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山 滔滔漳河旁
國企一面旗 潞安美名揚
主席題過詞 總理來過礦
一企三金馬 潞安多榮光
進入新世紀 又立新理想
“中國潞安”旗 目標高又強
依法來治企 道德要跟上
經濟大發展 萬事皆順暢
道德一百條 共建和諧礦
推進雙文明 萬眾奔小康
第二章 政治品德
第一節熱愛祖國
山高水又長 祖國好地方
上下五千年 悠悠歲月長
方園九百六 “雄雞”立東方
家中兩條“龍” 黃河和長江
更有擎天柱 西藏珠穆朗
地靈復人傑 舉世共瞻望
人民十三億 中華好兒郎
歷代多賢達 文明禮儀邦
中華多志士 自尊又自強
國格不可辱 人格不可喪
人禮我更禮 人欺我反抗
滿腔愛國志 熱血傾衷腸
國旗天天升 國歌多嘹亮
銘記“十月一” 祖國高無上
我們潞安人 愛國又愛礦
民族要振興 責任擔肩上
潞安通世界 對外交往忙
民族氣節好 不卑也不亢
第二節熱愛中國共產黨
我們潞安人 熱愛共產黨
堅決跟黨走 前進不彷徨
黨史經常憶 黨恩經常講
熟悉黨性質 了解黨思想
“七一”黨生日 銘記永不忘
永遠跟黨走 前進有方向
馬列大旗紅 真理放光芒
鐮刀和斧頭 炙熱又滾燙
熱愛共產黨 擁護共產黨
缺點善意提 功勞要頌揚
第三節熱愛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好 社會主義強
致富康莊路 堅信不迷茫
高舉小平旗 特色是獨創
路線不動搖 勇闖大市場
社會主義路 越走越寬廣
振興我中華 自豪我炎黃
第四節熱愛科學
知識無價寶 科學要崇尚
歪理和邪說 不能留市場
礦山現代化 科技是良方
迷信和愚昧 扔入太平洋
第五節熱愛潞安
身為潞安人 最愛潞安礦
奉獻“接力賽” 後浪推前浪
礦榮我亦榮 礦昌我亦昌
潞安養育我 沒齒永不忘
了解潞安史 風雲胸中裝
獻身煤炭業 發熱又發光
今日潞安人 更知潞安礦
產供銷運質 了之如指掌
個人和企業 關係怎擺放
優先顧大局 心中要亮堂
能化大集團 眾人劃大槳
科學求發展 企業後勁強
潞安最開放 社會多交往
言行要注意 樹立好形象
競賽多參加 看誰本領強
發明與革新 技術當闖將
當家理好財 成本要下降
哪怕一滴油 也要派用場
企業若有難 迎著困難上
挺身站前列 奉獻不彷徨
企業“一草木” 長在我心上
愛礦如愛家 永把主人當
潞安大家園 和諧多提倡
八榮與八恥 牢記在心房
工會職代會 民主渠道暢
行使參政權 監督理應當
第三章 社會公德
第一節文明禮貌
言行要文明 舉止要端莊
待人要禮貌 髒話從不講
衣著要整潔 衛生要常講
公共場合中 言行要高尚
第二節高尚情操
真理要堅持 公道要張揚
正氣凜然者 心胸坦蕩蕩
與人去交往 光明直心腸
坦誠實打實 表里都一樣
處處尊人格 男女都一樣
短處和隱私 背後不亂講
談吐要誠實 行為要高尚
言行自規範 心正天自長
做人當虛心 多看他人長
謙虛是美德 禮先當“四讓”
第三節助人為樂
公益活動好 社會多提倡
見人有困難 主動去幫忙
老弱病殘婦 更顯熱心腸
正義生威勇 愛心譜新章
相幫又相救 道義擔肩上
雷鋒精神揚 礦山新氣象
第四節愛護公物
公物和設施 企業好家當
自覺去愛護 行為多高尚
公車不私用 公款不鋪張
廉潔嚴自律 勤儉樹榜樣
第五節保護環境
保護大自然 環保意識強
花木鳥蟲獸 不殺不損傷
攤位和東西 不能亂擺放
礦區環境好 秩序更優良
第六節遵紀守法
人人學憲法 行為依規章
權利和義務 雙雙挑肩上
什麼是守法 什麼是違法
認真學法紀 耳熟口能詳
處世講誠信 為人不欺誆
對於違法者 不瞞不窩藏
非法邪組織 社會大膿瘡
善惡要分清 堅決不上當
不偷不行騙 不涉毒賭黃
不貪不受賄 對人不誹謗
國有國家法 礦有礦規章
認真去履行 嚴格不走樣
第四章 職業道德
第一節職業態度
勞ù詞瀾?/SPAN> 意義不尋常
致富靠勞動 勞動最榮光
崗位雖不同 貴賤都一樣
三百六十行 行行都閃光
吃虧不計較 誤解能相讓
苦累不要緊 處處有涵養
公事大家辦 遇事勤商量
交流多溝通 明理不“抬槓”
拼搏敢進取 創新勇自強
工作乾一流 爭把先進當
吃苦又耐勞 工作狀態良
兢兢業業乾 不怕苦累髒
用戶為上帝 禮貌又謙讓
服務講優質 信譽不能忘
第二節職業技能
努力學文化 知識來武裝
素質要提高 技能要加強
科技興企業 接受新思想
把握新技術 緊追不彷徨
他山之石頭 可以攻玉琅
跋涉千里遠 虛心學人長
五湖四海人 共建潞安礦
師徒情誼深 互學又互幫
適應大生產 要求不一樣
一專加多能 幹啥都在行
攻關不怕難 闖禁打硬仗
挺身為人先 爭把“螃蟹”嘗
第三節職業責任
市場是父母 市場是戰場
產品質量好 才能有市場
安全永為天 牢牢記心上
安全才生產 前提不能忘
同為一個崗 服務意識強
分工又合作 交接要遵章
工藝講精到 工程講質量
手下無粗活 崗位無“苗荒”
設備是本錢 運轉保正常
精心來操作 科學來保養
生產啥環境 前班啥情況
上下工序間 共把責任當
第四節職業紀律
勞動守紀律 嚴肅又緊張
按時上下班 不脫不竄崗
幹活聽分配 不懂問班長
行動聽指揮 工作多順當
規程要遵守 幹活要遵章
穿戴勞保品 儘量避創傷
第五章 家庭美德
第一節夫妻恩愛
計畫生育好 國策不能忘
只生一個好 男女都一樣
夫妻講互信 大事常商量
共同謀進步 比翼齊飛翔
夫妻講忠貞 攜手度時光
有福共同享 有難共同當
夫妻講互讓 和氣暖心房
將心來比心 多為對方想
夫妻講互諒 體貼暖心房
世上無完人 恩愛才久長
經濟要公開 收支亮堂堂
勤儉來持家 富裕不鋪張
家務共分擔 安排要得當
主動多奉獻 文明好風尚
第二節孝敬老人
天下子和女 都是父母養
孝敬是本分 安樂度“夕陽”
尊重二雙親 溫柔不頂撞
不揭老人短 不把老人傷
關心老年人 冷暖在心上
體貼要入微 老人才舒暢
支持老年人 發揮一技長
康健多高壽 餘熱也放光
第三節教育子女
教子要得法 興趣多培養
道理多啟發 不塑“小皇上”
幫子要適當 需求列“框框”
婚姻要指導 包辦不提倡
子女有病殘 慰籍暖心房
同在藍天下 同樣創輝煌
身教重言教 父母樹榜樣
處處做表率 留下好影響
家有隔輩親 關心更周詳
孩子有出息 合家喜洋洋
第四節姊妹親情
兄弟和姐妹 手足情誼長
團結手拉手 萬事和為上
兄弟和姐妹 文明又禮讓
有長虛心學 有錯及時幫
兄弟和姐妹 共把老人養
遺產不相爭 解決要協商
第五節鄰里和睦
鄰里常走動 共把信義講
貧賤不嫌棄 平等來交往
鄰里常相守 共把衛生講
維持好環境 清潔又健康
鄰里德為先 友好來交往
損鄰事不做 傷鄰話不講
鄰里互尊重 多為對方想
習慣不干擾 信仰不相妨
鄰里要禮讓 豁達又大方
有事行方便 大家都舒暢
鄰里嚴律己 雙方多體諒
矛盾忌動武 調解好商量
第六章 附 則
堂堂大潞安 雄踞立上黨
道德底蘊深 文明四海揚
前有石圪節 勤儉礦風揚
後來諸廠礦 敢拼又敢闖
老有好傳統 少有新風尚
幾代潞安人 道德譜新章
“中國潞安”旗 煤海萬里揚
建設雙文明 再造新輝煌
相關詞條
-
石圪節賦
義舉「37」。雖其文質乖舛「38」,功業異時,莫不道德玄同「39」,曲...揚波,孰鼓洪飆?驪駒駿奔「79」,孰挽紫轡「80」?潞安鷹揚「81」,我...麟閣標名「131」;潞安雄飛「132」,貫擎中軍大纛「133」。嗟乎!蒼...
概述 基本信息 寫作背景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釋 -
太行山大峽谷賦
,為萬物之本。”茫昧:幽暗不明,模糊不清。陶潛《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象、萬物之象。【3】 坤維:地。張協《雜詩》:“大火流坤維,白日馳西陸...
概述 寫作背景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釋 作者簡介 -
崔姓
輩出,史稱 清河崔氏和 博陵崔氏,為“ 七宗五姓”之首。由於兩支崔姓人繁衍...仲牟。其後裔明徵南侯崔友,系陝西西安府三原縣人。明朝初年,崔友奉朝命,偕...大姓系列,人口約420萬,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34%左右。 歷史上崔姓...
歷史發展 遷徙分布 姓氏文化 歷史名人 -
崔[姓氏]
輩出,史稱 清河崔氏和 博陵崔氏,為“ 七宗五姓”之首。由於兩支崔姓人繁衍...仲牟。其後裔明徵南侯崔友,系陝西西安府三原縣人。明朝初年,崔友奉朝命,偕...大姓系列,人口約420萬,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34%左右。 歷史上崔姓...
歷史發展 遷徙分布 姓氏文化 歷史名人 -
申[姓氏]
、晉時期遷居渤海國的漢族申氏族人後裔,屬於後被契丹遼國滅亡的渤海國遺民...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在八乾多年前的洪荒時代,保山先民“蒲縹人”就在該地區...,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一百八十五位,人口約一百七十二萬三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
申姓起源 申姓遷徙 郡望堂號 家譜文獻 字輩排行 -
申姓
時期遷居渤海國的漢族申氏族人後裔,屬於後被契丹遼國滅亡的渤海國遺民,根本...發祥地之一。早在八千多年前的洪荒時代,保山先民“蒲縹人”就在該地區生息...則名列第一百八十五位,人口約一百七十二萬三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11...
起源 先祖 遷徙 郡望堂號 家譜文獻 -
太行山賦
。”引申為起始。《詩·秦風·權輿》:“於嗟乎,不承權輿。”毛傳:“權輿,始...:謂化生。融結:謂融而為川瀆,結而為山阜。洪爐:大爐子。比喻鍛鍊、造就人...,作為經緯。九有:九州。《詩·商頌·玄鳥》:“奄有九有。”毛傳:“九有...
概述 基本信息 寫作背景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釋 -
龍門派
教,鹹陽人王中孚(即重陽)倡之,譚馬邱劉諸人和之,本於淵靜之說,而無黃冠...中,出世思想濃厚。在重陽祖師和七弟子詩文中,指出人生是“苦海”,家庭是“牢獄”、“火宅”,夫妻恩愛為“金枷玉鎖”,勸人“跳出樊籠”,看破功名富貴...
簡介 概述 宗派教義 宗派特點 宗派源流 -
全真龍門派
全真家之教,鹹陽人王中孚(即重陽)倡之,譚馬邱劉諸人和之,本於淵靜之說... 全真龍門派 教義中,出世思想濃厚。在重陽祖師和七弟子詩文中,指出人生是“苦海”,家庭是“牢獄”、“火宅”,夫妻恩愛為“金枷玉鎖”,勸人“跳出...
簡介 概述 宗派教義 宗派特點 宗派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