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口鎮[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

灌口鎮[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
灌口鎮[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灌口鎮是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下轄的一個鎮。地處廈門經濟特區西北部,東臨杏林,南鄰東孚鎮,北毗廈門集美後溪鎮,距廈門島10千米、距廈門高崎國際機場13千米、距廈門北站3千米。鎮域面積70.2平方千米,有山水、森林、礦產等自然資源。鎮中心位於東經118°0'18",北緯24°37'32"。 2010年,全鎮社會總產值達243.17元,實現工業總產值228億元,財政總收入9.18億元,鎮級財政收入1.46億元。截至2014年,灌口鎮共有13.9萬人(其中外來人口約8.9萬人),海外僑親3萬多人,是閩南著名僑鄉。灌口鎮轄5個社區,12個行政村。 2018年10月9日,灌口鎮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前100名。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晉太康三年(282年)設建安郡(福建)分出閩東、閩西、閩南大部分土地,設立晉安郡,轄8個縣,同安縣歸晉安郡,灌口鎮隸屬於同安縣安仁里,為其15都(統16保),轄今灌口鎮的灌口街和雙嶺、東輝(山兜)、李林、頂許、田頭、上塘、坑內、深青、黃莊等村委會所屬的各自然村和第16都(統9保),轄今灌口鎮的上頭亭、井城、陳井、浦林、鐵山、三社等村委會所屬的各自然村(今錦園也屬16都)。

唐代以來,灌口就是“煙火千家,頗為富庶”的“八閩重鎮”(《同安縣誌》記載),是同安縣的糧倉,現在東輝村的米場就因此而得名。

元朝時設深青驛站,“上至大輪驛六十里,下至漳州府龍溪縣江東驛六十里,原系驛丞專理”(《同安縣誌.交通》)。

明代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為防倭寇侵犯,江夏侯周德興建灌口城和高浦城。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建灌口城,設巡檢司。

民國時設區公所,灌口地區即:灌口(灌口街、打棉街、雙寬庵、海仔市、庵仔前)、上塘、田頭、坑內、深青、黃莊、上頭亭、井城、陳井、浦林、西濱、馬鑾、曾營、高浦、杏林、內林、前場、西亭、錦園、鐵山、三社、李林、頂許、東輝、雙嶺。

解放後,灌口屬晉江地區行政公署同安縣第二區。

1951年完成土地改革後,建立鄉一級政權的有16個鄉,即:灌口街、上塘、洋坑、李林、三社、鐵山、浦林、陳井、西濱、馬鑾、登贏、杏林、前場、錦園、西亭。

1953年8月,合併為13個鄉,即:上塘、洋坑、李林、陳井、浦林、前場、西濱、登贏、高浦、杏林、錦園、三社、西亭。

1956年3月合併為8個鄉,即:鷹海、前場、海山、三李、旗山、雙嶺、錦亭、洋坑。

1958年5月合併為4個鄉,即:前場、海山、三李、旗山。同年10月,成立灌口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

1961年成立灌口區,轄7公社。

1967年撤區,仍為灌口人民公社。

1985年改鎮建制。

1997年,轄灌口、李林、雙嶺、田頭、上塘、黃莊、深青、上頭亭、井城、陳井、浦林、鐵山、三社、頂許、東輝、坑內16個村和灌口社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灌口鎮下轄5個社區和12個行政村,分別是:

5個社區 灌口第二社區、灌口第一社區、上頭亭社區、鐵山社區、黃莊社區。

12個行政村 坑內村、深青村、田頭村、上塘村、雙嶺村、李林村、東輝村、頂許村、三社村、井城村、陳井村、浦林村。

鎮政府駐集美區灌口大道。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灌口鎮地處廈門經濟特區西北部,東臨杏林,南鄰東孚鎮,北毗後溪鎮。距廈門島10千米、距廈門高崎國際機場13千米、距廈門北站3千米。鎮域面積70.2平方千米,鎮中心位於東經118°0'18",北緯24°37'32"。

氣候環境

灌口鎮的氣候類型屬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溫和多雨,四季如春,極宜萬物生長。年平均氣溫21℃,絕對最高溫38.4℃,絕對最低溫度3℃。年平均雨量>1700毫米。全年晴天在250天左右,無霜日達340天以上。

地形地貌

灌口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且低丘台為主,形成西北向東南走向,山、水、田比例為6:1:3。

自然資源

水資源

灌口轄區內大小溝渠河溪百餘條,分布全鎮,形成網路形狀。其中較大的溪流有10餘條,水庫14座,總容水量950萬立方米,可供水工程29處,貫穿全鎮各角落,足夠農田灌溉。

礦產 資源

灌口主要礦產有花崗岩、藏量豐富的耐火土原料和具備國家開採規模的稀有金屬礦產。

森林資源

灌口全鎮森林總面積41094畝,主要有松木、杉木、相思樹,以及成片果林。

人口民族

截至2014年,灌口鎮共有13.9萬人(其中外來人口約8.9萬人),海外僑親3萬多人,是閩南著名僑鄉,全鎮主體民族為漢族。

經濟概況

綜述

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經濟以工業為主,2010年全鎮實現工業產值228.57億元。2010年全鎮實現社會總產值241.9億元,其中工農業總產值230.77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9.18億元,鎮級財政收入1.46億元。實現國內招商10.67億元,契約利用外資3280萬美元。集美灌口人均純收入達13066元。

第一產業

2011年,灌口鎮累計登記註冊農民專業合作社18家,其中種植業11家、林業2家、畜牧業4家,漁業1家,農民成員數135人,帶動非成員農戶數750戶。農業生產方面,全鎮現有10個產業品牌生產基地,10個專業合作社。

第二產業

2010年,灌口全鎮實現工業產值228.57億元。轄區現有各類工業企業58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80家,年產值上億元企業21家,擁有多家上市企業。

第三產業

2011年全年,灌口共接待境內外遊客4124.43萬人次,比2010年增長17.07%;旅遊總收入539.88億元人民幣,比2010年增長19.06%。其中,接待入境遊客230.02萬人次,占接待總人數的5.58%,比2010年增長21.39%;旅遊外匯收入15.77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24.47%。旅遊業創造的增加值占全市GDP已達9%。

社會事業

教育

2011年,灌口鎮轄區有廈門一中分校、實小分校、中心國小(含田頭、李林、三社、頂許、雙嶺國小)、上塘中學。轄區內有灌口、上塘2所中學,14所國小,16所幼稚園,教師隊伍達350餘人,學生達500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每年向高校輸送生源上百名,全鎮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學習鞏固率和入學率在99%以上。

科技

2011年,灌口全鎮農業科技人員超300人,科技示範戶超500戶,農業科技示範田7958畝。

文化

灌口轄區內還建有影劇院、錄相廳、歌舞廳、圖書館,各村(居)委會組建文化活動場所,創辦戲曲和體育等業餘隊伍,逢年過節舉辦各種風俗氣意的文體活動。

醫療衛生

灌口鎮 灌口鎮

2011年,灌口鎮區域內建有1所中型綜合醫院,全鎮醫療衛生站和門診部上百個,醫療工作人員達200餘人。

交通

灌口鎮[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 灌口鎮[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

灌口鎮距廈門高崎國際機場13千米、距東渡貨運碼頭15千米、距海滄國際貨櫃碼頭16千米、距廈門新火車站(廈門北站)3千米。鷹廈鐵路、福廈鐵路、廈深鐵路、廈漳泉高速公路、319國道、324國道均貫穿灌口。廈門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海滄大橋、高集海堤,“四橋一堤”使灌口鎮與廈門本島直接貫通。

風景名勝

灌口鎮[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 灌口鎮[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
鳳山祖廟位於灌口鎮灌口街北側,始建於明朝啟禎年間。該廟原為兩落宮殿式結構的建築物,幾經歷代重修。前殿是由海峽兩岸信徒集資,按清乾隆丙午年(公元1786年)式樣修葺一新;並留有一堵乾隆丙午年修建的青石窗雕及盤龍石柱,青石獅及石柱楹聯原物。楹聯都是前清時期同安的舉人,太學生所書。後殿是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由仰光同安縣仁里公會捐建混凝鋼筋建築,廟內祀奉李府清元真君二郎神,其中殿的八幅青石窗雕記載著該神的來歷。
灌口鎮[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 灌口鎮[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
雙龍潭生態運動景區位於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坑內村西部,對外有村級公路與灌口新城和灌口工業區相連,並通過G324、G319和廈漳高速公路與廈門島及其他地區相連,從廈門各主要人口聚集區乘車約0.5-1小時皆可到達景區。是廈門唯一的一家運動類景區。景區內建好的項目包括滑草場、攀岩場、射箭場、溜索場地、親子樂園。

小吃特產

灌口鎮[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 灌口鎮[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

灌口薑母鴨、灌口滷鴨、海蠣煎、豆乾、鹽鴨等灌口特色美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