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人類實現了首次在火星上登入,美國太空人馬克·沃特尼 ( 馬特·達蒙 飾),他與其他五位太空人遭遇巨型風暴,外太空之旅只能提前結束,他因為被誤認為無法生還而被留在火星,成了太空魯賓遜。清醒後的沃特尼發現自己遠離地球家園,食物只夠一個月的供應。幸好他天性幽默樂觀,而且是個植物學專家,決定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等到下次火星任務的到來,雖然這一等就要四年。沃特尼精心計算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他在這顆乾旱星球上的時間,開始利用自製的肥料種植土豆,對手頭的所有材料物盡其用。而在地球上,公眾哀悼馬克的悲劇死亡後,一位眼尖的NASA技術員在監看時注意到火星表面的運動跡象,懷疑可能是馬克還活著。雙方重新取得聯繫後,火星救援任務由此啟動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馬特·達蒙 | 馬克·沃特尼 | 配音 孟令軍 |
傑西卡·查斯坦 | 梅麗莎·劉易斯 | 配音 王曉巍 |
克里斯汀·韋格 | 安妮·蒙特羅斯 | 配音 紀艷芳 |
傑夫·丹尼爾斯 | 泰迪·桑德斯 | 配音 楊波 |
麥可·佩納 | 里克·馬丁內茲 | 配音 趙鑫 |
肖恩·賓 | 米切·亨德森 | 配音 王利軍 |
凱特·瑪拉 | 貝斯·約翰森 | 配音 牟珈論 |
塞巴斯蒂安·斯坦 | 克里斯·貝克 | 配音 崔曉東 |
阿卡塞爾·亨涅 | 阿萊克斯·沃格爾 | 配音 何忠石 |
麥肯茲·戴維斯 | 明迪·帕克 | 配音 楊鳴 |
本尼迪特·王 | Bruce Ng | 配音 虞桐偉 |
唐納德·格洛沃 | 里奇·普爾內爾 | 簡介 軌道動力學家 |
陳數 | 朱濤 | 簡介 中國航天局副局長 |
高雄 | 郭明 | 簡介 中國航天局局長 |
切瓦特·埃加福特 | 文卡特·卡波爾 | 配音 郭金非 |
喬納森·阿里斯 | Brendan Hatch | |
布萊恩·卡斯佩 | Timer Controller | |
馬特·德沃爾 | Satcon | |
亨利·溫克勒 | Arthur 'Fonzie' Fonzarelli (archive footage) | |
娜奧米·斯科特 | Ryoko | |
Declan Hannigan | Comms | |
蒂利亞納·布克麗瓦 | Police Woman (uncredited) | |
Nikolett Barabas | Reporter 1 (as Nikolett Barabás) | |
Karen Gagnon | Reporter 2 | |
Lili Bordán | Reporter 3 (as Lili Bordan) | |
Mark O'Neal | Guidance | |
薩姆·斯普盧爾 | NASA Psychologist (uncredited) |
職員表
製作人 | 西蒙·金伯格、雷德利·斯科特、Aditya Sood、馬克·哈夫曼、Micheal Schaefer |
原著 | 安迪·威爾 |
導演 | 雷德利·斯科特 |
副導演(助理) | Tarik Afifi、Roisin El Cherif、Sarah Hood、Raymond Kirk、Bogi Móricz、Nick Thomas |
編劇 | 德魯·高達、安迪·威爾 |
攝影 | 達瑞茲·沃斯基 |
配樂 | 哈里·格雷格森-威廉士 |
剪輯 | Pietro Scalia |
配音導演 | 王利軍 |
藝術指導 | 阿瑟·馬克斯 |
美術設計 | Mónika Esztán、Matt Wynne、Marc Homes、Robert Cowper、Phil Simms、Stefan Speth |
服裝設計 | Janty Yates |
視覺特效 | Richard Stammers |
演職員表信息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
| |
|
角色介紹資料來源
音樂原聲
專輯類型:原聲帶、影視音樂 藝人:Harry Gregson-Williams 語言:英語 唱片公司:Columbia 發行日期:2015年10月02日 | 1、《Mars》 2、《Emergency Launch》 3、《Making Water》 4、《Spotting Movement》 5、《Science the S*** Out of This》 6、《Messages from Hermes》 7、《Sprouting Potatoes》 8、《Watney's Alive!》 9、《Pathfinder》 10、《Hexadecimals》 11、《Crossing Mars》 12、《Reap & Sow》 13、《Crops Are Dead》 14、《Work The Problem》 15、《Leaving Mars》 16、《Build a Bomb》 17、《I Got Him!》 |
幕後花絮
•為了成為一名合格的太空人角色,馬特·達蒙每天需要經過一系列體能訓練,包括力量練習、跑步、跳繩等 。
•劇組發現現實中的火星太空衣非常巨大而笨重,斯科特也不喜歡這樣的衣服,因此最終的設計在參考原版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實用性和美觀性。
•劇組一共製作了15件太空衣,供影片中的6位太空人穿著。
•傑西卡·查斯坦在海瑟薇那裡得知,在拍攝的時候太空衣裡面穿一件涼爽的打底衣服就不會熱。
•影片的編劇德魯·高達,最開始打算做導演的,但後來忙於執導《險惡六人組》就退出了導演一職。
•影片一開始本來打算在澳大利亞拍攝,但是當地政府不同意,所以沒有實現這個計畫。後來選擇在匈牙利拍攝,因為當地擁有世界上最大最高的攝影棚之一 。
•很多在影片《普羅米修斯》中設定的科技成果在該片得以套用,尤其是太空衣。
•劇組真的在攝影棚內種了土豆,並且完全靠其自然生長,用於拍攝馬特·達蒙在火星上種植食物求生的場景。
•劇組搭建了大約20個場景,這相對於其他影片來說並不算多,不過這些場景在工藝上非常精湛。
•雷德利·斯科特看到了劇本非常喜歡,甚至推遲了《普羅米修斯2》的拍攝進程,火速接導演職位。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 | 單項 | 獲獎者 | 獲獎情況 |
2015年11月1日 | 第19屆好萊塢電影獎 | 製片人獎 | 雷德利·斯科特 | 獲獎 |
2016年1月10日 | 第73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 喜劇類最佳影片 | 《火星救援》 | 獲獎 |
第73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 喜劇類最佳男主角 | 馬特·達蒙 | 獲獎 | |
2016年1月14日 | 第88屆奧斯卡獎 | 最佳影片 | 提名 | |
最佳男主角 | 馬特·達蒙 | |||
最佳改編劇本 | ||||
最佳視覺效果 | ||||
最佳音響效果 | ||||
最佳音效剪輯 | ||||
最佳藝術指導 | ||||
2016年2月22日 | 第20屆金衛星獎 | 最佳音響效果 | ||
2016年12月15日 | 第21屆華鼎獎 | 全球最佳影片獎 |
幕後製作
影片獲得了美國宇航局NASA的全力支持。劇本有50頁的內容都是有關NASA的細節,力求呈現出的太空人形象和行動符合實情。影片總共拍攝周期大約是70天,其中拍攝NASA細節的內容花了劇組21天時間。
影片火星表面的場景是在約旦的玫瑰沙漠瓦迪拉姆取景的,最終的效果由實景拍攝+CG共同完成 。
製作發行
主創公司
製作公司 | 1、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美國) 2、Scott Free Productions(英國) 3、International Traders 4、Mid Atlantic Films 5、Genre Films 6、TSG Entertainment 7、Kinberg Genre |
發行公司 | 1、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中國) 3、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美國) 4、華納兄弟公司(荷蘭) 5、二十世紀福斯公司(比利時) 6、二十世紀福斯公司(新加坡) 7、Big Picture 2Films(葡萄牙) 8、Hispano Foxfilm S.A.E(西班牙) 9、20世紀福斯公司(英國) 10、20世紀福斯公司(日本) 11、華納兄弟公司(菲律賓) 12、Odeon(希臘) 13、二十世紀福斯公司(法國) 14、Centfox Film Ges. m. b. H(奧地利) |
發行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加拿大 | 2015年9月11日(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
英國 | 2015年9月24日(倫敦)(首映) |
美國 | 2015年9月27日(紐約電影節) |
挪威 | 2015年9月30日(卑爾根國際電影節) |
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英國、愛爾蘭、菲律賓 | 2015年9月30日 |
阿爾巴尼亞、阿根廷、巴西、智利、哥倫比亞、捷克共和國、多米尼加共和國、希臘、中國香港、克羅地亞、匈牙利、以色列、義大利、馬其頓共和國、墨西哥、馬來西亞、荷蘭、紐西蘭、秘魯、波多黎各、葡萄牙、塞爾維亞、新加坡、斯洛維尼亞、泰國 | 2015年10月1日 |
保加利亞、加拿大、厄瓜多、愛沙尼亞、印度、冰島、高棉、立陶宛、拉脫維亞、挪威、巴基斯坦、波蘭、羅馬尼亞、瑞典、土耳其、中國台灣、美國、越南、南非 | 2015年10月2日 |
奈及利亞 | 2015年10月5日 |
比利時、埃及 | 2015年10月7日 |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巴林、白俄羅斯、德國、丹麥、喬治亞、伊拉克、約旦、韓國、科威特、哈薩克斯坦、黎巴嫩、阿曼、卡達、俄羅斯、敘利亞、烏克蘭、烏拉圭 | 2015年10月8日 |
奧地利、芬蘭、蒙古 | 2015年10月9日 |
西班牙 | 2015年10月16日 |
法國 | 2015年10月21日 |
中國大陸 | 2015年11月20日(北京)(首映) |
中國大陸、牙買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 2015年11月25日 |
玻利維亞 | 2015年11月26日 |
委內瑞拉 | 2015年11月27日 |
日本 | 2016年2月5日 |
日本 | 2016年10月29日(東京國際電影節) |
票房信息
影片《火星救援》於2015年10月2日在美國上映首日票房1800萬美元 。截至10月18日全球票房3.19億美元 。截至11月1日北美票房1.82億美元,全球累計票房4.28億美元 。截至11月15日全球總票房4.77億美元 。該片於2015年11月25日在中國大陸上映,零點場370萬的票房,首日累計約為5700萬 。
影片評價
《火星救援》以科學做背景,影片中的樂觀精神,喜劇元素,使影片更像是一部日常的生活小品,只不過導演將科幻變換了風格,講一個輕鬆有趣的故事,雖然風格大變,卻同樣遊刃有餘,這獨有的喜劇元素,反而成為受歡迎的原因,因為這樣會讓片子更真實,更接地氣,不再是神秘的未知世界,也沒有高深的理論與思辨。而是由淺到深,很通俗的為大家科普一些知識。 (1905網評)
《火星救援》的意義遠不止能讓20世紀福斯賺的盆滿缽滿,它會重燃人類探索太空的渴望,它將激勵新一代太空人的誕生。 (《綜藝》評)觀看達蒙的太空獨角戲是種享受,在他的詮釋下,主人公馬克火星求生的奇蹟很有說服力。 (《好萊塢報 道者》評)
以商業電影的標準來看,《火星救援》是一部很聰明的大製作,劇情跌宕起伏也為觀眾帶來了簡單純粹的滿足感。《火星救援》不像《星際穿越》那樣野心勃勃,它打了手穩妥的牌:這是一部有腦子的商業大片,與現實生活的共鳴感更強。 (indieWIRE評)
《火星救援》是斯科特這些年來難得能為觀眾帶來純粹享受的電影。影片對故事節奏的把控與主演們分毫不差的表演帶來了很強的娛樂性,不錯的爆米花電影。 (the playlist評)這是一部細節至上的電影,包含了很多雷德利電影的元素,影片的科學邏輯非常出彩。 (《電訊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