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010年11月,依據編字[2010]39號檔案,設立灤南縣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局(同時掛灤南縣著作權局、灤南縣體育局的牌子),為負責全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文物、著作權工作的只能部門。內設辦公室、社會文化科、監督管理科3個職能科室,文化(體育)市場行政執法大隊、體育指導中心、文化館、圖書館、文物管理所、潘家戴莊慘案紀念館和成兆才評劇團7個下屬事業機構,機構規格均為股級(其中文化(體育)市場行政執法大隊為副科級)。主要職責
貫徹黨和國家關於文化、體育、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物、著作權工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起草全縣文化、體育、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物、著作權方面的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和政策並監督實施。擬訂全縣文化、體育、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物、著作權事業發展規劃。依法對文化、體育、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物類行政審批項目進行審批、審核。管理全縣文化、體育、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物市場綜合執法工作;負責對文化、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物類商業活動進行監管,負責對從事演藝活動的民辦機構和廣播影視節目製作機構進行管理。管理、指導全縣新聞出版、著作權、著作權工作,引導公共文化產品生產,打擊侵權、盜版行為。依法對全縣廣播電台、電視台、有線電視網路、境外衛星節目地面接收站、轉播台設立、變更、撤銷進行審核及監督檢查。對境內衛星節目地面接收站、廣播電視站、城市社區有線電視進行審批及監督檢查。依法對全縣廣播影視節目、廣告、信息網路的傳輸及視聽節目、公共載體播放的視聽節目內容和質量進行監督檢查,加強對全縣境外節目落地的監管。管理、指導全縣文化藝術事業,指導藝術創作與生產;推動各門類藝術的發展。管理、指導全縣公共文化事業,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基層文化發展,扶助老少邊貧地區文化和廣播影視事業。管理、指導全縣物質、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傳承和合理利用。協調全縣文化產業發展;鼓勵、引導社會多元投資生產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贏的文化產品,培育民眾的文化消費觀念。推動全縣對外文化交流工作。承辦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組織機構
一、辦公室協助局領導對有關工作進行綜合、協調、督促、檢查;擬定局工作部署、工作計畫和總結;負責機關文電處理、秘書事務、檔案管理、機要保密、信訪、安保、信息綜合等工作;負責局機關和所屬事業單位機構編制和人事勞資工作;負責機關財務管理和所屬單位財務審核監督工作。
二、社會文化科
研究制定文化體育事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組織、指導文化藝術創作,研究指導文化藝術改革工作;組織指導推行全民健身計畫,監督國家體育標準實施,開展國民體質監測;管理全縣社會文化和民眾體育事業,研究擬定民眾文化、娛樂等社會文化體育事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城鄉各類民眾文體體育設施建設和組織建設;管理全縣電影發行、放映工作;組織、指導、協調全縣重大社會文化體育活動;指導基層文化站開展民眾文化體育活動。
三、文化(體育)市場行政執法大隊
管理全縣文化、體育市場,管理以商品形式進入流通領域的文化精神產品和文化、體育娛樂經營活動;負責體育彩票的發行、管理和監督;負責文化、體育市場稽查工作;綜合管理全縣書刊出版、印刷、發行工作;落實新聞出版有關法律法規;研究擬定地方性新聞出版管理規定並組織實施;管理書報刊市場,按許可權審批書報刊印刷、發行有關事宜;監督管理包裝、裝潢印刷經營活動;協助上級部門解決和處理著作權及盜版事宜。
四、體育指導中心
負責全縣體育工作發展規劃和全民健身計畫的組織和實施;指導和推動學校體育、農村體育、老年體育等社會體育事業的開展;抓好業餘訓練,健全業餘訓練網路;負責審批三級運動員和辦理一級以上運動員的審核上報工作;制定全縣體育競賽計畫,組織全縣綜合性運動會和單項比賽;組織參加市以上體育活動。
五、文化館
組織開展具有導向性、示範性的民眾文化活動;普及文化藝術知識,舉辦各類文化藝術培訓活動;組織、輔導民眾業餘文藝社團的活動;蒐集、整理、研究民間文學藝術,開發利用民間文學藝術資源;開展文藝精品創作生產活動;開展文藝下鄉演出服務活動;組隊參與國家、省、市重大文藝演出活動。
六、圖書館
面向全社會廣泛開展圖書借閱,提高全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普及科技文化知識,舉辦各類科技文化培訓活動;充分利用館藏文獻,為全縣的經濟發展提供信息服務;對全縣縣直單位、鎮、村圖書館進行業務指導,組織開展全民讀書活動;推動全縣圖書館事業不斷發展。
七、文物管理所
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方針,加強對文物的宣傳、保護和開發利用;利用文物舉辦展覽,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加強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管理,會同有關部門打擊盜挖文物、非法經營文物、走私文物活動;管理維護成兆才紀念館。
八、潘家戴莊慘案紀念館
發揮愛國主義教育陣地作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全方位向社會開放、開展一系列社會性宣傳教育活動;維護、管理好現有設施、設備,加強文物保護。
九、成兆才評劇團
加強傳統評劇劇目的搶救性復排和現代劇目的排演,面向市場進行評劇商演活動;深入開展送戲下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