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盜之道

這則寓言告誡人們,只從詞句的表面意義去理解問題,不深刻領會精神實質,結果必然導致錯誤。還告誡人們,不要不勞而獲,要通過辛勤的勞動,才能產生無窮無盡的財富 !

出處簡介

《列子》又名《沖虛真經》。是戰國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後學所著,到了漢代道教出現以後,便尊之為《沖虛真經》,且封列子為沖虛真人,其學說被古人譽為常勝之道。是中國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屬於諸子學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書,它能開啟人們心智,給人以啟示,給人以智慧。其書默察造化訊息之運,發揚黃老之幽隱,簡勁寵妙,辭旨縱橫,是道家義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唐天寶元年,唐玄宗下旨設“玄學博士”,詔告《列子》為《沖虛真經》,北宋加封為“至德”,號曰《沖虛至德真經》。列為道教的重要經典之一。

原文

齊之國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貧,自宋之齊請其術。

國氏告之曰:“吾善為盜。始吾為盜也,一年而給,二年而足,三年大壤(1)。自此以往,施及州閭(2)。”

向氏大喜。喻(3)其為盜之言,而不喻其為盜之道。遂逾垣(4)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時,以髒獲罪,沒其先居之財。

向氏以國氏之謬(5)己也,往而怨之。

國氏曰:“若為盜若何?”

向氏言其狀。國氏曰:“嘻!若失為盜之道至此乎?今將告若矣:吾聞天有時,地有利,吾盜天地之時利、雲雨之滂潤、山澤之產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築吾垣,建吾舍。陸盜禽獸,水盜魚鱉,亡非盜也。夫禾稼、土木、禽獸、魚鱉,皆天之所生,豈吾之所有?然吾盜天而亡殃(6)。夫金玉、珍寶、谷帛、財貨,人之所聚,豈天之所與?若盜之而獲罪,孰怨哉?

注釋和譯文

注釋

(1)大壤:同“穰”,豐盛。大穰:非常豐盛

(2)州閭:鄉里街坊

(3)喻 :曉悟,明白

(4)逾垣:越過矮牆

(5)謬:欺騙

(6)殃:禍害

譯文

齊國有家姓國的人很富,而宋國有家姓向的人很窮。一天,向家特地從宋國到齊國去,向姓國的請教發財致富的訣竅。

姓國的告訴他說:“我不過會偷盜罷了。當年開始做盜賊時,一年就能自己養活自己,二年就有盈餘,到了第三年就非常富裕了。從此以後,有能力接濟周圍的鄰居了。”

姓向的聽了非常高興。但他只記住了做強盜的話,而沒有領會怎樣去“盜”的道理。於是回去以後,便翻牆打洞,凡是手所能摸到的、眼睛所能看到的,無所不偷。沒有多久,官府以盜竊罪把他抓去,原先所有的財產也都被沒收了。

姓向的以為姓國的人欺騙自己,便找上門去抱怨他。

姓國的人問:“你是怎樣偷的呀?”

姓向的把偷盜的經過告訴了他。國氏說:“唉呀!你違反做賊的道理竟達到如此境地啊!現在我把道理告訴你吧:我知道天有春夏秋冬之時序,地有稻梁菽黍之出產。我偷的正是天地的時利。雲雨可以滋潤莊稼,山林沼澤可以植樹養魚,我利用這些來種植我的莊稼,修築我的牆垣,建造我的房屋。在陸地上,我‘偷盜’飛禽走獸;在水裡,我‘偷盜’魚、鱉水產,真是無所不‘偷’。五穀、瓜果、莊稼、土地樹木、飛禽走獸、魚蝦龜鱉都是自然界裡生長的,哪一件是屬於我的呢?然而我偷自然界的東西卻是遭不到禍殃的。可是金銀、珠玉、谷帛、錢財貨物,都是人們積聚起來的,哪些是自然界所賜予的呢?你去偷這些東西而獲罪被捕,那怪誰呢?”

寓言本意

是想告訴我們:只從詞句的表面意義去理解問題,而不去深刻領會精神實質,結果就會導致巨大的錯誤和傷害,而此類人物往往還會反過來抱怨別人,以致產生更大的疑惑。其實,真正害人不淺的只是那些不求甚解,而又自以為是的主觀主義的思想方法而已。這種人還能怨誰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