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妙虛法師
承繼一誠長老法脈,為臨濟宗第四十六代禪人、溈仰宗第十一代禪人,九華山吉祥禪院住持,九華山禪宗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九華山佛教文華研究會指導法師。出版有《中國名畫家精品集——妙虛》《妙虛法師寫經偈》《當代書法家精品集——妙虛》《妙虛書畫集》等。先後在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中國美術院、安徽省博物院等地舉辦書畫個展。致力於禪宗與書畫藝術的修學及傳統文化的研究與傳播事業。
孫恩揚
(顓孫恩揚),安徽蕭縣人,幼習書畫,1995年考入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中國畫專業,先後獲文學學士和碩士學位,2010年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獲藝術學博士學位,主修中國詩學、畫論與書畫創作,現任教於北京建築大學。作品曾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等,並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出版有《顓孫恩揚畫集》《澄觀集》《潑墨畫研究》《故宮畫譜——羅漢》《梅蘭菊竹畫譜》等畫集、論著多部。
緒論
繪畫是時代審美心理與文化理想的反映,水墨畫即這種文化整體性的個性體現。唐宋興起的水墨畫也是當時禪宗思想盛行下的一種審美體現,兩者關聯甚深以致當我們論述水墨畫的精神特質時,必然會涉及到禪宗思想特徵,禪宗思想與藝術直接表現為禪畫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本文以唐宋水墨畫興起的文化契機與禪宗精神為論述中心。宗教與藝術都具有某種先驗性,其內在關聯性在於“宗教的超驗化始終是與藝術中的超驗化相對應的”。歷史上有什麼樣的宗教,也會相應出現什麼樣的藝術形式和審美理想。宗教信仰是人們精神的終極歸宿,宗教信仰的精神和與之對應的藝術形式相統一,宗教境界與藝術境界相統一。
佛法東漸,禪風繼起,禪的精神便對我們產生了重大影響,自魏晉以來文人主體意識及審美的覺醒,可謂論藝者不涉禪理皆不能達其本源。王羲之問道於支道林、宗炳之皈依白蓮社,劉勰、司空圖、嚴滄浪以佛理入文論,乃至王維、蘇東坡、黃庭堅、梁楷、趙孟頫、董其昌等文人遊學於諸禪僧,可謂不一而足。懷素、貫休、巨然、惠崇、仲仁、智融、法常、玉澗、擔當、清四僧等等,均以書畫及藝術思想開一時之風,藝文諸家皆秉承此禪宗心性一脈。禪宗是水墨畫的心性所源。
佛教傳入中國的同時,也利用美術形式宣揚教義,佛教美術隨之而興起,自魏晉以來,外來佛教美術在影響中國人藝術思想的同時,也在形式與內容上趨於中國文人的審美心理。而文人士大夫群體以“禪意”入詩、入畫成為自覺的審美追求。古代文人認為“畫性宜靜,詩性宜孤,即詩與畫必悟禪機,始臻超脫也”。
從禪畫源流上考察,唐代禪宗興盛與水墨畫的出現是契機。唐代畫家參與佛教美術的創作,許多文人也與禪師交並實踐禪法,如王維,張璪,吳道子等。具有文人趣味與禪宗審美取向的白畫與水墨畫大量出現,形成新的審美交流的載體,外來的佛教美術漸漸融於本土樣式。此一風氣在兩宋尤盛,並形成獨特的禪畫風格,以潑墨減筆形式為主,南宋時期以杭州徑山寺無準師範為代表,禪僧、文人乃至院畫家都有禪畫作品創作,一直延續到元明清,現存尚有智融、梁楷、法常、玉澗、溫日觀、因陀羅、擔當、八大山人等人作品。禪畫繼
文人寫意畫中許多題材都是禪僧創造,禪畫也升華了許多原本屬於世俗的題材。如墨梅圖始自宋代僧人釋仲仁,後傳至揚無咎。南宋僧人智融始畫歲寒三友,這成為文人畫最重要的品格圖式。山水畫中像瀟湘八景經由禪僧創作而增加了遼闊寂寥的審美趣味,具有潑墨減筆的寫意表現,瀟湘八景圖式實際上是文人山水審美理想的集中體現。禪宗十牛圖頌、牧牛圖頌增加傳統動物畫的精神意蘊和審美高度,使得普通的動物題材升華成為禪宗的譬喻而具有表法的功能,這也是宋代牧牛圖一類題材韻味雋永的內在原因。
因為禪宗的影響,傳統佛教題材也趨向潑墨減筆形式,如傳統白畫佛菩薩造像趨於簡化寫意表現,傳統白描、水月觀音題材在禪畫中大量出現,乃至形成減筆化的白衣觀音像。禪畫更以潑墨減筆表現達摩像、布袋和尚、寒山拾得豐乾像、禪宗祖師像、禪宗公案等,以此宣揚禪宗教義與表法。這類禪畫往往題有禪師的讚頌拈古,大都以草書寫成,其題贊內容與草書筆法契合潑墨減筆的禪畫風格,其後也有鈐印,此種形式也可以看作文人寫意畫中詩、書、畫、印合一的先聲。
如今依然有畫史論著都把大寫意水墨畫的肇始定在明代徐渭,經由公安三袁“性靈派”提倡,往往有人認為徐渭就是大寫意潑墨畫的開創者。實際上,徐渭注重性靈的大寫意風格祖述南宋以來的潑墨減筆禪畫,例如潑墨花卉長卷形式是南宋禪僧法常創造的,明代沈周承繼而又傳給陳淳,然後才有徐渭的潑墨長卷形式。徐渭著名的潑墨葡萄這一題材也是元代禪僧溫日觀首先創造出,他是以潑墨草書法畫之。
所以,中國大寫意水墨畫如果以現存畫跡來看,應該是從南宋的潑墨減筆禪畫開始。而從畫理上則可以推到唐代潑墨畫。然而,這一美術史現象並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一直以來,相關的整理和研究工作較為粗疏,人們多傾向認為大寫意潑墨畫始自明代。之所以產生這個情況,與文人畫史對潑墨減筆禪畫的偏頗認識有關,其實也與材料的缺失有關。宋元以來,經由中國僧人渡海、日本朝鮮學僧攜帶與寧波港出口畫作等形式,大量禪畫流入日本等海外地區,中國本土經由歷代劫難反而遺存很少,乃至一直我們很少看到這類畫作,更遑論進行系統化研究。在這一方面日本學者一直進行系統的研究,如講談社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曾出版《水墨美術大系》系列叢書,已進行了非常翔實的研究。雖然其中的許多結論與闡釋方法並不完善,但這種精神已令我們汗顏,我們自己祖宗的東西已丟失太久!
如今中國已經出版《宋畫全集》《元畫全集》,許多畫作能夠清楚揣摩,潑墨減筆禪畫也愈加讓人感受到他的筆墨魅力與精神高度,於是,研究禪畫成為有志於
斯道者精神之縈牽。《禪畫研究》分兩大部分,第一章部分主要講禪宗,概述相關禪宗文化與藝術研究狀況,也順帶概述禪宗對古代美術的影響。第二章部分
主要講禪畫,概述禪畫源流、形式、作者與影響。許多問題限於篇幅只做淺析,意到即止,所以,文章還有許多需要進一步闡釋、論證的空間,期望能拋
磚引玉,大家共同深入商榷、研究。諸法空相,一切假名,然因緣際會,述古知今,若能以此禪畫研究啟發靈性,振聵時弊俗流,籍此成般若舟筏,此又為無盡菩提。
目錄
緒論
第一章禪宗與繪畫
1.般若與禪宗
2.宗門禪
3.禪宗是般若學之套用
4.水墨畫之禪意
5.禪與水墨畫
6.佛教美術之傳入與融合
7.唐代佛教美術之水墨傾向
8.禪宗對佛教美術之影響
9.禪與文人
10.禪宗與文人審美
11.文人參禪
12.水墨畫境即禪境
第二章禪境畫境
1.禪畫源流
2.禪境與畫境
3.禪畫是禪者繪畫
4.潑墨減筆為禪畫表現形式
5.禪畫與文人畫
6.南宋禪畫之影響
7.禪畫形式
8.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9.佛菩薩、達摩像與禪宗祖師像
10.禪畫花鳥
11.瀟湘八景與禪畫山水
12.禪宗牧牛圖
13.禪畫影響
14.當下真實呈現
15.自由自在,縱橫盡得
16.影響與意