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村[于都縣葛坳鄉下轄村]

澄江村[于都縣葛坳鄉下轄村]

澄江村位於于都縣東北部,距葛坳鄉政府6公里。全村轄15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3020人。村域面積6.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6598畝,耕地面積1723畝。 澄江村北近寧都縣交界處西依興國縣境東靠瑞金。澄江村東面有青塘河由北往南流入梅江。距贛州市約需兩個小時車程,由319國道葛坳鄉路段右轉小路往東約步行15分鐘路程可達,處於東經115.7度與北緯26.4度間,海拔高度約近三百米。是中國第三批傳統古村落。

基本信息

歷史簡介

這是一處偏僻寧靜的小村莊,整個村境周圍有如密閉形的盆地般,四周山巒壘壘幾與外界隔絕,澄江村首建於後唐時期,次建於北宋仁宗時期,興於宋元明清四朝數百年間。是一處歷史悠久的風水古村。其村圍設東、西、南、北三門的門額銘石收藏,其中“北門”題名落款是宋末的文天祥。

基本信息

據《于都縣志》記載,遠在幾百年前的宋朝某年冬夜,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在澄江村譚氏祠堂門外,昏倒一個奄奄一息的少年。村中樂善好施的財主譚光道路過,見那少年頭上環繞祥光,認為此人不凡,趕緊救起。待少年醒後,細問來歷,方知此少年叫做文天祥,年僅十二歲,廬陵富田(即今江西吉安)人,為尋找因屢試不中功名而背井離鄉的父親,辭別母親獨自踏上了艱難困苦的路程,一路打聽,一路乞討至此。譚文景聽後,拉著文天祥來見正在私塾講課的先生文革齋。文革齋正是文天祥之父,父子相見,悲喜交加。 後來譚文景收留了文天祥,讓他一邊放牛,一邊伴三個兒子讀書。文天祥勞動勤快,又聰明好學,三年後,文天祥與譚家的三兒子譚廣清一起參加縣試,分別以第一、第三名考中秀才。德佑年間,文天祥中狀元,後放任贛州知府。為了報答澄江村鄉親父老的知遇之恩,親臨澄江致謝,並在這個小村里築了方圓兩百米的城牆,還修了東南西北四大城門,並在城門上親筆題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