放牧,是烏金豬的主要產區。

藥用價值

烏金豬烏金豬
茲分述如下:
豬肉味甘、鹹,性平,入脾、胃、腎經,具有補腎養血、滋陰潤燥之功,主治熱病傷津、消渴贏瘦、腎虛體弱、產後血虛、燥咳、便秘等症。
豬心味甘、鹹,性平,歸心經,能安神定驚、益氣補血,可治心血虧虛或心氣虛弱所致驚悸、怔忡、自汗、失眠、眩暈、健忘、產後或病後體虛等。
豬肝味甘、苦,性溫,歸肝經,具補肝、養血、明目之功效,主治肝陰血虛、氣血虧虛之夜盲、弱視、目赤浮腫、頭暈等。
豬肺,味甘,性平,入肺經,具補肺、止咳之功效,可治肺虛咳嗽、咯血等。
豬肚,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補虛損、健脾胃之功效,可治虛勞羸瘦、泄瀉下痢、消渴、小兒疳積等。
豬蹄,味甘、成,性平,入脾、腎經,具補血、通乳、托瘡之功效,可治虛勞、產後少乳、痛疽瘡毒等。
豬腰子,味鹹,性平,歸腎經,具補腎功效,可治腎虛腰痛、面浮肢腫、遺精、盜汗、老年性耳聾等。
豬腦,味甘,性寒,入肝、腎經,具補腦髓、益虛損之功效,可治神經衰弱、頭氣眩暈等症。
豬腸,味甘,性微寒,歸脾、胃經,具潤腸通便、祛內臟毒、止咳、止嘔之功效,可治便血、血痢、痔瘡、脫肛、噎膈、反胃、小便頻數等。
豬血,味鹹,性平,歸腎、脾經,具祛頭疼、止眩暈、養血止血、利大腸之功效,可治眩暈、血證、中滿腹脹等。
豬髓,味甘,性溫,入腎經,具補陰益髓之功效,主治虛損、遺精等。
豬胰,味甘,性平,歸脾、肺胃經,具滋陰潤燥、益肺健脾之功效,主治消渴等。
豬小肚,味甘、成,性寒,歸腎經,具止遺、提升、止痛之功效,主治遺精、遺尿等。
豬排骨,味甘,性平,歸肝、腎、大腸經,具健脾、壯骨等功效,可治泄瀉、下痢、骨折等症。
豬皮,味甘、性涼,歸脾經,具和血脈、潤肌膚、清心除煩、利咽消腫之功效,可治吐血、衄血、婦女月經不調、崩中漏下等。
火腿,味甘、成,性平,歸脾、胃、腎經,具健脾開胃、生津益血、補腎壯陽之功效,能促進生肌長肉,加速癒合,可治虛勞、怔忡、胃口不佳、虛痢、久瀉、漏瘡、瘡瘍久不癒合等症。

烏金豬的傳奇故事

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與烏金豬

1921年浦在延(鄧小平夫人卓琳的父親)用烏金豬製作宣威火腿成為火腿中的極品

烏金豬傳奇故事烏金豬傳奇故事

1923年國父孫中山為烏金火腿大王浦在延題贈“飲和食德”以資褒獎。
1934-35年當年紅軍長征途徑雲、貴、川、金沙江畔,烏金豬為紅軍補充了很好的營養,為度過漫漫長征立下汗馬功勞。
1935年1月“遵義會議”期間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袖吃到了當地名吃“烏金紅燒肉”。

935年5月“會理會議”期間,毛澤東點名供應科長邱會作弄些烏金豬,做成“紅燒肉”犒勞打勝仗的彭德懷、林彪等將領,周恩來戲稱為“毛家紅燒肉”。
自此毛主席每次打了勝仗就設法吃上一頓“紅燒肉”犒勞自己。據記載,毛主席在指揮三大戰役時,對警衛員李銀嬌說:”你只要隔三天給我吃一頓”紅燒肉“,我就有精力打敗蔣介石“。
建國後,烏金豬因具備全營養、低膽固醇、健身補腦,成為專供中南海製作”毛家紅燒肉“的特供肉。從此烏金豬被圈內人稱為”特供壹號“。烏金豬與茅台酒、熊貓煙並稱為中南海特供”三樣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