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韶山,又名雲門山,距澠池縣城14.8公里,海拔1463.8米,是河南省黃河以南、隴海鐵路以北最高的山峰。
歷史
韶山歷史悠久,聞名遐邇。自從盤古開天地,韶山名播海內外。遠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陽光充足,植被茂盛。韶山長滿原始森林,非常適宜人類生存。傳說“三皇五帝”的舜帝時,舜治國有方,天下大治,四海昇平。舜帝首創韶樂,親制簫及五弦之琴,有六律五聲八音之妙。這種韶樂,被用來召集民眾集會時演奏,且歌且舞。緊靠韶山腳下的澠池仰韶村,據1921年考古新發現,在新石器時代,這裡是一個很大的原始人部落遺址。仰韶先民,跟著舜帝學會了製造陶器、石斧、石刀等石器,繁衍生息,創造了舉世聞名的仰韶文化。
相傳,舜帝從山西舜都,帶著他的兩個女妃娥皇和女英,過黃河南巡,路過澠池韶山,發現此處風景美好,便召集仰韶人,在韶山上演奏韶樂,與民同樂。因此,這座山便名韶山。關於舜帝南巡之事,除傳說外,後人多有記載。如明代都御史柳應辰《韶峰疊翠》詩曰:“奇峰矗矗倚青霄,天籟時聞奏舜韶。左映金烏添秀麗,右窺玉兔 嶢。芙蓉濕處春初染,螺黛濃時霧欲消。爽氣鍾靈多俊傑,幾回翹望想孤標。”韶樂傳到春秋,孔子聽了韶樂演奏,竟三月不識肉味,可見韶樂之精美絕倫。澠池的韶山和湖南湘潭毛澤東故鄉之韶山,同名不同地,但都是舜帝南巡時留下的遺蹟所在,同樣名揚千秋。
韶山是澠池北部的分水嶺。韶山之北,水流入黃河;山之南,水注入澗河。主峰南側,向陽山坡相對平緩漫上;北側溝壑縱橫,壁立千仞,山峰陡峭,重巒疊嶂,林壑優美。站立主峰,向東北望去,山巒重重疊疊、縹縹緲緲,乃“韶峰疊翠”最佳觀賞處。韶山北側的景色特絕。這裡有驚險奇絕的圪增溝、清幽雄奇的九槽溝,有金文石庵的大寨溝、世外桃源的瓦廟溝等峽谷,景色各異,令人稱奇。
韶山不僅風景優美,而且物產豐富,山珍果品滿目皆是:紅果、紅柿、牛鈴兒、桑椹兒、紫葡萄、黑木耳、獼猴桃、山核桃等俯仰可拾。韶山有“半個藥櫃”之稱,單中藥材就有300多種,其中有韶參、天麻、丹皮、桔梗、黃芩、黃連、五味子、石靈芝、防風、何首烏、杜仲、黃柏等諸多佳品。
從古至今,韶山都是人們的遊覽勝地,不少墨客騷人寫有讚頌韶山的詩文。明代書法家王鐸在《夏日游韶山遇雨》詩中曰:“觸暑探岑寂,登高望不窮。蒼崖噴石乳,翠壑隱珠宮。勝地猶堪賞,幽懷詎可同。坐來雲氣變,山色雨濛濛。”
特色
雄:韶山是澠池最高的山峰,海拔1463米,也是河南省黃河以南、隴海鐵路以北的制高點。韶山主峰在周圍數十座山峰簇擁下,兀自聳立,有如一柱擎天。登頂極目遠眺,南懷澠水,北望黃河,四周重巒疊嶂林壑幽深,凸顯其雄偉,彰顯其磅礴。韶山前有澠水環抱,後依書山為屏;東以嵩山為鄰,西靠崤山為伴;南有金烏、玉兔雙峰護持,北濱黃河而迎王屋。明朝山東左布政使戴珙《韶峰疊翠》詩云:“翠削芙蓉幾萬重,雨余佳麗更無窮。影蟠天外橫河漢,氣壓人間等岳嵩。石髓遠隨丹嶠出,鐘聲只在白雲中。春風下界多紅紫,不遣岩阿有一叢。”這是對當時的韶山春景的真實寫照。
峻:韶山有大小峰三十餘,疊嶂連雲,劈地摩天。既有實兀隆起,又有強烈下陷,深谷陡壁隨處可見。韶山是澠池北部的分水嶺。韶山之北,水流入黃河;山之南,水注入澗河。主峰南側,向陽山坡相對平緩漫上;北側溝壑縱橫,壁立千仞,山峰陡峭,重巒疊嶂,林壑優美。這裡的山巒重重疊疊,如鬼斧神工,舉目縹緲無定;這裡的靈霄壁垂直矗立,如刀辟斧鑿,仰觀似與天齊;這裡的捨生崖撥自深壑,光滑直削,俯察觸目驚心;這裡有驚險奇絕的圪增溝,清幽雄奇的九槽溝,還有金文石庵的大寨溝,世外桃源的瓦廟溝等峽谷,景色各異,令人稱讚。
奇:首先石奇,眾多形狀奇石異山隨處可見,山體巨大的岩塊,呈縱、橫、斜各種節理發育,形成懸崖峭壁,以及石林、石柱、石筍等似人似獸似禽的象形石,令人嘆為觀止。其次為雲海,韶山森林茂密,空氣濕度大,遇冷空氣過境,谷中的水汽在凝結成高低不一,波浪狀的層積雲,有似大海波濤,有似玉帶纏繞,或淡薄縹緲,或綿厚穩重。若逢陽光照射頂部,則綺麗奪目,遙望雲霧中的峰頂,恰似海洋中的孤島,而山腰則是白霧茫茫、細雨濛濛,行雲如萬馬奔騰,蔚為壯觀,立於韶山峰頂,每當之海茫茫,波濤起伏,香爐山、書山、王山、筆架山等諸多山峰漂浮於雲海之中,看上雲酷似一個個劈波斬浪的游泳者,或仰泳,或側泳.......奮力向前,令人稱奇,被稱為雲海競渡。
秀:秀者榮也,茂也,美也,禾吐華也,這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樹木蔥蘢,花草茂盛,生長繁衍著數以千計野生動植物,造就了其秀麗的景色。一年四季,風雨陰晴,氣象萬千。春,奇花異草遍布山谷;夏,林之接柯鬱鬱蔥蔥;秋,紅葉颯颯,層層盡染;冬,銀裝素裹,冰清玉潔。特別值得一提的韶山紅葉,在天高雲淡秋風送爽的日子裡,登上韶山峰頂,放眼望去,四周儘是紅騰騰的海洋,一山山,一峰峰,一坡坡,一坎坎,層層疊疊,起伏連綿。懸如倒掛的瀑布,鋪如猩紅的地毯,跳如燃燒白火焰,飄飄獵獵的紅旗,滾動著,閃爍著,似一浪浪紅潮,擁入眼帘。火紅的韶山、燃燒的韶山,讓人激動不已,深得陶醉。
韶山歷史悠久,聞名遐邇。自從盤古開天地,韶山名播海內外。遠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傳說“三皇五帝”的舜帝時,舜治國有方,天下大治,四海昇平。舜帝從山西舜都,帶著他的兩個女妃娥皇和女英,過黃河南巡,路過澠池韶山,發現此處風景美好,便召集仰韶人,在韶山上演奏韶樂,與民同樂。因此,這座山便名韶山。韶樂傳到春秋,孔子聽了韶樂演奏,竟三月不識肉味,可見韶樂之精美絕倫。關於舜帝南巡之事,除傳說外,後人多有記載。如明代都御史柳應辰《韶峰疊翠》詩曰:“奇峰矗矗倚青霄,天籟時聞奏舜韶。左映金烏添秀麗,右窺玉兔嶢。芙蓉濕處春初染,螺黛濃時霧欲消。爽氣鍾靈多俊傑,幾回翹望想孤標。”
韶山遺址眾多,沉積厚重。主要景點有雲門寺,金僧石庵、九寺、姑姑庵、搬倒井、天梯、百步雲梯、林家鋪子等。其中以雲門寺最為有名,雲門寺位於韶山主峰南側,唐代創建,歷代重修,民國版《澠池縣誌》記載:“韶山在治北30餘里,奇峰十餘座,層疊相連,青色苔痕,蒼翠若滴,山腰有雲門寺,春時花異卉,遍於崖谷”。雲門寺原建宏偉,殿宇僧舍齊全,大頂彩瓦,四角挑檐,雕樑畫棟,光彩奪目,相傳房舍殿宇最多時達99間。寺西有一 清 泉(名碧玉泉),不溢不涸,寺院四周林木茂密,清幽雅靜。著名的仰韶文化遺址位於韶山南麓仰韶村,仰韶村位於韶山腳下,仰望可見韶山而得名。考古學家認為它是古代“酋都”國家的都城。1920年,中國人劉長山首先在這裡發現。仰韶文化遺址仰韶村,被中外考古界譽為“文化聖地”。它的發現,證實了中國存在非常發達的新石器時代,為研究中國原始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古至今,韶山都是人們的遊覽勝地,不少墨客騷人寫有讚頌韶山的詩文。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出蜀過韶山,寫下了著名詩作《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知否,路長人困蹇驢嘶。”其中的“雪泥鴻爪”成語留傳至今。明代書法家王鐸在《夏日游韶山遇雨》詩中曰:“觸暑探岑寂,登高望不窮。蒼崖噴石乳,翠壑隱珠宮。勝地猶堪賞,幽懷詎可同。坐來雲氣變,山色雨濛濛。”2007年澠池縣委、縣政府將韶山省級森林公園列入為民眾辦好的十件大事之中,大力開展公園建設,兩年來公園已完成投資逾2000萬元,建成涼亭、標識門、觀景步道、引水工程建設等基礎設施,澠池爭取在2-5年的時間將其建設成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成為河南省精品旅遊“三點一線”上的一個亮點。在此,韶山省級森林公園誠邀各界朋友到澠觀光,看韶山美景,品仰韶文化,到韶山一游,必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