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與崆峒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宋時,平涼地處邊關。《太平寰宇記》所載渭州與蕃族的分界:西至馬峽、安國鎮;北至陽晉川南岸(今平涼市北界)。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4月,金人入汴京,虜徽、欽二帝北去,宋室南遷。地處邊關的崆峒子弟抗金鬥爭是平涼歷史上光輝的一頁。由於紹興十一年(1141年)九、十月間,秦檜按金人授意,興起岳飛之獄。岳飛被害,有正義感的臣民憤憤不平。倍受戰爭之苦的崆峒人更是痛恨奸賊秦檜。於是,就“火燒秦檜”以解恨。慢慢就變成一種民俗活動了。
在平涼市崆峒區東川的白水、花所一帶,每年春節期間,人們在村里十字路口或活動場所,用泥,瓦缸,尿罐等物塑造秦檜赤身裸體像。並在“秦檜”的臀部挖個洞填充燒好的火炭和木柴。有人用扇子一扇,秦檜的口,眼,鼻,耳七竅冒煙,便會傳出綠色火苗,博得圍觀的百姓解恨的暢笑,在笑聲中人們把吐沫吐向秦檜,以示憤恨。火燒秦檜 的活動一直玩到正月十六的晚上為止。這天晚上,人們燒完秦檜以後,就將秦檜像踏倒,並用腳踏碎。
這與崆峒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宋時,平涼地處邊關。《太平寰宇記》所載渭州與蕃族的分界:西至馬峽、安國鎮;北至陽晉川南岸(今平涼市北界)。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4月,金人入汴京,虜徽、欽二帝北去,宋室南遷。地處邊關的崆峒子弟抗金鬥爭是平涼歷史上光輝的一頁。由於紹興十一年(1141年)九、十月間,秦檜按金人授意,興起岳飛之獄。岳飛被害,有正義感的臣民憤憤不平。倍受戰爭之苦的崆峒人更是痛恨奸賊秦檜。於是,就“火燒秦檜”以解恨。慢慢就變成一種民俗活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