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府志》

濟南府志卷帙浩繁,凡七十二卷首一卷,180餘萬字。

濟南府志編纂

------------------------------------------------------

1清康熙《濟南府志》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蔣由天津調任濟南府知府,一上任便討要府志披覽,當得知濟南無府志時大為感嘆。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蔣聘請唐夢賚設館修志。唐夢賚將自家房舍“志壑堂”闢為志館,開始纂修《濟南府志》。唐夢賚,字濟武,號嵐亭,別號豹襶,濟南府淄川縣人,清順治六年(1649年)進士,順治八年由庶吉士改授翰林院檢討,次年罷官歸里。一生勤於著述,主要有《志壑堂集》、《借樓小集》、《林皋漫錄》等。除唐夢賚外,先後參加府志編修的還有畢際有(字載積,淄川人,貢生,曾任揚州府通州知州)、張紱(淄川人,貢生)、畢盛巨(淄川人,貢生)以及淄川縣儒學生員李堯臣、韓維垣韓若愚等14人。唐夢賚等9人擔任纂修,6人負責校正,唐夢賚為總纂。自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底始,編纂者們廢寢忘食,夜以繼日,至翌年六月即完成初稿,用時僅半年。在編修過程中,他們廣泛徵集素材,從經史子集、新舊通志、濟南府所轄30個州縣的地方志書,到野史、口碑,無不詳細考證;對山水志等,則親自考察。另外,康熙時濟南名士、詩人王苹等所撰《濟南府志稿》,也為唐夢賚等提供了豐富的修志素材。《濟南府志》成稿後,又送請當時的詩壇盟主王士鍃予以校正。另外,康熙三十年(1691年)三月,山東布政使衛既齊調任京兆順天府尹,臨行前,又與蔣、唐夢賚等對府志稿進行了修訂。康熙《濟南府志》共54卷,篇目設定主要借鑑賈漢復主修的《河南通志》和《陝西通志》,全志設8門,門下設目,卷首繪有城輿、山水等圖。於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刊刻印行。現未見其他版本。全國各主要圖書館均有藏書。
2清道光《濟南府志》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秋,濟南府知府王贈芳設立志局,令各州縣提供府志采訪冊,同時邀請濟南府鄒平縣的成、成琅兩兄弟續修濟南府志。由王贈芳任總輯,成贑、成琅任纂修。成贑兄弟於道光十三年二月來到濟南,半年後定出府志凡例、篇目。恰逢王贈芳奉調雲南鹽法道,王在赴任途中還認真審定凡例,將篇目的12門析為16門,並增加兵防志。次年正月,泰安知府王鎮調任濟南知府,按慣例擔任府志總輯,負責領導纂修府志。道光十五年(1835年),府志初稿編成,成贑兄弟辭歸故里。王鎮於次年四月重設志局,對府志初稿進行修訂、補校。參加修訂補校的有:鄒淦,浙江杭州人,曾任山東莘縣知縣;馮雲,江蘇南通人,曾任山東曲阜縣知縣;李同,山東掖縣(今萊州市)人,曾任濼源書院監院、博興縣儒學教諭;馮沆,順天(今北京)大興人,候選教諭;冷,順天大興人,廩生。道光十八年臘月完成復校,前後歷時6年。道光《濟南府志》在修纂過程中,人員局址幾經變遷,費盡周折。在復校中邊校邊刻,於道光二十年(1840年)刻版完畢印刷成書。道光《濟南府志》共72卷,設32目,計180餘萬字。資料除來源於通志、府志、縣誌等各類文獻資料外,主要依據各州縣報送的採訪冊,因此與康熙《濟南府志》相比,體例更為完備,目類、字數大為增加,資料更加充實、詳盡。全國各大圖書館均有藏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