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潘江父潘金芝,早卒。母吳氏,賢慧能文,著有《松聲閣集》。潘江幼承母教,博覽群書,尤專於詩、古文。後遊歷齊、岱、京、楚等地,與海內名流以詩文相交。明亡後,潛歸桐城,隱居縣城西龍眠山之河墅,吟詩著文,娛情山水。康熙十八年(1679)薦舉博學鴻詞,以母親年老辭去。其後清廷兩次徵用隱逸名士,潘江有名在冊,皆託故不就。仍然長期隱居鄉里,獎掖後學,培育人才。見人有一韻之工,便讚不絕口,對同鄉戴名世尤為器重。其時戴家貧窮,無錢買書,潘江拿出家中所有珍藏書籍,供戴名世博覽,並細心引導。戴名世對潘江學識情操殊為欽佩,尊為導師。
個人作品
潘江熱衷於鄉土文獻的發掘和整理,採錄明清兩代五百餘名鄉賢先輩的詩作,輯成《龍眠風雅》正續集計92卷。與同里何存齋共同採錄明代至清初桐城古文家主要著作,輯成《龍眠古文》24卷,編寫《桐城鄉賢錄》1卷。另著有《木崖詩文集》、《六經蠡測》、《字學析疑》、《詩韻尤雅》、《記事珠》、《古年譜》等共40餘種。其著作多數對明亡寄予傷痛,被清廷列為禁書,屢遭查毀,存世極少。民國時,潘江後裔潘田,蒐集其佚作,輯成《木崖集二卷附箋二卷》、《木崖考異集二卷附卷末一卷》、《木崖文鈔》和《木崖遺文》各1卷,付印未半,因抗日戰爭爆發停印。
潘江卒於康熙四十年前後,享年約八十四歲。同鄉大學士張英題其墓碑:“大詩伯河墅先生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