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展出
個展
2007年 潘德海個人畫展北京保利博物館
2001年“頭髮越來越少”潘德海個人畫展香港少勵畫廊
1994年“潘德海個展”北京歌德學院
聯展
2007年 “藝術與收藏”北京保利博物館
“從新具像到新繪畫” 北京唐人藝術中心
“從西南出發”廣東美術館
“遠眺” 上海望東藝集
2006年“共享之土—雲南當代藝術邀請展”南京四方美術館
“共同連線”北京華藝沙藝術中心
“雲南創造”昆明翠湖會
“國際藝術博覽會”北京
2005年“溫暖—中國當代藝術精英展”上海虹橋畫廊
“緣分的天空”深圳美術館
“聞香識女人”北京、上海、香港
“激醒—中法藝術的碰撞與融合”北京中國美術館
2004年“貴州雙年展”貴州師大美術館
2002年-2004年“中國當代藝術巡展”德國杜依欺斯堡美術館、義大利羅馬的“當代藝術博物館”等。
2001年“男孩女孩”新加坡斯民藝苑
2000年“亞洲藝術展”倫敦亞洲當代藝術畫廊
1999年“2000年藝術展”法國亞克迪爾
1996年“現在,今天和明天”北京國際藝苑美術館
1993年“毛”走向“波普”展
澳大利亞美術館及墨爾本美術館
“後89新藝術展”香港藝術中心
1992年“油畫年展”中國歷史博物館
1991年“當代藝術文獻展”北京中國畫研究院
1989年“第七屆全國美展”並獲獎 北京美術館
“中國現代藝術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1988年“88年中國現代藝術展”成都美術館
1986年 組織並參與“西南藝術研究群體”
1985年“新具象畫展”上海、南京、重慶
作品特點
內心有著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歸屬,於是主體材料篤定最天然、最環保的木與石,在客廳、餐廳、廚房開放式的空間裡,除了原色的杉木外,就是清一色的鵝卵石,“為保留其原
色原貌,我們堅持不為木材刷漆,就是要這種感覺。太城市的不要,太現代的不要。”杉木用的是黃杉木,這種與潘德海“對上了感覺”的木材,因其天然的紋理、色澤及烘乾後不易變形的特性,不僅被用於吊頂,還用來做自己設計的柜子,書架,門及門套,“別看這些材料自然素樸,就以為手工方面可以隨意敷衍,真套用起來可要留神,工藝要精,既要保留自然本色的效果,也要注意拼接處的處理技巧,即所謂粗獷不粗糙。”
客廳及大部牆體都是在原色水泥的基礎上,直接塗塗料而成,塗抹手法儘量自然。溫暖的土黃,大地的泥土的感覺,一方面與自然相親相融,一方面其暖暖的調子最適宜做家居底色。客廳處阿拉伯風格的壁爐是潘德海親手設計的,用水泥純手工拍出來,再塗上塗料,其紋理效果比牆體要粗獷得多,就是要表現它的原始、自然,還有一股遙遠、神秘的氣息。
配畫心得
首先定好底色,土黃色調子暖,就是最好的選擇;客廳宜掛大一點的油畫,因為油畫的質感與帶天然紋理的牆面最搭配,在這裡特別適合天然感覺的,廚房較休閒,可放簡單輕鬆
的素描;如果掛大面積的畫又顯得堵,於是不規則地放上多幅小畫,精緻又活躍;臥室是最私人的空間,喜歡就好,一切隨意。
人物評價
大概是1982年開始,潘德海的繪畫語言受到抽象表現主義的影響,這個偉大的主義影響了很多中國的藝術家,他們的經歷大都相似,只能從整個學校都沒有幾冊的畫冊中看看他們景仰的大師作品,潘德海也不例外,雖然當年沒有機會出國看真跡,但是1983年中國美術館舉行的畢卡索的油畫展還是極大激勵了潘德海。當年潘德海借了一百元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車奔向了北京,一路上過得非常拮据,但看到了真跡後,潘德海異常興奮,他覺得自已的繪畫是正確的。回到昆明後,潘德海異常興奮,生產能力超強這個時期他繪畫是典型的抽象表現主義,在我看來,這算是一個練就技術的好時期,要說嚴格的觀念產生,應該是被學術經常拿出來評論的“苞米”系列。可是任何一種變化都不是突然的,仔細看
他的作品,後來抽象的畫面中開始有了五官,但不是人的五官,可能是山或是植物的表情,潘德海說五官也是模糊不清,但你能隱約辨別表情,從而感受到藝術家通過苞米要傳達的感情,他說那些苞米是人的細胞,從細胞的角度來看,人的確是特別複雜的系統。在栗憲庭的筆下,潘德海無疑是西南青年藝術家中最傑出的人物之一,1985年在上海、南京舉辦了《新具像》畫展。1986年成立了西南藝術研究群體。“苞米”系列的作品入選1989年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現代藝術展》,從此,潘德海,即苞米也成為了學術界的共識。潘德海因此用苞米脫離了政治波普的洪流建設當中。在《中國現代藝術史》中有一段對潘海的評論:“藝術家通過他的作品告訴我們,對技法符號的選擇本身並不說明任何問題,最為重要的是須傾聽內心的呼喚。……因此,風格也就是精神力量表現形式。”這段話使人想起黑格爾的“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的著名論斷。潘德海對自己的作品的闡釋顯得更為深奧:“靈魂內視自己,面對現實,外在的一切使他想到些什麼呢?他能感悟到些什麼呢?一把椅子,座山,一個生命體,靈魂應該怎樣去解讀、破譯,怎樣對這一切來進行新的超驗的闡釋,這是今天創造精神和生命靈魂所無法迴避的一個深刻問題。”這是潘德海的內心自白,它是一個獨立的世界,但並沒有闡釋自己的作品。就像薩特在《尋求絕對》中用存在主義來解釋賈科梅蒂一樣,賈科梅蒂成為薩持的媒介,正如存在主義也作為賈科梅蒂的媒介使他創造出獨特的形式,從而在現代雕塑史上占一席之地。但無法從賈科梅蒂的雕塑返回到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同樣,我們也無法從潘德海的近些期作品返回到他所設定的精神情境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