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乎

《濟南乎》是2003年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牛國棟。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濟南乎濟南乎
作者: 牛國棟

出版社: 山東畫報出版社

出版年: 2003-10

頁數: 179

定價: 15.00

裝幀: 平裝

ISBN: 9787806037539

內容簡介

第一印象是院前的馬路寬得像廣場,珍珠泉大門也顯得高闊氣派。門口自然有把門的,父親是以公務的名義將我帶進去的。院子很大,也很通透,高高的法桐遮天蔽日。那時的珍珠泉池四周是墨綠色鐵柵欄,多少有些西方園林的味道。泉畔的柳樹很粗大,有的彎著腰探進水裡。樹上知了聲聲,水面和岸邊儘是些落下的柳葉,漂在水裡像小船一樣。那時的泉水很盛、很清,水中的珍珠一串串、一堆堆,一點也不稀罕,不像現在這樣。父親“自問自各”地對我說,知道這裡過去是什麼地方嗎?古時候這裡是王爺府和衙門,解放前這裡是國民黨的省政府。我似懂非懂,卻也嚇了一跳。從那時起我似乎看到了它與趵突泉、五龍潭和黑虎泉等這些名泉的不同,似乎看到了它所具有的“特殊身分”。

選擇珍珠泉作為全市中心並非巧合和偶然,它位於舊城的中。在老城東西、南北的交叉點上,四通八達。濟南南面和西面的三里莊、四里山、五里溝、六里山、七里山、八里窪、十六里河……哪是以此作為起點的。這裡的自然風韻也極具濟南地方特色。

珍珠泉是濟南四大名泉之一,與周圍眾泉形成珍珠泉泉群。湧水量雖不大,但涌姿十分獨特。泉水如落入玉盤的珍珠一般,晶瑩圓潤,成串從水底上冒,有的甚至可以躍出水面。乾隆皇帝極愛品茶,也很內行,每次南巡路過濟南時都要選用珍珠泉水沏茶。因該泉水質好,便賜封珍珠泉為“天下第三泉”。

國人愛水,更愛泉。凡有清泉處必有好景致,自然也躲避不了官府和民宅的包圍。珍珠泉是濟南眾泉中最早被圈入園林住宅的名泉。再早的不說,元代,山東行尚書兼兵馬都元帥、知濟南府事,後來被元世祖封為濟南公的張榮,便在此建起私人府宅。濟南公的封號下傳了幾代,張榮的子孫都一直生活在這裡。明代天順元年(1457),英宗封次子朱見講為德王,原封在德州,明憲宗成化三年(1467),德王因酷愛濟南山泉之勝,將府邪改在這裡。珍珠泉便由金元時期的知濟南府第和明初的山東都指揮使司改為德王府。當年德王府很大,北至後宰門,東至縣西巷,西至芙蓉街,約占老城的三分之一。府內“殿宇鱗次,堂閣櫛比”。府前有高大石坊,額題“世守齊邦”。內有白雲樓、正己堂、淵澄閣等大型建築。明崇禎十二年(1639)正月,清兵攻入濟南。第七代德工朱由樞被清軍俘獲處死,德王府也付之一炬。清康熙五年(1666),山東巡撫周有德組織饑民“以工代賑”,在此修建巡撫衙門,也稱撫院,系巡撫理政、審案和居住的地方。現在依然保存完好的巡撫院署大堂,名承運殿,便是當年拆青州明衡王府大殿中的木材所建,以使巡撫衙門建築的形制保持原來的明式風格。當地老百姓從這時候起將珍珠泉稱“院裡”,將撫院南門外的開闊地叫“院前”,將珍珠泉後的街道稱“院後”。

目錄

府城尋蹤

四方之城

心臟地帶

小橋流水人家

聚財的寶葫蘆

陳年酒罈

· · · · · · (更多)

府城尋蹤

四方之城

心臟地帶

小橋流水人家

聚財的寶葫蘆

陳年酒罈

城市書齋

紫氣東來

六扇門・八字牆

短暫的夕陽

偏巷幽歌

庶民之湖

湖畔古戲樓

文韜與武略

袖珍的香爐

飛逝的小巷

散落的珍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