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毛蕨貫眾

烏毛蕨貫眾

烏毛蕨貫眾屬烏毛蕨科,別名青蕨倪、大英雄、大蕨鋸草等,根莖及葉柄殘基可做藥用,有清熱解毒,活血止血,驅蟲等功效。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烏毛蕨貫眾烏毛蕨貫眾

藥名:烏毛蕨貫眾
漢語拼音:wumaojueguanzhong
別名:青蕨倪、大英雄、大蕨鋸草、鐵蕨、黑蕨貓、鐵蕨黑蕨貓、黑狗脊、龍船蕨、大鳳尾草、貫眾。
原植物名:BlechnumorientaleL.
科屬分類:烏毛蕨科
拉丁中藥名:RhizomaBlechniorientalis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活血止血藥;驅蟲藥。
附註:植物描述,詳見烏毛蕨

藥材來源

藥材基源

為烏毛蕨科植物烏毛蕨的根莖及葉柄殘基。

採收儲藏

春、秋採挖根莖,削去葉柄、鬚根,除淨泥土,鮮用或曬乾。

藥材炮製

①烏毛蕨貫眾 去除雜質,洗淨,用清水浸潤,取出,早晚各灑水一次,悶潤,切片,曬乾。

②烏毛蕨貫眾炭取淨烏毛厥貫眾,照炒炭法(中國藥典一部附錄ⅡD)炒至表面焦黑色。

生藥鑑定

物理鑑定
⑴性狀鑑別

本品根莖呈圓柱形或稜柱形,上端稍大,長10-20cm,直徑5-6cm;棕褐色或黑褐色。根莖直立,粗壯,密被有空洞的葉柄殘基及須很和鱗片,葉柄殘基扁圓柱形,表面被黑褐色伏生的鱗片,脫落處呈小突起,粗糙;質堅硬,橫斷面多呈空洞狀,皮部薄,有10餘個點狀維管束,環列,內面2個稍大。葉柄基部較粗,外側有一瘤狀突起,簇生10餘條鬚根。氣微弱而特異,味微澀。

⑵顯微鑑別

葉柄橫切面:類三角形,外側為數列厚壁細胞。基本組織中有8-9個類圓形、環狀排列的分體中柱;周韌型維管束。
根莖橫切面:形狀不規則,常呈多角形,基本組織中有8-11個分體中柱,大小不一,大的呈長圓形、棒形、“V”形,小的類圓形,環列;周韌型維管束。

化學鑑定
⑴薄層色譜取本品粗粉3g,加水30ml,加熱提取30min,濾過,濾液加鹽酸酸化,用乙醚提取3次,合併濾液,濃縮至乾,加氯仿2ml溶解,點於矽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丙酮-冰醋酸(80:20:2.5)展開,先噴以新配的0.5%牢固藍B鹽(fastblueBsalt)溶液,再噴0.1mol/L氫氧化鈉溶液,綿馬酸類顯橙紅色斑點。

⑵取本品橫切面片,滴加1%香草醛乙醇溶液及濃鹽酸,鏡檢,可見細胞間隙的內生腺毛顯紅色。[1]

藥性論述

功效

清熱解毒;活血止血;驅蟲。

性味歸經

味苦,性涼;歸歸肝、胃經。

主治

感冒;頭痛;腮腺炎;癰腫;跌打損傷;溫熱斑疹;鼻衄;吐血;腸風便血;血崩;帶下;腸道寄生蟲。[1][2]
附:烏毛蕨葉,又稱“東方烏毛蕨葉”,亦供藥用,有拔毒生肌,消腫止痛之功效,民間有用其鮮葉搗爛外敷,治癰瘡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大劑量可用至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塗。

藥理作用

體外試驗:烏毛蕨貫眾有較強抗腺病毒(Ad3)活性。烏毛蕨貫眾13.3g/kg灌胃稍有縮短家兔凝血酶原時間。

化學成分

根莖含綠原酸(chlorogenicacid),類脂(lipids)1.30%,甾醇類(sterol)0.10%,其中有:5-膽甾烯醇(cholest-5-enol),24α-乙基-5-膽甾烯醇(24α-ethylcholest-5-enol),24α-乙基-5,22-膽甾二烯醇(24α-ethylcholest-5,22-dienol),24α-及24β-甲基-5-膽甾烯醇(24α-&24β-methylcholest-5-enol),24-甲基-5,22-膽甾二烯醇(24-methylcholesta-5,22-dienol)。

臨床運用

烏毛蕨貫眾注射液:取烏毛蕨根莖水煎,煎液濃縮成稠膏狀,加95%乙醇反覆沉澱3-4次後,過濾,濾液回收乙醇,加注射用水稀釋,再加中性醋酸鉛沉澱,冷藏,過濾,濾液通過陽離子交換樹脂除鉛後,以氫氧化鈉溶液調至pH7,再用0.2%活性炭脫色,過濾,加注射用水至所需量,精濾灌封,於100℃滅菌30分鐘,每支2ml(相當於原藥5g)。為子宮收縮劑,用於人工流產或產後子宮復原欠佳者,肌內注射每次1-2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