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雕像、石刻
【年代】公元7世紀初
【原屬】印度
【簡介】
此像高5.44米,寬6.94米。原藏孟買附近的象島石窟寺內。
大約在中世紀時期,印度的婆羅門教被演化為印度教,也稱新婆羅門教。它是4世紀前後吸收了佛教與耆那教等教義後產生的新教之一。此教崇拜的主神是濕婆。所謂濕婆(梵文Siva)意即毀滅、苦行和舞蹈三神的合一。神給人以恐怖感,但教義說它除有毀滅之功外,還有創造職能。有地、水、火、風、空、日、月、祭祀八種化身。可與宇宙合一。對它來說,毀滅和再生是相生的,故往往還有男性生殖器林伽作為它的能力的象徵。其形象常常被描繪成有五個頭,三隻眼,四隻手,手中分別拿著三股叉、神螺、水罐、鼓等;穿獸皮衣,渾身塗灰,頭上有一彎新月作裝飾。
象島在馬拉他地區,統治這一地區的中世紀王朝遮盧迦(Chalukyas,550-757年)和羅什多羅拘多(Sashtrakuta,757-973年)這兩個王朝,在其執政年代建造了許多寺廟與石窟寺。這些寺廟因地區不同而存在特點上的差異,從而形成建築、雕刻與繪畫方面的各種流派。象島的雕刻藝術則屬於遮盧迦與羅什多羅拘多式,內中不乏精美的雕刻品留存。這裡欣賞的濕婆三面像,堪稱是象島雕刻中最傑出的巨型雕刻品之一。
這尊三面巨像還有一個名稱叫摩希薩木爾提(Mahesamurti),意思是濕婆大神的三種面貌。關於這尊三頭半身造像的內涵,在美術史家中存在一些爭議。現據多數考古學家的判斷,認為這三面頭像的正中一個頭,由於形象顯得莊嚴肅穆,是代表創造者(梵天)的濕婆,或稱守護者(毗紐天)的濕婆;左邊那個頭,是一副皺著眉,口半張開,嘴角露出獠牙的模樣,可能是代表破壞者的濕婆,即恐怖之神(Bhairava);最後,在右邊那個較為溫和而面帶笑容的頭,似乎是象徵濕婆能力的化身帕爾娃娣。
在印度的美術文物研究界,最近又把象島這一尊三頭造像解釋成為三位一體的觀點推翻了。據古瑪拉師瓦密的意見,這似乎應是一個摩醯首羅像。總之,不管如何,這一尊三面雕像在印度古代雕刻中是罕見之物,而且這三副面貌雕鑿得都極其和諧勻稱。它一直是古代東方美術中最珍貴的文物。雷奈·格魯塞的《印度的文明》一書,曾記述了19世紀法國大雕刻家羅丹見此作品時所發表的熱情見解:看那富于敏感表情的豐富而努出的嘴,雙唇如一片快樂的湖泊,上邊點綴著高貴翕動的鼻孔。作為印度古典主義藝術的範例,它確實是古代藝術家智慧的創造性表現。
相關詞條
-
埃勒凡塔石窟
生活的氣息。內部結構埃勒凡塔石窟第5號石窟有一尊濕婆像,高達6米,一首三面...濕婆教神話,包括《濕婆三面像》、《永恆的濕婆》、《半女之主》、《持恆河者》、《舞蹈的濕婆》等。其中最出名的《濕婆三面像》是印度雕刻乃至世界雕刻...
建築概述 地理位置 內部結構 主題特徵 歷史意義 -
清銅鎏金喜金剛像
清銅鎏金喜金鋼像是印度佛教產物,身相為白色,具有奇異的藝術特徵,令人匪夷所思的外部表情,卻充滿著神奇之感
清銅鎏金喜金剛像 藝術特徵 -
毗紐天像
與大梵天、濕婆共為婆羅門教和印度教的主神。 據《在智度論》謂:他騎金翅鳥迦樓羅(人身鳥頭,捕龍為食,有時倆身呈鳥形,為佛的護法),下凡救世隆魔。 又所《...
毗紐天像 -
魔醯首羅天像
原為婆羅門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濕婆,後被佛教列為護法神,多用於密教之中。 雲岡石窟第八窟石室門拱東側有三面八臂形浮雕,手持葡萄、日月以象徵豐收和法力。 ...
-
象島
的各個不同側面或者各種濕婆教神話,包括《濕婆三面像》、《永恆的濕婆》、《半...的思索之中。這尊《濕婆三面像》寓創造、保存、毀滅之奧義,集優美、超脫、獰厲...的桃花源。從象島山坡上的石階進入濕婆石窟神廟,就好像進入印度教大神濕婆...
景觀景點 開放時間 -
象島[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孟買港區內的小島]
的各個不同側面或者各種濕婆教神話,包括《濕婆三面像》、《永恆的濕婆》、《半...的思索之中。這尊《濕婆三面像》寓創造、保存、毀滅之奧義,集優美、超脫、獰厲...的桃花源。從象島山坡上的石階進入濕婆石窟神廟,就好像進入印度教大神濕婆...
景觀景點 開放時間 -
象島石窟
《濕婆三面像》。石窟雕像造型渾厚、雄勁而典雅,充滿神秘主義的象徵。稱為...的代表。第5號石窟有一尊濕婆像,高達6米,一首三面,以不同的面部表情表示了濕婆神不同的形象,正面像莊嚴,代表了梵天(印度教中的創造之神)或守護者...
地理位置和由來 -
神象島
超脫;左面像為男性,手握毒蛇,雙眉微皺,口露獠牙。一般認為濕婆的三面做分別...古代藝術大師們的魅力。石窟中最為著名的是一尊高約5.5米的濕婆三面胸像...。其雕刻題材多表現印度教三大種之一濕婆的傳說故事和古印度人民的生活情景...
名詞釋義 歷史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