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縣西巷位於濟南市歷下區大明湖街道轄區內,位居濟南市的核心商業圈,南起泉城路,北至大明湖路,全長769米。該路將為一級次幹路,道路紅線寬25米,兩側建有6萬多平方米的仿古商住樓群。
六百多年前,當山東按察司署由青州遷來濟南,需要將原濟南府署改為按察司署(今泉城中學、曾經的濟南一中地址)、原開元寺改建為濟南府署(今省政協地址)時,開元寺鐘樓被遷至大明湖東南岸鎮安院,民間俗稱鐘樓寺。正對鐘樓寺街的南北街遂被定名為鐘樓寺街。至今,當年的鐘樓台基仍坐落於大明湖路北側。五百多年前,明德王大興土木修建德王府時,其邊界南至今泉城路,北至後宰,西至芙蓉街,東與舊曆城縣署隔路相對。縣署王府間的那條南北路於是被時人稱為縣西巷。
歷史上,縣西巷曾是貫通老濟南南北的最快通道;這裡的街區,當年便是《老殘遊記》中盛讚的“家家泉水”區域;這裡至今尚存有濟南城區內最大的明代關帝廟、濟南城區內最完整的清末四合院;這裡的中央泉、九華樓、太和碑等,無一不凝聚著耐人尋味的老濟南典故。
縣西巷一帶的民居既不同於芙蓉街一帶的商業區民居,也與原高都司巷、寬厚所街等處的豪華民居有明顯區別,其三進院落不多,門樓規格相對較小,估計舊時以平民住戶居多。正因如此,它是老濟南民居中的一種代表類型。
在地下水走向上,縣西巷與黑虎泉-舜井一脈相連,地下水資源極為豐富。歷經時代變遷,雖然不少泉眼已遭占壓和填埋,至今尚有15眼彌足珍貴的泉井(其中有名者僅中央泉、尺子泉、永山泉),多數終年不涸。
赫赫有名的中央泉便位於縣西巷2號。石質井沿古樸小巧,泉井一側的牆石上,院主人舒卿氏黃士泰於宣統三年所刻的泉碑歷歷可見:“泉名中央,載在縣誌,乃古蹟也……”
縣西巷40號的院中泉井被附近街坊親切地稱為“尺子泉”,是頗有名氣的地下水位"監測儀",只要該泉水面漲到井壁上的特定青磚位置,濟南四大泉群就到了全部噴涌的時間。
魯菜中響噹噹的代表菜譜“九轉大腸”便起源於這裡的九華樓,《中國名菜譜》里記載的小吃“細饊子”就起源於這裡的鐘興和,清代著名的中藥店太和閣亦坐落於此。
乘車路線
乘坐K54路到縣西巷北口或縣西巷南口下車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