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爾蘇拉·羅斯馬伊傑里

烏爾蘇拉·羅斯馬伊傑里是一名前蘇聯俘虜。1931年出生於德國施韋因蒙德,二戰結束後作俘虜。2006年回到德國。

簡介

2006年9月5日,一列從俄羅斯遠東符拉迪沃斯托克開往歐洲大陸的列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位俘虜送上了歸鄉路。75歲的烏爾蘇拉·羅斯馬伊傑里,60年前在東德的蘇占區被蘇軍抓走成了俘虜,從此顛沛流離、嘗盡人間辛酸的她卻始終拒絕加入蘇俄國籍,並曾數次試圖逃回德國。日前,俄羅斯《新訊息報》講述了這個最後的俘虜在俄羅斯60年的艱難歲月。

改名換姓被送到蘇聯

75歲的烏爾蘇拉看起來就是一個普通的俄羅斯老太太:略顯臃腫的體態,口音濃重的俄語,裹著花頭巾,說起事來絮絮叨叨。如果不是聽到她用德語哼唱兒時的歌謠,誰都不會想到她擁有日耳曼血統。烏爾蘇拉1931年出生於德國施韋因蒙德。父母很早就過世了,她和3個兄弟跟著奶奶在德波邊境的希登澤島上相依為命。二戰時,小小年紀的她不得不靠乞討貼補家用。戰爭結束後,希登澤島被蘇軍占領,烏爾蘇拉找到了新工作:清理城市廢墟。一天,正在幹活的她和另外幾個姑娘被蘇軍巡邏隊帶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從此她就成了蘇聯衛戍司令部的傭人,每天負責清洗地板,為士兵洗衣做飯。她被關在一個專門改造外國人的地方,每天還要跟很多德國人、波蘭人、立陶宛人一起參加5小時的俄語強制學習課。

有一天,烏爾蘇拉在司令部幹完活後被帶到了一位軍官面前,軍官用皮帶抽打她,說她是俄羅斯人,叫瑪麗亞·米洛諾夫娜·馬卡洛娃,因為不想回蘇聯才假扮成德國人的。烏爾蘇拉自然拒絕承認自己是“瑪麗亞”,可在軍官的脅迫下,她最終還是妥協了。改名換姓後的烏爾蘇拉被送到位於白俄格羅德諾的“過濾營”,這是一個專為考察初來蘇聯的外國人設定的機構,在這裡生活的外國人雖然行動自由卻時時要受到蘇聯人的監視。剛到那裡,她特別想念親人,整天不吃不喝,還曾3次試圖逃跑,卻都被抓了回來。1年後,烏爾蘇拉終於脫離管制重獲自由。但此時,她早已喪失了東德公民身份,而被迫留在了這片陌生的異國土地。

在蘇俄生活的半個多世紀裡,烏爾蘇拉先後嫁過兩個丈夫(現都已不在人世了),生了6個孩子。由於她始終堅持自己的德國人身份,拒絕接受蘇聯國籍,而她原先辦理的蘇聯居留證又早已過期,她因此成了“黑戶”。這給她的生活帶來了很多麻煩:工作難找,不能送孩子上幼稚園,門上還常常被人畫上納粹標記。烏爾蘇拉不得不帶著孩子輾轉於蘇聯各地,在貧困的生活中掙扎。後來,她在塔吉克斯坦杜尚別一家療養所找到了一個園丁的差事。蘇聯解體後幾年,她又搬到俄遠東地區的納霍德卡,住在一個只有12平方米的筒子樓里,靠每月1740盧布(約合不到600元人民幣)的退休金過活。

想回祖國竟是如此艱難

60年間,烏爾蘇拉從沒放棄過返回德國的念頭,可當時那個“鐵幕”橫亘的年代,讓一切都變得沒有可能。1956年,她第一次給德國親戚寄了封信,就立即被叫到了警察局。幸好負責調查的警官比較通情達理,在弄清情況後放了她,並且歸還了她的真名字。“瑪麗亞”又變回了“烏爾蘇拉”。後來,德國親戚開始給烏爾蘇拉寄去各種各樣的禮物。這再次引起了蘇聯政府的關注,他們建議她不要接受外人的 “施捨”,可烏爾蘇拉沒有答應。因為這些東西對生活窘困的烏爾蘇拉一家來說,簡直就是救命稻草,他們必須把其中的一部分賣掉,才能維持基本生活開銷。

1970年,烏爾蘇拉的嘗試終於有了點收效。那一年,她千里迢迢從中亞趕赴莫斯科,拿到了夢寐以求的為期5年的東德公民護照。一切看起來很美好:歸鄉之路就在腳下,新生活即將開始。可蘇聯外交部的人告訴她,孩子不能被帶出國。烏爾蘇拉不忍心把孩子留在酒鬼丈夫身邊,萬般無奈之下,她選擇繼續留在蘇聯。1975年,烏爾蘇拉又有一次與德國親人團聚的機會。她的侄女到莫斯科開會並決定會議結束後到杜尚別看望她。為此,烏爾蘇拉需要到外國人簽證處申請一份邀請函。第一次,她遭到了拒絕,理由是她家樓門太髒,讓外國人看見有損國家形象。於是,烏爾蘇拉全家總動員,重新粉刷了樓門和過道,還清理了院子。可第二次她仍然被拒,這次是因為她家附近有一個養豬場,讓外國人看到了也不合適。可憐的烏爾蘇拉最終也沒見到侄女。

2004年,已搬到納霍德卡的烏爾蘇拉得知符拉迪沃斯托克一個教堂的牧師是德國領館的名譽領事,便決定到那裡試試運氣。這一次,她終於遇到了“貴人”:她在教堂里偶然結識了德語教師彼得·施瓦爾茨。在聽完了烏爾蘇拉3個小時的哭訴後,這個來自柏林的小伙下決心幫助這位無助的老人。

60年後終於重獲身份

在施瓦爾茨的熱心幫助下,烏爾蘇拉重新恢復了身份:獲得了德國公民身份證以及俄羅斯“綠卡”。為了辦手續,她幾乎每月都要坐火車往返於納霍德卡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之間,這幾乎花光了她所有積蓄。遠在德國的親戚、納霍德卡的朋友以及教堂里的教友一起幫她湊齊了回德國的路費,不過這些錢也只夠買坐席。9月5日凌晨,烏爾蘇拉用幾個大塑膠口袋裝滿了行李,帶著女兒踏上去德國的列車。

踏上回鄉路的烏爾蘇拉內心有些惴惴不安,她無法確定無數次在夢裡見到的故鄉會不會接納她。她還特別想去拜謁父親的墓,去看望一直掛念她的91歲的姑姑,還有早已頭髮花白的兄弟。對俄羅斯,烏爾蘇拉也有些不捨,畢竟60年的時光在她身上烙下了深深的俄羅斯印記,而在這裡,她還有5個孩子、19個孫子和3個曾孫。烏爾蘇拉說,她愛俄羅斯,她想再回來。

其實,像烏爾蘇拉這樣的二戰俘虜在俄羅斯還有一些,但他們早已加入了蘇俄國籍,並決定一輩子留在那裡。只有烏爾蘇拉是個特例。這個倔強而執著的德國女人始終無法向“俘虜”自己的那片土地妥協,幸而,她的“俘虜生活”終於走到了盡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