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垚

清鹹豐十年(1860)至同治元年(1862)任華州知州。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當時,華州的回族人民很多,往往聚堡而居。由於清政府的民族歧視政策與挑撥,漢族與回族百姓之間的矛盾頗多,衝突迭起。濮垚在處理漢回糾紛時,一貫重責回民,偏袒漢民,引起回民怨恨,致使民族矛盾激化。同治元年(1862)四月,聖山發生漢回民的械鬥,濮垚在審理此案時,抑回偏漢,竟認為“漢傷回民,十以一抵;回傷漢民,一以十抵。”他還公然說:“打死一回即少一賊。”州衙快班頭秦英系回民,見此情景,忿忿不平,奔走相告。秦家灘一帶回民聞訊,人人氣憤,欲結隊赴州衙抗議申辯。濮垚得知,又指使地主團練開赴秦家灘進行鎮壓。團練到秦家灘後,見回民就殺,放火燒毀了回民村莊,並宣稱三日內要將華州回民斬盡殺絕。四月十七日,華州回民被迫挈家逃往渭北,與渭南、大荔回民會合後,揭竿而起。

重要事件

四月二十二日,太平天國起義軍陳得才部自西攻打渭南縣城。濮垚率團勇至赤水防堵,並派部分團勇渡渭河追剿回民起義軍。四月二十六日夜,太平軍在攻下渭南縣城後揮戈東向,於赤水擊潰華州團勇。濮垚倉惶逃至遇仙橋,又妄圖憑河固守,被太平軍衝垮。二十七日,太平軍攻占華州城,隨之東去。此時,至渭北追剿回民的華州團勇已被消滅,濮垚又匆匆督團勇在渭河南岸扼守,防回民軍渡河。五月初九,回民軍強渡渭河,占領華州城,並在華州各地攻寨克堡。濮垚率團勇流竄頑抗,並曾至渭北攻打回民的據點羌白和王閣村,解了同州府城(在今大荔縣)之圍,但終因丟城失地而被撤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