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人類學

醫學人類學

醫學人類學,屬於醫學套用學科,由凱博文提出,是人類學的一個分支,以病人對疾病的社會心理反應為重心,而不是以疾病本身為重心,主要關注生病行為,即病人對疾病的社會心理反應。最具專業化色彩和代表性的當屬:復旦人類學及其主辦的復旦-哈佛醫學人類學合作研究中心:醫學人類學已成為復旦人類學學科發展的標誌,而復旦-哈佛醫學人類學合作研究中心又國內首屈一指的醫學人類學研究基地。

基本信息

簡介

凱博文凱博文
醫學人類學是人類學的一個分支,以病人對疾病的社會心理反應為重心,而不是以疾病本身為重心,主要關注生病行為,即病人對疾病的社會心理反應。
醫學人類學是國際人類學領域發展最快的一門學科。它是社會和文化人類學理論與心理學、公共衛生和社會醫學實踐的完美結合。在國際學術界,醫學人類學以其科學審慎的研究態度以及體現人文情懷的研究風格,已經成為作為聯結社會科學和醫學領域最重要的橋樑。
醫學人類學以其獨特的人類學視角和研究方法審視病患,健康,治療,社會制度以及文化之間的複雜關係,從而更加強醫學從業者對生命本身的尊重和關懷。與此同時醫學人類學的研究成果深化了社會學人類學者對許多傳統命題諸如人性(humanness)、個體性(personhood),親屬關係(kinship)等經典概念的全新的、深度的理解。
醫學人類學是研究在不同文化和社會群體中,人們如何解釋“疾患一健康”的原因,他們所信賴的治療類型,以及一旦生病向何處求醫;也研究這些信念與實踐,如何與人的生物、心理和社會變化相聯繫的。
另外,正如國際醫學人類學界的領軍人物凱博文(又譯作阿瑟克萊曼)在仍在不斷出版的《復旦-哈佛當代人類學叢書》的總序中所說的那樣:“在過去幾十年里,社會和文化人類學在全球範圍內經歷了深刻的變革。目前,國際人類學界最值得關注的變化之一,就是其關注對象正轉向當代的主要社會和地區,如中國、日本歐洲各國和美國等等。而另一重要趨勢,是作為社會和文化人類學分支的醫學人類學,正逐漸占據日益顯著的中心地位。”
以上的這些,顯示了醫學人類學在人類學整個學科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以及在整個社會科學,乃至是對於整個被無處不在的現代性、科學和技術包圍與統治的現代社會以及生活於其中的我們都有很大的套用價值和啟發意義。

教學內容

1)醫學人類學的研究內容與學術流派
2)醫學人類學對“身體”“生命““死亡”等重要概念的解讀
3)從人類學的角度對醫學知識(尤其是西方醫學知識體系)及醫學科技,進而對自然/文化(nature/culture),正常/異常(normal/abnormal)進行重新認識和思考
4)文化在日常診療實踐中的意義與功能
5)個體性疾痛經驗的社會意義
6)醫學人類學實踐以及對當代心理醫學的反思
7)對於“社會醫藥化”的人類學剖析與診斷
8)田野研究的“生物-文化”模式與流行病預防實踐
9)醫學人文與醫學倫理

教學目標

通過文獻學習、課堂討論和結合自身學科背景的思考,學生和授課教授將共同探討人類學在中國社會背景下如何能夠為醫學實踐提供有價值的理論基礎和觀察角度以及醫學實踐如何為人類學田野調查和學理探索提供平台等關鍵議題,並形成初步認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