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舒

潘天舒,人類學博士。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現為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人類學專業碩士生導師,副教授。

潘天舒
人類學博士。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
現為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人類學專業碩士生導師。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發展人類學醫學人類學商業與技術人類學

個人簡歷

1989年獲復旦大學英美文學學士學位
1995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區域研究碩士學位
2002年獲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博士學位
其於哈佛求學期間,曾師從亞瑟·克萊曼(Arthur Kleinman)、沃森(Watson)夫婦及赫茲菲爾德等當代人類學名家學習人類學,因而深受哈佛人類學的薰陶。其與同事一道,在推動復旦人類學朝向國際化和專業化發展的同時,促進復旦人類學形成自身的特色,如專注於醫學人類學、商業與技術人類學等研究方向。
在2002-2005年期間任 教於美國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外交學院 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院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 (SAIS),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2006年正式回復旦大學社政學院任教。
在哈佛大學、喬治城大學、SAIS和復旦大學曾獨立開設下列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醫學人類學、政治人類學、發展人類學、文化與政治理論(話語與實踐) 、文化人類學、人類學理論、飲食與文化、人類學原著選讀、中國社會、中國城市研究和定性研究論等課程。

教學與研究經歷

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文化人類學副教授 2006年至今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研究員 2005年秋
美國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和社會學與人類學系助理教授 2002-2005年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院 (SAIS) 國際發展系兼職教授 2003-2005 年
美國哈佛大學核心教程部和人類學系助教總管 2000-2002年
美國哈佛大學國際事務中心研究員 2000-2002年

社會和學術兼職及其他相關經歷

上海社會學學會社會調查研究方法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 2007年 
復旦-哈佛醫學人類學聯合研究中心主任 2007年
復旦大學北歐研究中心研究員 2007年
中華全國青聯社會科學工作者聯誼會 2006年
美國喬治城學院和外交學院文化與政治專業高年級學術督導 2002-2005年
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本科生導師 (Junior Tutor) 2001-2002年
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教授聘任委員會研究生代表 2000-2001年
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中國項目”(China Initiative)顧問和翻譯 1996-1998年

近年的主要獲獎和研究資助

(以2006年歸國為分界。下同。)
Microsoft-Fudan Youth Culture Research Grant (2009)
上海哲學社會科學項目(2009)
Intel-Fudan Rural China ICT Research Grant (2006)
浦江人才計畫(2006)

近年的中文出版作品

“男性偏見”與發展實踐中的性別問題,《廣西民族大學學報》(vol. 31, no.6)(2009年11月)
《發展人類學概論》(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年).
“人類學視野中的流行病預防與集體生存意識—以海寧地區應對禽流感策略為例”,《社會研究方法的思考與實踐》(李俊、鄭衛東主編,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論人類學田野研究方法在發展實踐中的價值與意義,《社會轉型與社會建設》(盧漢龍、吳書松主編,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9年)。
“文化人類學視野中女性與發展研究的困境與前景”,《女性與社會發展》(張樂天等編,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年)
“流行病瘟疫與集體生存意識”,《社會》(vol.27, no.4) (2007年)
“試論樹立科學文化觀對於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 《復旦學報第十四輯》(增刊) (2007年)
“歷史記憶—地方感與當代上海城市社區的重構過程”,《轉型與重構:中國城市發展多維透視》(吳縛龍等編,東南大學出版社)(2007年)
“文化人類學視野中的美國‘新時代運動’”, 《宗教與美國社會》(徐以驊主編,時事出版社)(2007年)
中國式家教與文化資本“,《城市中國》(2007-09-15)
”孝之困境:話語與實踐“,《城市中國》 (2007-06-15)
”社會資本、地方情結與移民城市的空間重構“,《城市中國》(2007-02-15)
”上海鬧市區的空間重構“,《中國城市評論第3輯》 / China Urban Review (2006年)

近年的翻譯作品

《復旦-哈佛當代人類學叢書》(主編,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年)
理性的原則:學生眼中的大學(原作者:德希達,《人文學與大學理念》,哈佛-燕京學社主編,(鳳凰
傳媒集團,2007年)

近年的英文有代表性出版作品

Rethinking Shanghai Nostalgia: An Ethnographic Inquiry into the Interface between Historical Memory and Place-making Process in a Global Metropolis, In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2, Number 3, September 2009).
Ethnographic Perspectives on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People’s Commune (a book review of Farewell to Utopia, by Letian Zhang), In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2, Number 2, June 2009).
“Working Sisters:” the everyday lives of migrant women in China’s world factories, In Harvard Magazine (Volume 111, Number 3, January-February 2009).
Surviving the Crisis: Adaptive Wisdom, Coping Mechanisms, And Local Responses to Avian Influenza Threats in Haining, China, In Anthropology and Medicine (Volume 15, Number 1, April 2008)
Neighborhood Shanghai (ISBN 978-7-309-05729-4), Fudan University Press (2007).
Weathering the Storm: Local Responses to Avian Flu Threats In N. Zhejiang, China, In Fud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Vol.4, No. 4, 2007)
“Civilizing” Shanghai. In Chinese Citizenship, eds. Vanessa Fong and Rachel Murphy, Routledge (200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