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契茲

潘契茲,工筆畫創作,最初是從民間流傳的仕女畫人手的。

潘契茲,工筆畫創作,最初是從民間流傳的仕女畫人手的。
早年他曾師從於吳光宇、徐燕蓀,30年代末到敦煌,在這座博大的藝術寶庫中汲取了中國傳統繪畫的豐厚營養,獲益良多。 後又上溯漢唐,乃至彩陶岩畫,直尋中國繪畫的源頭。 40年代,潘先生已開始畫速寫,對物寫生。 所以,潘茲作品大致分三類:一類是臨摹性作品,一類是現實題材作品,還有一類是古典題材的創作。
第一類臨摹性作品,集中創作於40年代中期,50年代和80年代。 如《文殊像》、《張議潮夫婦出行圖》以及《白衣觀音像》等敦煌壁畫。
這類作品雖是敦煌壁畫的摹本,但所臨均系壁畫中的精彩部分。 或淡雅或濃艷,或場面恢弘,或嚴謹細微,極見功力。
正是對這批作品的完成,使畫家打下了傳統工筆畫技藝的堅實。
第二類作品有《姐弟倆》、《踏遍青山人未老》、《中日友誼蓮》、《幽谷百合》及《昆蟲小品》等。 它們得益於作者的速寫和寫生,是以傳統工筆重彩形式表現現實生活的作品,具有較強的探索性。
第三類作品占潘先生全部作品的絕大多數。 它們集中地體現了畫家的創作思想和藝術成就。 例如《屈原九歌圖組畫》、《白居易長恨歌畫傳》、《中國神話組畫》等作品,以中國古代神話、 詩詞、歷史人物、 事件為題,以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厚底蘊為依託,創造了具有歷史感的時空和詩化的意境。 因此,使傳統工筆重彩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與所表現的內容十分融洽地結合起來。
屬於上述第三種類型的作品《石窟獻藝》是為人們所熟知的作品。 表現了古代天才藝術家的偉大和不幸。 在富麗堂皇的壁畫前,在達官顯貴的施主悠然巡視下,世代勞作的畫工,艱苦不堪,兩者形成鮮明對比。 在《鑒真東渡圖》中,描繪渡船遇到風暴,桅桿被刮斷,風帆垂落,水鳥驚飛,船上一片慌亂。 畫中對場景細節的刻畫,同表現的裝飾性統一起來,使人想起宋人的《清明上河圖》。
潘茲修養深厚,他繼承了中國古代壁畫及唐代以前的捲軸畫嚴謹工細的風格,開拓了以工筆重彩表現現實和浪漫內容的繪畫藝術。 他既有學者型畫家的嚴肅與嚴謹,又始終保持了藝術創作的激情和獻身於藝術的春蠶精神。 特別是自進入80年代以來,他為倡導和推進中國工筆重彩的發展撰文呼號,身體力行,深深博得畫界的欽佩和尊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