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潘[人物]

黃潘[人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潘是當日詩壇的著名詩人、詩論家。他的詩文集有《日損齋稿》。黃滔于山水詩尤多佳作。黃潘樂於隱居和遊歷,在山水徜徉中獲致心靈的清新與安恬的感受。

主要作品

黃潘是當日詩壇的著名詩人、詩論家。他的詩文集有《日損齋稿》。黃滔于山水詩尤多佳作。黃潘樂於隱居和遊歷,在山水徜徉中獲致心靈的清新與安恬的感受。楊維楨為黃浯所作的《墓志銘》中說他"遇佳山水,競日忘去,多衝淡簡遠之情"。這的確道出了其山水篇什的主要風格特徵。
黃潘的山水題詠往往是與紀行結合在一起的,詩人的足跡遍及江浙山水,觸得輒詩,將山水之美與紀行之感融在一處。他的山水詩什多為五古之作,清麗細緻,曲盡物態,而又頗有淡遠之風,得"大小謝"之神氣。略舉一些篇目,如《曉行湖上》《西峴峰》、《晚泊釣台下》、《龍灣夜泊》、《敬亭山》、《宿雲黃山作》、《重登雲黃山》、《登錢山望菰城慨然而賦》、《金華北山紀游八首》、《龍山九日》、《石台分韻得字》、《游西山,同項可立宿靈隱西庵》等數十篇。

作品賞析

曉行重湖上,旭日青林半。霧露寒未除,鳧翳靜初散,寅緣際余景,閃倏遺玩。會心乍有得,撫己還成嘆。夙予丹霞約,久茲芳洲畔。獨往願易違,離居歲方換。沙暄芷芽動,春遠川華亂。存期乃寂寞,取適豈爛漫。小隱倘見招,漁樵共昏旦
--《曉行湖上》
昔窺謝公作,今陟敬亭寺。征素忻始游,賞勝資深詣。倚倚緣水木,宛宛交蹊術。綠縟澗草豐,幽颶松飆駛,微鐘響香障,高閣浮花氣。聿熏旃檀妙,豈愛岑壑媚。憑生實內惕,即事多冥契。息陰倦扮橫,蹇芳懷芝桂。海岳期屢遷,石林路深閡。經營乖道要,道窄余物累。稽首調御尊,尚飲無生蕙。
--《敬亭山》
薄游厭人境,振策窮幽躅。理公所開鑿,遺蹟在岩麓秋杪霜葉丹,石面寒泉滌。仰窺條上猿,攀蘿去相逐。物情一何適,人事有羈束。卻過猊峰迴,遙望松林曲。前山夜來雨,濕雲漲崖谷。縹緲辨朱甍,禪房帶修竹。故人丹丘彥,抱被能同宿。名篇聊一詠,異書欣共讀。蹉跎未聞道,黽勉尚乾祿。夙有丘壑期,吾居幾時卜。
--《游西山,同項可立宿靈隱西庵》
以上全文抄錄的這幾首五古山水詩,已能充分地說明了黃潘山水詩的特點:無論是寫山光,還是寫水色,有著古淡而清新的作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黃浯的山水詩是對"二謝"山水詩的回歸,體物的細膩,感覺的清新,使之帶有大、小謝山水詩什的韻味。
山水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崛起,標誌著當日詩人們的審美趣味更多地轉向了自然。正如宗白華先生所說的"晉人向外發現了自然,向內發現了自己的深情"(《美學散步》)。對於山水自然之美的關注是這一時期詩壇上的突出之點。陶淵明、謝靈運、謝胱是山水詩發展的關鍵性人物。陶詩更多的是以自己的審美感受來溶化山水意象,在其山水詩中有著較為虛靈化的色彩;而大、小謝(尤其是謝靈運)則以更為細膩的刻畫山水景物也即"體物"為其特徵的。當然,大謝山水詩也很明顯地抒寫自己的感慨和理念,但他的寫景與抒情、議論是分開的。謝靈運山水之作在結構上有一個基本的模式,這就是先敘述遊覽過程:遊覽緣起,接以景色描寫,最後是感慨或議論。黃滔的山水詩,在體物這方面是頗為相近於大、小謝山水詩的。黃潘的山水詩,不同於盛唐王、孟山水詩"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的審美境界,亦不以追求這種完整空靈的境界為目標,而在對山水風物特徵的刻畫中,隨機表達自己的人生感懷,或者就是以一種特有的理性化意念去觀照山容水態,因而其詩中往往將一些抒情、達意的成分與山水意象摻雜在一起。然而,黃活的山水詩畢竟是經過了盛唐山水詩傳統滋育的,儘管不以完整的審美境界取勝,但其山水描寫,仍然有著悠然淡遠的韻味。在元代中期的詩人中,黃酒是山水詩創作數量較大、成就較高的一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