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茶文化館

澳門茶文化館

澳門茶文化館(Casa Cultural de Cha de Macau),是位於澳門特別行政區盧廉若公園的博物館,由澳門民政總署管理。設計中西合璧的澳門茶文化館,外觀具有厚厚葡萄牙色彩,配上中國特色的瓦片屋頂,份外別致。澳門茶文化館由本澳著名建築師馬若龍設計,建於盧廉若公園內,與公園的蘇州園林景色互相輝映,猶如澳門在歷史上所擔當的中西文化交流角色。澳門茶文化館約占一千平方米,包括地庫、一樓展覽廳及二樓,布置清幽雅靜,於二零零五年六月一日正式開幕。該館將展出不同形式的短期和長期展覽,展現澳門茶文化以至中西方的茶情風貌。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澳門茶文化館澳門茶文化館

澳門在十七世紀曾是中國出口茶葉到西方國家的重要茶葉轉口貿易港,是中國茶葉的傳播和貿易的重要角色之一。有鑒於此,民政總署在熱心人士的支持配合下興建澳門茶文化館。

澳門茶文化館由建築師馬若龍所設計,建築物以原西式建築為意念而重建。建築物由強烈的葡萄牙風格外觀,配合中國式的瓦片作屋頂,特顯澳門在中西茶文化史交流上的重要角色。澳門茶文化館於2005年6月1日正式開幕

文化館特色

座落於澳門盧廉若公園里的茶文化館精緻典雅,濃濃葡萄牙色彩的點綴裝飾、拱窗立柱,配上中國特色的朱門瓦頂,中西合璧,分外別致。與盧園裡古典的蘇州園林景色相互輝映,猶如澳門在歷史上所擔當的中西文化交流的角色

茶文化館內清幽雅致,簡潔明亮,一盞明燈、兩棵翠竹,幾幅字畫,透出濃濃的中國茶文化內斂的氣質。而展櫃裡來自遠古和近現代的茶具器皿、文物古籍,配合著牆上發黃的老照片,帶著澳門這座小城擁有的那一段悠久的茶文化歷史,就這樣從容而古典地迎面走來。

茶文化

茶文化茶文化

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它發乎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於宋代。隨著茶的飲用和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也以其物質形式出現而滲透到其他人文科學,形成了茶文化。

澳門茶文化

其實早在宋朝年間,我國就已經開始對外運銷茶葉,到了明代末期,公元1610年,第一批由水路運往歐洲的茶葉從澳門起航,從此打開了中國茶葉銷往西方的大門。澳門,也由此成為了近代中國向西方世界推廣茶文化的門戶。

茶具

作為茶葉走向世界的門戶,澳門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茶文化遺產,比如說茶詩、茶畫、茶藝、茶俗等等。回顧歷史,在繁雜的茶文化發展過程中,除了形成了不同的茶風和茶俗之外,中國的茶文化出現了一種既具有獨特性又具有一致性的,為茶而設的器具——茶具。

那么在這座茶文化館裡,有一個外銷茶具展,我們看到當時外銷的茶具不僅有茶壺、茶杯,還有奶壺。這就是為了迎合西方習慣而專門設計的。由此我們也看到了中西方茶文化的融合。

飲茶文化

17世紀,在歐洲隨著茶葉、瓷器的大量輸入,也帶動了當地的飲茶文化,

澳門茶文化館澳門茶文化館
因此西方各國對茶具的需求也大量增加。特別是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茶具的外銷盛況空前。而當時作為茶葉重要轉運港的澳門,在運載茶葉的同時,也對外大量運輸茶具。在茶文化館裡,這些從清朝留傳下來的精美外銷茶具,讓人們在感受豐富藝術的同時,也品味到了歷史的深厚韻味。

在茶文化的歷史長卷中,茶館、茶樓是其中一個普遍而又獨特,平常而又不可或缺的部分。從古至今,它也見證了茶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澳門茶歷史

早期的澳門茶樓是從家庭作業式小型茶寮發展而來的,大多分布在十月初五日街、關前街、草堆街和營地街等貿易繁盛地帶,到了19世紀中期才發展成近代的茶樓規模。從各式各樣的點心紙、月餅盒、外賣紙袋、歌單、廣告,我們看到了舊式茶樓對於形成並推動了廣東飲早茶的傳統文化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而這些茶樓的出現也為澳門當地茶文化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元素。

追溯歷史,澳門在1840年就已經出現了仁順茶行,後來數個茶莊在澳門猶如雨後春筍相繼出現。雖然許多早期的茶莊在激烈競爭中退出了歷史的舞台,但是隨著這些獨具特色的茶莊的推廣和普及,如今,澳門的茶文化呈現出一個多元的面貌。

無論是外銷茶具,還是澳門傳統的茶樓、茶莊,這些承載著無數澳門記憶的展品,都在向我們講述著澳門的茶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故事。百年流傳的風味﹑文化﹑情韻和樂趣便在其中傳承並發展下來。
參觀完澳門茶文化館,我發現它不僅僅是在引領著人們追溯歷史,同時也在記錄著現代隊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其實,澳門茶文化館在澳門眾多的五花八門的展館當中,並不是特別顯眼的一個,然而它卻讓我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澳門這座最早使茶葉走向西方世界的小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執著和堅守。

遊覽信息

開放時間

星期二至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七時(逢星期一休館)

門票

免費入場

交通

在澳門市區內可步行前往,也有2、5、9、9A、12、16、22、25、28C等路巴士前往,也可選擇搭乘的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