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潑墨畫是在中國畫特定的宣紙和水墨相互作用下產生的一種特殊的藝術效果,潑墨技法是利用水墨在生宣紙上自然流淌滲化的性能,形成畫面的大結構,再用筆整理、補充成完整的作品。
潑墨
“潑墨”作為中國畫創作的一種墨法,古已有之。據傳唐王洽師事鄭虔、項容。虔對水墨向來“用心”,荊浩評論項容“用墨獨得玄門”,這對王洽影響很大,所以王洽在繪畫上以“潑墨取勝”是有師承的關係。相傳王洽瘋顛酒狂,醉後,往往“以頭髻取墨,抵於絹素”。朱景玄說,王洽“凡欲畫圖障,先飲醺酣之後,即以墨潑”,“或揮或掃,或淡或濃,隨其形狀,為山為石,為云為水,應手隨意,倏若造化,圖出雲霧,染成風雨,宛若神巧,俯視不見其墨污之跡。”二米的山水畫,屬水墨大寫意,是以潑墨法來畫的,並參以積墨潑墨,其緊要處,又常以焦墨提其神。青藤的潑墨芭蕉、葡萄,潘天壽先生大幅潑墨荷花,黃賓虹、陸儼少先生山水畫的潑水、潑墨,把水墨畫傳統技法,又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影響極大。
潑墨法是用極濕墨,即大筆蘸上飽和之水墨,下筆要快,慢則下筆墨水滲開,不見點畫,等乾或將乾之後,再用濃墨潑。即在較淡墨上,加上較濃之筆,使這一塊淡墨中,增加層次。也有乘淡墨未乾時,即用濃墨潑,隨水滲開,可見韻致。或者筆頭蘸了淡墨之後,再在筆尖稍蘸濃墨,錯落點去,一氣呵成,即見濃淡墨痕。一幅之中都用潑墨即平,所以間以惜墨法,就是再用乾墨或燥墨勾出物象,稍加皴擦即可。潑墨得法,還須見筆,淋漓爛漫,有骨有肉。在乾筆淡墨之中,鑲上幾塊墨氣淋漓的潑墨,可使畫幅神氣飽滿,畫面不平有層次,增強幹濕對比的節奏感。古人所說:“王洽潑墨,李成惜墨,兩家相合,乃成畫訣”是也。
根據構思,意象體味,用潑墨法是激情的東西,潑後看似一小半已完成,但須細心收拾。潑墨為抽象墨塊,需有構成意識,多淡墨,留“空白”,“活眼”寫出黑白灰大的結構,開合氣勢,乾或稍乾後,再添加樹石皴擦,雲水屋宇,抽象中現具象,饒有風趣。再則,特別是創作大畫,在畫完成差不多了,用盛水筆洗中的涮筆水,根據需要潑畫,涮筆水混合了色與墨,包含了豐富的淡灰顏色,用它來銜接輕重墨色,會使色調豐富,畫面整體。
潑墨與潑水也可同時進行,把一碗墨和一碗水同時向紙上潑灑,隨即用手塗抹,間或用大筆揮運,自然而有表現力地使水墨滲化融合起來,乾後有“元氣淋漓障猶濕”之感。無論是大畫、小畫,大潑、小潑,一次潑,反覆潑,潑墨有時應是輔助性的,主要還是靠物象的“骨法用筆”線條的皴擦點染而渾然天成。潑墨用水的探索,在當今中國畫創作中已廣泛套用,畫家們在實踐中創造各種手法,目的是為了釋放自我,追求個性鮮明,展示有現代效果的水墨畫新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