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沚天主堂

灣沚原來是寧國府(即宣城)天主堂的分堂(公所),它是傳教士往返於代牧區中心(蕪湖)的通道及中途站。為了達成將灣沚公所轉為座堂這一目的,法籍神父滕伯祿(P.PETRUS DEBRIX)早於1890年(光緒十六年)在灣沚鎮的東頭買了一所小屋,作為座堂的基礎地(即今蕪湖縣灣沚昇平街,南靠荊江支路,西臨中山支路處)。

基本介紹

灣沚原來是寧國府(即宣城)天主堂的分堂(公所),它是傳教士往返於代牧區中心(蕪湖)的通道及中途站。為了達成將灣沚公所轉為座堂這一目的,法籍神父滕伯祿(P.PETRUS DEBRIX)早於1890年(光緒十六年)在灣沚鎮的東頭買了一所小屋,作為座堂的基礎地(即今蕪湖縣灣沚昇平街,南靠荊江支路,西臨中山支路處)。

發展歷史

直到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灣沚鎮仍然是一個貧困落後的小鎮,僅僅起到服務過往行旅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小鎮開始有了生機,由於傳教士們早就懷著強烈的願望,想在灣沚鎮上成立一個座堂,為此寧國府本堂朱神父(江蘇人)於1912年(民國元年)在灣沚那所小屋周圍築起了一道垣牆,並且加蓋了幾間房子,但是仍然缺一位神父在此長期住留。正式轉為座堂的時間為1925一1926年間。根據《蕪湖教區史》記載,其時灣沚鎮已經有兩百多名新教友。經過幾年的企盼,1926年(民國十五年)終於由張倫佐神父(安徽廣德月灣街人)被任命為灣沚天主堂首任本堂神父,可是不幸,在任不滿一年,就溘然長逝於蕪湖。

1927年(民國十六年)3月,接任灣沚本堂的是西班牙籍沙絕塵神父(J.EGUISABAL),因其時國民革命軍北伐過境,沒有按時接任,直到社會秩序恢復正常後,才前往任職。

1930年(民國十九年)沙絕塵神父在任期間,正式建造灣沚天主教堂(堂名為耶穌聖心堂)和男堂(現一小職工宿舍)、女堂(現光明食品廠)以及馬房、伙房等幾處房屋。繼沙以後的神父也是西班牙籍的賴日雅神父(E.LARREA)。至此,灣沚天主堂就常年住有一位神父,每日除照常舉行彌撒和施行聖事外,就在教理班講解教理、教義。該堂下屬有新豐、竹塘和紅楊樹三個公所。

1944年起,由西班牙籍鮑神父(F.BOLOMBURU)繼任,他不久離去。後又由西班牙籍霍光宇神父(J.AIBA)接任。因當時灣沚鎮的發展和人口增加,霍與教友薛振東商議,計畫將教理班改為聖心國小,初為一班,後逐漸擴展。由於辦學認真,教學質量好,以致引來很多家長帶領孩子要求入學。1946年胡硯樵神父(安徽蕪湖人)繼任灣沚本堂,他徵得宣城總本堂西班牙籍甘乃德(R.ARGARATE)神父同意,又與薛振東老師計畫後,擴大了六個班,分男校、女校。薛為教導主任,胡為校長,遂將原聖心國小更名為博愛國小。為適應其時灣沚鎮的發展需要,後又開辦了一個診所,方便了不少教友和民眾。這期間,又來了一位山西太原教區的王宇天神父。

1949年解放。1950年博愛國小由人民政府接管。不久,胡硯樵神父便由蕪湖教區西班牙籍蒲盧(Z.ARRAMBURU)主教調回蕪湖。稍後,王宇天神父也回山西太原教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