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研學派

在史學上,長於校勘考訂,撰有《二十二史考異》一百卷,“尤為平生精力所萃”。 在音韻訓詁方面,還著有《經典文學考異》三卷、《聲類》四卷。 亦長於文學訓詁,撰有《選言》,考證成語、俗諺的源流。

概述

〖潛研學派〗創始人錢大昕(1728—1804)。大昕,字曉微,一字辛楣,號竹汀,清嘉定(今屬上海市)人。此學派因其字而名。大昕年十五,御史王峻主紫陽書院,經其薦,召至書院試以《周禮》、《文獻通考》,遂留肄業。又從惠棟、沈彤游。曾歷主鐘山、婁東、紫陽諸書院,其中在紫陽書院最久。大昕家學傳衍甚盛,其弟、子侄、孫,如錢大昭、錢塘、錢東壁、錢東塾錢東垣、錢繹、錢師康、錢師微、錢慶曾皆為學者或文人。其中錢大昭、錢塘尤為著名。大昕弟子著籍甚眾,較為著名者有鈕樹玉、邵晉涵、孫星衍、談泰吳東發任兆麟、李銳、朱駿聲、翟中溶、李庚芸、蔡雲、陳詩庭等。其交遊者有盧文□、王鳴盛、戴震、紀昀、王昶、朱筠、翁方綱、段玉裁、汪中、梁玉繩、褚寅亮、陳□等。此派對於訓詁、音韻、歷算、金石等皆行研究,而尤深於經史。錢大昕治學方面頗廣,“不專治一經,而無經不通;不專攻一藝,而無藝不精。凡訓詁、音韻、天文、輿地、典章制度、職官氏族以及古人官爵里居事實,莫不錯綜貫穿”(徐世昌《清儒學案》),“於經義之聚訟難決者,皆能剖析源流”(唐鑒《清學案小識》)。他在音韻訓詁方面多有創見,首先注意古聲母的研究,證明古無輕唇、重唇、和舌頭、舌上的分別。其說多散見於《潛研堂文集》和《十駕齋養新錄》中。在史學上,長於校勘考訂,撰有《二十二史考異》一百卷,“尤為平生精力所萃”。他認為,不應只重古經而忽略史學,“常曰‘自惠、戴之學盛行於世。天下學者但治古經,略涉三史,三史以下。茫然不知,得謂之通儒乎?”(徐世昌《清儒學案》)。其史學著作,還有《三史拾遺》五卷、《諸史拾遺》五卷、《修唐書史臣表》一卷、《元史氏族表》三卷、《元史藝文志》四卷、《四史朔閨考》四卷、《通鑑注辨正》二卷、《南北史□》一卷、《疑年錄》四卷、《風俗通義逸文》一卷等多種。曾有志重修《元史》,並以所得資料,撰成《元詩紀事》(原稿今佚)。他還奉敕與修《音韻述微》、《續通志》、《續文獻通考》、《大清一統志》、《熱河志》、《天球圖》諸書。在金石方面,大昕撰有《金石文跋尾》二十卷、《金石文目錄》八卷、《金石文附識》一卷、《天一閣碑目》二卷、《唐石經考異》一卷。在音韻訓詁方面,還著有《經典文學考異》三卷、《聲類》四卷。其著述十分豐富。大昕素不喜佛道二氏之書,嘗言“孔子言疾沒世而名不稱,聖人豈好名哉?立德、立功、立言,吾儒之不朽也。先儒言釋氏近於墨。鄧以為釋氏亦終於楊氏,為己而已”。錢大昭(1744—1813),字晦之,一字竹廬。亦長於文學訓詁,撰有《選言》,考證成語、俗諺的源流。又撰有《爾雅釋文補》三卷、《廣雅疏義》二十卷、《說文統釋》六十卷、《詩古訓》十卷等。在治經之暇,兼治史,嘗謂“注經以明理為宗,注史以達事為主”。著有《三國志辨疑》三卷、《漢書辨疑》二十二卷、《後漢書辨異》十一卷、《續漢書辨疑》九卷、《後漢書補表》八卷、《後漢郡國令長考》一卷、《補續漢書藝文志》一卷。在金石方面,撰有《嘉定金石文字記》等。錢塘(1735—1790),字學淵,一字禹美,號溉亭。早年工詩,後治經史。精於音韻、文字、律呂、歷算之學。著有《史記律歷天官三書釋疑》、《淮南子·天文訓補註》、《春秋左氏傳古義》、《說文聲系》、《律呂古義》、《述古篇》等。大昕弟子邵晉涵、孫星衍、李銳、朱駿聲等皆為當時著名學者,長於經學、歷算、文學訓詁,分別是南江學派淵如學派、四香學派、豐藝學派的創始人。此學派代表著作,除上述者外,還有鈕樹玉《段氏說文注訂》、《說文考異》,邵晉涵《爾雅正義》、《孟子述義》、《穀梁正義》、《韓詩內傳考》、《舊五代史考異》,孫星衍《尚書今古文註疏》、《周易集解》、《春秋別典》、《爾雅廣雅詁訓韻編》、《寰宇訪碑錄》、《金石萃編》,李銳《司天通志》、《開方說》、《方程新術草》、《回回曆元考》,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周易匯通》、《尚書今古文證釋》、《地理今釋》等。徐世昌《清儒學案》評曰:“當惠、戴學說盛行吳、皖,而潛研崛起婁東,於訓詁、音韻、歷算、金石無不淹貫,尤邃於史。後儒分其一節皆足名家,乃兼擅眾長,不自矜詡。著述宏富,□然日章,其德養為不可及。群從子弟互相砥礪,樸學風尚萃於一門,可廬、溉亭尤深造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