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老街依澳門山形地勢而築,起伏跌宕,漫步其間,常有山重水複之感。筆者到過新馬路、大三巴一帶,見許多穿越了漫長歲月的小街,細細地靜臥在密密匝匝的老樓舊屋間,光線比較暗淡,因建在斜坡上而更加顯得幽深。站在小街口,看裡面窄窄的“一線天”,看花花綠綠貼牆停靠成一條線的兩輪機動車,看進進出出的男人女人大人孩子,看峭壁似的樓房外立面和層層疊疊像突兀岩石般的陽台,還有陽台上晾曬的衣物和顏色鮮艷的盆栽花卉,你會覺得小街小得有味,窄得讓人流連。街兩邊的人家近在咫尺,抬頭低頭相見,鍋瓢之聲相聞,圖省事的話,串門只需搭一截短短的跳板就行了。太陽照進小街的時間極短,斜風細雨時也許不用打傘的。
老街像澳門隨處可見的盤根錯節的假菩提樹和氣根如髯的老榕樹,年長而又充滿了活力。凼仔的官也街,寬五米,長不過百米,卻吸引了來自祖國大陸和世界各地的大量遊客。小街上聚集了四五十家餐飲店和手信店鋪。其中餐飲業包括了中國餐、葡國餐、澳門式葡國餐和義大利餐等不同風味的美食,筆者居然還驚喜地發現了一家“上海飯店”。賣馳名老婆餅、脆皮金桃酥的百年老店“晃記餅家”門外,顧客排起長隊。澳門最興旺的“鉅記手信”店開在官也街上的分店,銷量連續七年達到澳門第一。店堂里,花生糖、海苔肉鬆卷、豬頸肉脯和杏仁餅的攤位前人滿為患,買賣雙方忙得不亦樂乎。小街上遊人如織,手提手信紙袋的遊人,成為小街上一道流動的風景。
大三巴街
大三巴街就在著名的大三巴牌坊下階梯盡頭前不遠處,左段以林林總總的手信店鋪為主,經營品種五花八門,香味四溢,人流熙攘不亞於上海城隍廟和香港的銅鑼灣。右段遊人稀少,主要經營古玩、古董家具及其仿製品。有一家叫做瑞祥行的,古舊桌、椅、凳、櫥、櫃、箱、幾、博古架、屏風、掛件、花架、花轎、石雕等家具用品和擺件應有盡有,亂花迷眼。這裡的古舊玩藝大多來自祖國內地,對內地客缺少吸引力,但對喜好古玩收藏的人來說,仍不失為走馬觀花的好去處。
喜歡靜靜地閱讀老街的人,還有很多地方可以去的。比如,喧囂的新馬路附近,相對僻靜的東方斜巷和天通街,兩邊都是比較典型的傳統居住區。小馬路將擁擠的舊式樓房編織在城區密密的動脈網內。馬路邊供人行走的上街沿,窄得與人相遇時常常需要側身而過。沿街店鋪最多的是吃食店。在天通街與距離很近的營地大街、新填巷的交匯處及附近,巴掌大的區域內竟然有華都小食、靈記飯店、西施飯店等近二十家吃食店。它們往往原汁原味地體現了澳門原住民代代相傳的一些餐飲特色。如那家門面狹小的“連記粥面”,貼在窗玻璃上的水蟹粥、原汁牛腩羊腩、鮮蝦雲吞麵、魚皮等吃食名稱就很誘人。進去嘗了水蟹粥和雲吞麵,果然不出所料,那種特有的鮮香留在了關於澳門的記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