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頂寺

灌頂寺

灌頂寺,位於浙江省東陽市橫店鎮張山塢九龍山內。晉朝初年為「法華寺」,後廢衰。接著興起灌頂寺,寺始建於五代後晉開運三年,距今已近二千年歷史,可算是國內千年以上少有古剎之一。

寺廟簡介

灌頂寺 灌頂寺

歷史據碑記寺在鼎盛時期比丘僧千餘人,由此可知當時寺院規模之浩大,灌頂寺建於深山幽谷之中,東、西、北三面環山,茂林、修竹、潺潺溪水。晨起白霧繚繞,空氣清新,泉水清澈,風景幽雅。此寺左山為青龍,右峰曰白虎。白虎山眺望東邊九龍山,其勢磅礴雄偉,見如張牙舞爪,宛如九龍飛騰之勢。白虎山猶如白虎蹲伏在地之狀,更呈伏擊捕門之舉。其南面則為農田,阡陌縱橫交錯,古代農家和現代建築物相輝映。西邊有千年古井一口,荷花池三個;東邊有紅楓葉大樹二株,三人合抱不攏。

灌頂寺眾多殿院被毀多年,一九八五年開始重建,一九九六年當地信眾禮請普陀山慧濟宗法道法師來灌頂寺主持修復工作,並建成三聖寶殿、大悲閣、天王殿、彌勒殿、念佛堂、鼓樓、定香閣、妙音精舍、齊堂、僧舍等,總投資一百二十多萬,建築面積六百六十八平方米,成為一座雄偉、莊嚴的現代大叢林。

根據清朝雍正皇帝《御賜灌頂禪寺石碑記》載∶灌頂寺接近屏岩鄉,在東陽四十六都。晉朝開運三年,桂州都督厲公修建,厲公共場所素敬佛,容州陳乾耀曾舍宅建法華寺,今法華寺已廢,而灌頂歷千年如一日,信眾饒裕,奪產如初。四方往來,見夫環舍而蒼森者,皆寺山也,曰都督公之遺植也。前、後、左、右丘畝相接,皆寺田也,曰此都督公之遺壤也。灌頂之存非自存,遇緣而存。今故基尚在,塔頂舍利有時放光,是豈無因,則在厲氏子孫矣!大清雍正乙卯年夏月重修。由此可知,晉桂州都督厲公舍田宅建寺,雖逾千載而功不可設!

《灌頂寺大清雍正乙卯重修碑記》載∶寺有僧田九十三畝,寺地十八畝,墉王口,面積九畝,寺山共六十三畝,其人文歷史悠久,有仙家佛地之譽,又是古代佛學活動中心及道家發源地,自唐以來亦為遊覽之勝地,灌頂寺環山秀麗,有眾多傳說故事,文物景點則有矗立於山頂之雄奚岩、沒伏山中的獅子岩、專惡人的弄夾岩以及鐵白岩、百虎塢、和尚岡等八景,皆以奇、險、幽、古為特色。

主要文物

有四米高西方三聖佛像、三米高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三米高彌勒佛像、三米高地藏菩薩像、近二米的韋馱護法像,上述所有塑像均全身裝金,光輝莊嚴,威儀萬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