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毛漿果楝

灰毛漿果楝

灰毛漿果楝(學名:Cipadessa cinerasce-ns (Pell.) Hand.-Mazz.)為楝科漿果楝屬植物,灌木或小喬木。葉連柄長20-30厘米,小葉對生,紙質,卵形至卵狀長圓形。圓錐花序腋生,分枝傘房花序式,花瓣白色至黃色,線狀長橢圓形。核果小,球形,熟後紫黑色。花期4-10月,果期8-12月。產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多生長在山地疏林或灌木林中。分布於越南。根、葉入藥,有祛風化濕、行氣止痛之功能;種子油可制肥皂。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植株圖片 植株圖片

灌木或小喬木,通常高1-4米,很少達8-10米;樹皮粗糙;嫩枝灰褐色,有棱,被黃色柔毛,並散生有灰白色皮孔。

葉連柄長20-30厘米,葉軸和葉柄圓柱形,被黃色柔毛;小葉通常4-6對,對生,紙質,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5-10厘米,寬3-5厘米,下部的遠較頂端的為小,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偏斜,兩面均被緊貼的灰黃色柔毛,背面尤密,側脈每邊8-10條,斜舉。

圓錐花序腋生,長10-15厘米,分枝傘房花序式,與總軸均被黃色柔毛;花直徑3-4毫米,具短梗,長1.5-2毫米;萼短,外被稀疏的黃色柔毛,裂齒闊三角形;花瓣白色至黃色,線狀長橢圓形,外被緊貼的疏柔毛,長2-3毫米,雄蕊管和花絲外面無毛,裡面被疏毛,花葯10,卵形,無毛,著生於花絲頂端的2齒裂間。

核果小,球形,直徑約5毫米,熟後紫黑色。

花期4-10月,果期8-12月。

生長環境

常見於海拔160—2400 米的季雨林、常綠闊葉林及其次生林中,也見於山坡灌叢和灌叢草地。

分布範圍

產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也分布於越南。

主要價值

【佤藥】亞洛輕:根、葉用於黃疸型肝炎,感冒發熱,瘧疾,便秘,風濕關節痛,皮膚瘙癢,燒燙傷《中佤藥》。

【景頗藥】Jachala;根和葉治療感冒發熱不退,大便秘結,痢疾,風濕關節炎,小兒皮炎《德宏藥錄》。【德昂藥】卡艾舍,牙芒垠:功用同景頗族《德宏藥錄》。

【傣藥】貝姜謝:治鵝口瘡《德宏藥錄》。亞羅春,亞羅輕(西傣) :根、葉治大便秘結,瘧疾,胃腸絞痛,感冒,高熱不退,燙燒傷,皮膚瘙癢;邁僵瀉(德傣) 根治發燒,炎症,咳嗽,鵝瘡《滇藥錄》。根和葉治傷風感冒,風濕痹痛,痢疾,腹痛,皮膚瘙癢[196]。

【白藥】樂學呆:根用於腹瀉,痢疾,跌打損傷;皮治瘧疾;鮮葉用於外傷出血《滇藥錄》。根、皮、葉用於風濕,腹瀉,痢疾,跌打損傷,防瘧疾;鮮品外敷治外傷出血[16]。

【拉祜藥】呸子攣斯:根治肋下神經痛;根、皮防治瘧疾;果實用於腹瀉;鮮葉治上吐下泄,黃水瘡《滇藥錄》。

【僳僳藥】前馬臘:全株用於感冒,發熱不退,腹痛,痢疾,風濕關節痛,瘧疾,大便秘結,小兒皮炎,皮膚瘙癢《怒江藥》。

【壯藥】美追巴,榕裂:葉治痧病發熱,牙痛,牙齦炎,牙齦腫毒,乳癰,骨折;果實治胃痛《桂藥編》。

【仫佬藥】美頂點,美耿巴:功用同壯族《桂藥編》。

【基諾藥】買車克:根葉治感冒,發熱不退,腹痛,大便秘結,風濕疼痛,瘧疾,痢疾;葉外治燒傷,燙傷,皮膚瘙癢《基諾藥》。

根及莖葉(假茶辣):辛、苦,微溫。清熱解毒,行氣通便,截瘧。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痢疾,瘧疾,感冒,大便秘結,小兒皮炎,癮疹,膿瘡,蛇蟲咬傷。

全株或根葉入藥,治感冒、痢疾、腹瀉、腹痛、風濕跌打,外洗蕁麻疹、膿瘡、或敷蛇咬傷。根或樹皮也用於抗瘧。種子油可制肥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