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秦檜

火燒秦檜

在鞏義回郭鎮北羅村,有一項傳承數百年的文化紀念活動——“火燒秦檜”傳統古會,日前被鄭州市列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正在籌備申報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簡介

在鞏義回郭鎮北羅村,有一項傳承數百年的文化紀念活動——“火燒秦檜”傳統古會,日前被鄭州市列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正在籌備申報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淵源

 

秦檜傳秦檜傳

 “火燒秦檜”活動的歷史據有關人士推斷已經有600多年,這項活動過去由北羅村金平街三角堂附近的村民自籌資金舉辦,近年來得到回郭鎮政府的大力支持,規模越來越大,形式不斷創新,活動時間由原來的正月十六1天增加到6天,正月十四開會動員,十五開始活動,晚上燃放煙火助興,十六達到高潮,十七、十八持續活動,十九結束。“火燒秦檜”傳統古會在中原地區很有名氣,每年正月十六,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範圍波及登封、偃師,最多時高達兩萬人以上。  

南陽從宋代至民國年間,每年都在正月十五的燈節期間,民眾自發的搞“火燒秦檜”的大型活動從不間斷,而成了南陽一年一度的風俗習慣。南陽人怎么火燒秦檜呢?每當燈節來臨,在南陽城的龍亭門,石婆廟門與小關帝廟門三處,用泥,瓦缸,尿罐等物塑造秦檜赤身裸體,雙手反剪跪莊像,形象悽然沮喪,似乎在求饒的樣子。做法是用五尺高瓦缸做身子,用稻草和泥做胳膊和腿,用尿罐做頭,在尿罐上鑽七個孔做口鼻,眼和耳。在“秦檜”的臀部挖個洞填充燒好的火炭,人們用扇子一扇,秦檜的口,眼,鼻,耳七竅冒煙,便會傳出綠色火苗,博得圍觀的百姓解恨的暢笑,在笑聲中人們把吐沫吐向秦檜,以示憤恨。
據悉,目前北羅村正準備將秦檜與王氏(秦檜妻)鑄成一對銅像,跪倒在太平街三角堂岳飛像前,並在四壁上繪製我國古代、近代愛國英烈們的彩色畫卷,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子孫後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