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彩畫

潛彩畫

潛彩畫,顧名思義,顏料潛藏在畫中,隨著溫度、濕度、風力等外在環境的變化或隱或顯。由於各種原因,這項民間絕技正面臨消逝的危機。

簡介

詮釋

潛彩畫是隨著光線溫度、濕度、風力等外在環境的變化,畫會自動變化。

如:

身著盛裝的美女隨著光線的改變、天黑的到來,身上的衣服漸漸消失了,變成了一位裸體美女.

合著傘(或沒帶傘)的美女在下雨時會自動撐開雨傘(或打著雨傘).

來歷

民間傳說,從前有人畫了一幅《蟈蟈圖》懸掛於室中。如果蟈蟈爬上草葉,天必晴;蟈蟈從草葉上爬下來,天必陰;蟈蟈鑽入草叢,那么這一天必然下雨。

這個故事聽來如同天方夜譚,但鞏義市魯莊鎮小相村年過八旬的農民畫家崔永仁,用植物顏料將這個神話變成了現實,並命名為“潛彩畫”。

然而,由於各種原因,這項民間絕技在只有崔永仁一人掌握,後繼無人,潛彩畫面臨消逝的危機。

民間畫家

畫家簡介

老人與其孫 老人與其孫

崔永仁,1928年生,魯莊鎮小相村人,是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美術學會會員、中國手指畫研究會會員。他用畢生精力探索研究的潛彩畫,能隨光線、溫度、風力等自然條件的影響,而產生不同的畫面和色彩。他創作的作品《貴妃出浴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藏。

崔永仁的家鄉小相村距少林寺只有10多公里,年輕時,他每去少林寺,便長時間在大殿中那幅大型壁畫《五百羅漢朝毗盧》前流連。這幅巨畫傳說是唐朝畫家吳道子的手筆,不僅構思精美,人物形象生動,而且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變換顏色。“原先說畫上人的臉是一塊黑,隔60年變成一個眉清目秀的羅漢。當時我想,要是畫能夠變,那該多好。”崔永仁回憶說。

1984年,經歷了30多年千萬次的試驗,崔永仁畫出了第一幅能顯能隱的潛彩畫。這種畫要用特殊顏料和特殊技法畫成,一幅畫先後需要經過20多道工序,進行長達一年時間的繪製、觀察才能完成。

作品代表

《曹後更衣圖》:在芭蕉樹旁,宮廷佳人曹後在讀書,身穿的大紅色裙裝逐漸幻化成藍素裙,一陣風輕輕吹過又變成紫色。

在崔老的家裡,他向記者展示了《曹後更衣圖》,美若天仙的曹後在一幅淡淡的彩畫中,隨著一年四季的不同,能自然地脫掉藍衫更素裙,易去紫羅換紅裝。《畫牛入欄》圖,白日牛啃草於欄外,夜晚牛入眠而欄中。崔老把一幅葡萄圖掛於院中,只見兩串葡萄均呈現淡黃色,普普通通的一幅畫,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別著急,你這時看圖中的葡萄顏色一樣吧,我讓其中的一串受到外部作用,馬上就會發生變化。”他讓孫子崔雲龍取來門口理髮店裡的吹風機,對著其中的一串葡萄一吹,奇蹟出現了,那串葡萄慢慢變綠了,綠得青翠欲滴,繼續加熱它又變成了紫紅色,等溫度降下來,葡萄又恢復了淡黃色。

《貴妃出浴圖》:你明明看到的是沐浴前身著盛裝的貴妃,但隨著溫度、光線的改變,貴妃身上的衣服漸漸消失了,一位剛剛出浴的貴妃裸體豐盈地站立著,片刻之後,畫面上的貴妃又盛裝如初……

崔永仁曾帶著潛彩畫參加在廣州舉行的“中華百絕博覽會”,畫作大放異彩,並走進中南海,被多位國家領導人收藏。崔永仁的潛彩畫《貴妃出浴圖》作為唯一的書畫作品被聯合國收入《中國老人》。

鞏義市博物館曾舉辦了年過八旬的農民畫家崔永仁的潛彩畫展,上萬名觀眾被潛彩畫所折服。

民間絕技目前後繼無人

魯莊農民舞文弄墨習風已久

魯莊鎮是戰國時期歷史名人蘇秦的故里,這裡的人尤愛書法,全鎮書法愛好者有2100人之多,其中全國書協會員3人,省、市級會員20多人。

魯莊國小更是把書法列入日常教學的必修課。四年級學生王偉說:“除了早上的20個粉筆字外,下午放學前的40分鐘,全校學生在音樂聲中開始練習毛筆字。”該校校長介紹說:“我們學校師生練書法已經堅持十幾年了,學生們是天天練,周周評。”

崔永仁告訴記者,也曾經有人向他拜師學藝,然而都半途而廢,主要是受制於潛彩畫學習過程長,短期內無法產生經濟效益,很多人堅持不下來。“我為了研究潛彩畫,先後7次辭去民辦教師的工作,目的就是為了爭取到時間。目前,很少能有人做到了。”

潛彩畫傳人依然只是崔永仁老人一人。“這是國家的財富,應該培養一批接班人。”採訪中許多民眾擔心,後繼無人將導致這一絕技失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