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人口組成
高壩地區屬於工業園區,人口基本由工廠職工子弟家屬組成,人口總數在2.2萬~2.3萬人左右
學校
高壩地區廠辦職工子弟教育機構齊全,涵蓋全學齡段教育系統。
學齡前教育:瀘化幼稚園及各民辦幼稚園;初級教育:瀘化國小;中級教育:瀘化中學
交通運輸
城市公交:2路(高壩—市府路);224路(高壩—瀘州客運中心站);168路(高壩—市政府);252路(高壩—沙茜南路);323路(高壩—黃艤客運站);366路(高壩—桐興村);367路(高壩—奎豐)
城鎮公交:912路(北方苑—七星庵);912B路(北方苑—瀘州客運中心站東);919路(北方苑—松灘湖);920路(北方苑—長安農貿市場);928路(北方苑—瀘州雲龍機場)
長途客運交通依仗瀘州第四座長江大橋----瀘州泰安長江大橋,貴州境內經合江到成都、重慶等地的過境車輛,可直接從泰安長江大橋進入隆納高速公路或321國道(廣成路),不僅減少了車程,還將大大緩解主城區長江大橋的交通壓力。
郵政編碼
646003
工業與港口
工業是高 壩地區支柱經濟產業,地區所有兩大工業園地瀘州北方化學工業有限公司與川南機械廠是四川省名列前茅的工業龍頭企業。
瀘州北方
瀘州北方化學工業有限公司(255廠)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所屬的國家重點保軍和具有自營外貿經營權的綜合性大型化工企業。公司1933年始建於河南鞏縣,1938年遷建於四川瀘州高壩,為我國的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2001年成功地進行了公司制改造。
主要生產的民品有甲基纖維素、硝化棉、羧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民爆炸藥、氯鹼、微車油箱、鑄造樹脂、包裝物等八大系列60多個“雙五”牌系列產品。主導產品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其中甲基纖維素、硝化棉產銷量均為全國第一,並遠銷國外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川南機械廠
川南機械廠(692廠)是國家國家民爆器材定點生產企業,致力於油氣井爆破器材以及射孔工具的研製和開發。國內唯一一家可以為用戶提供射孔器材整體配套的廠家。也是國內最大的TCP點火頭生產廠家,生產的點火頭有壓力起爆裝置、安全機械點火頭、壓力延時起爆裝置、壓差起爆裝置、壓力開孔起爆裝置、連續油管用壓力起爆裝置、雙引爆點火頭以及全通徑起爆裝置等。國內用戶涵蓋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下屬的各大油田。國外用戶包括10餘個國外油氣田。
港口
瀘州港位於高壩以南,十八鄉村,瀘州泰安長江大橋旁,瀘州港區位優勢突出,不僅是四川與泛珠三角地區以及與東南亞地區聯繫的門戶城市,也是四川公路、水路出川、出海的南大門,同時也是聯繫成渝經濟區和南桂昆經濟區的主要通道之一。 長江瀘州段136公里。瀘州港現已形成納溪、中心、瀘縣、合江、古藺5個港區,全港有生產性泊位174個,其中千噸級以上泊位34個,年綜合通過能力約1000萬噸。全市現有水運企業37家,各類船舶4151艘(千噸級以上的貨船61艘),占全省的37%,水上總運力近28萬載重噸,占全省水上總運力一半。2010年1-12月,瀘州港共完成貨物吞吐量1772.26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52%。其中,貨櫃吞吐量為70240EU,比去年同期增加16%。瀘州港已成為四川及滇東、黔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實現江海聯運的樞紐港,是交通部確定在四川唯一的全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和國家水運口岸,是四川第一大港。
四川火鍋發源地
四川火鍋的出現,大約在清代的道光年間(1821-1851)。經過多方考證,四川火鍋真正的發源地是長江之濱--酒城瀘州的小米灘(現高壩二五廠)。當時,長江邊上的船工們跑船常宿於小米灘(小米灘在當時是四川境內長江邊上的一個很適中的碼頭)。停船即生火做飯驅寒,船工們吃後,美不可言(在他們心中),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在長江邊各碼頭傳開了。
當時的重慶卻是水路交通要道,比起瀘州就大多了。這種食俗沿襲而下,傳至重慶後,就又有一番變革了。當時一些苦力("棒棒")見到這種吃法後,就跑到殺牛場撿一些被人丟掉的牛內臟到長江里洗淨,切成小塊,和船工們一起吃。大家都覺得非常美味,又能填飽肚子,又能驅寒。再後來就有人乾脆用一挑(兩個)籮筐,一頭放些牛雜(以毛肚為主)、小菜,一頭放一泥爐子,用一口分了格的"大洋鐵盆"放在爐子上,盆內沸騰翻滾著一種又麻又辣又鹹又香的滷汁,每天就在河邊、橋頭或走街串巷的叫賣。於是這些船工、苦力(棒棒)們也不再自己生火煮了,各人認定一格,即燙即吃,直至吃飽,還花費不了多少錢,既經濟,又方便,又能增加熱量。除了那些苦力外,來圍著挑擔子的吃的人也越來越多。直到民國二十三年,才有人把它搬進了小飯店,把這些擔頭移到桌上,泥爐依然,只是將分了格的鐵盆換成了赤銅小鍋,滷汁、蘸汁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乾淨而適合眾人的口味,慢慢地這種小飯店越開越多,在重慶對岸江北的一條小街上幾乎全都是這種飯店,並且吃的人相當多,這就是“重慶毛肚火鍋”的起源。後來人們為了記住這種吃法是從小米灘傳過來的,就乾脆把這條街稱作"小米街"。
乃至後來,到抗日戰爭時期,四川火鍋日益興盛,官場要員、金融巨頭、商人、記者等以吃火鍋為榮,有人還把這種火鍋店高尚化。許多在新中國成立前夕跑到台灣的國民黨老兵,至今仍念念不忘重慶火鍋的美味,有的還在台灣開起了火鍋店(但由於原材料的問題,老是趕不上四川本地的味道)。所以現在許多書上都說四川火鍋發源於重慶江北,但事實卻是源於瀘州,在重慶發展開來的。
風景
流水塑造的沙灘
大江東去,歲月留痕
長江一瀉千里,捲起千堆雪
也是人類的家園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由於瀘州高壩地處萬里長江之濱,江邊經常忙碌著一群打魚人的身影,他們是生活在高壩工業園區的工人。特別是到了節假日或下班時間,年輕工人也加入到這個 行列,成為編外漁民。
釣線上有許多鉤子,“漁民”將鉤子摔到江里鉤魚,如果水裡已經有許多魚兒等著上釣,那運氣就算好極了。
張開天羅地網。
這是一個才下班的工人,他沐浴著金色的夕陽,走進江里,走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