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跡
幼承庭訓,六歲啟蒙,先祖旺耀公督學識字並開始學習書法,自顏、柳楷書入手,得親筆硯,略知規矩。稍長,不免見異思遷,徘徊古賢間,總以唐宋名家為主。如此暗中摸索十年,至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參加沈尹默先生主持的上海青年宮書法學習活動,親見沈老揮運,始於筆法有所悟入,進境稍速。“文革”亂起,閒居家中,午前午後及晚間,分別臨習智永真書千文、右軍禊帖及米芾苕溪詩、蜀素、虹縣舊題諸帖,反反覆覆凡二三年,發覺三家有一脈相通處,因而心眼手具進。後以金元章、徐璞生二先生而得拜識來楚生先生,書之取法亦隨之上溯秦漢刻石,痴迷不已凡十數年,於石門頌及禮器、張遷二碑用力尤勤。年逾而立,負笈復旦,得列瑗仲先師門下,知作書須先能沉著,而後方得一逞痛快,而痛快之中仍須不失其沉著。八十年代中期以後,自知於南北朝碑版致力尚少,故一意搜羅,用功臨寫。九十年代初,又兼著意殷周金文,反覆仿寫,覺意趣非常,得益良多。又以作六體書法字典之今草,加意臨習閣帖,尤喜右軍十七帖。復於漢畫像題刻甚為注意,喜其天真爛漫。總之,近十數年來,於金文、石刻、簡牘、殘紙、墨跡、叢帖,乃至晚明諸家、近世眾賢及當代俊彥,但凡佳者,無不盡力吸收,以得寸進為樂。曾參加一些展事,並曾於全國展、中青展獲獎。八十年代初起,臨池之餘,還從事書學研究,參加過一些國際、國內學術會議,皆有論文提交並發表,《〈評書藥石論〉與盛唐書風之丕變》獲上海市1990~2000書法論文獎。九十年代有《函三樓見聞隨想漫錄》陸續刊諸報端,近年又有《“團體書家”瑣談》、《“海派書風”與“上海面孔”》、《<淳化閣帖>與帖學》等文發表。出版有專著《王羲之傳論》,又主編《中國書法全集》第83卷“李叔同馬一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